一道高考旧题推陈出新的精彩结论
2016-12-26石向阳南雅中学湖南长沙410129
●石向阳 (南雅中学 湖南长沙 410129)
一道高考旧题推陈出新的精彩结论
●石向阳 (南雅中学 湖南长沙 410129)
一道高考旧题,经过探索,从抛物线推广到一般常态二次曲线,得出一系列结论.结论证明的关键是平移坐标系,构造齐二次方程,再利用韦达定理与和角的正切公式,经过整理、对照得到动直线恒过定点或斜率恒为定值的结论.
平移;齐二次方程;动直线过定点;充要条件
图1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设A,B是轨迹C上异于原点O的2个不同的点,直线OA和OB的倾斜角分别为α和β.当α,β变化且α+β为定值θ(其中0<θ<π)时,证明:直线AB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2005年山东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2题)
整理得
by2-2pxy+2pkx2=0.
因为x≠0,所以
因此
此时,直线AB的方程可表示为
即
tanαtanβ=1,
即
亦即
b=2pk.
因此,直线AB的方程可表示为y=kx+2pk,即
k(x+2p)-y=0,
从而直线AB恒过定点(-2p,0).
做完该题目之后,笔者作了进一步的探索.首先把定点O改成抛物线C:y2=2px(其中p>0)上一般的定点P(x0,y0),在上述解法的基础上增加一步平移:x′=x-x0,y′=y-y0,问题得到解决;然后,笔者把抛物线改成椭圆、双曲线,也分别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最后,笔者把结论推广到了一般常态二次曲线Ф:Ax2+Bxy+Cy2+Dx+Ey+F=0,得出一系列非常漂亮、实用的结论.
上述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为了叙述的方便、简洁,笔者按照一般到特殊的思路整理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定理1 常态二次曲线Ф:Ax2+Bxy+Cy2+Dx+Ey+F=0上有一定点P(x0,y0)和异于点P的2个动点Q,R.设PQ的倾斜角为α,PR的倾斜角为β,则
(其中Ф1=2Ax0+By0+D,Ф2=Bx0+2Cy0+E).
证明 设点Q的坐标为(xQ,yQ),点R的坐标为(xR,yR),作平移:x′=x-x0,y′=y-y0,代入Ф(x,y)=0得
设QR的方程为lx′+my′=1,代入式(1)得到关于y′和x′的齐二次方程
(A+Φ1l)=0.
(2)
又tan(α+β)=λ,于是
即l(Φ2-λΦ1)+m(Φ1+λΦ2)=λ(A-C)-B.
(3)
于是直线QR:lx′+my′=1在坐标系x′O′y′中过定点
即动直线QR过定点
l(Φ2-λΦ1)+m(Φ1+λΦ2)=0,
即
亦即
当定理中的常态二次曲线Ф为抛物线y2=2px时,tan(α+β)=λ(其中λ≠0)为定值的充要条件是动直线QR过定点
当定理1中的常态二次曲线Ф为抛物线y2=2px时,kPQ+kPR=0的充要条件是
上述性质,不仅形式优美,而且能帮助我们迅速破解某些试题,限于篇辐,仅举3例.
图2
例1 如图2所示,过抛物线y2=2px(其中p>0)上一定点P(x0,y0)(其中y0>0),作2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
1)略;
(2004年北京市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7题)
2)证明 由题意kPA+kPB=0,根据推论2,得
故
1)求椭圆C的方程;
2)E,F是椭圆C上的2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009年辽宁省数学高考文科试题第22题)
2)证明 由题设可知kAE+kAF=0,根据推论2知kAE+kAF=0的充要条件是
图3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第11题)
2016-03-17;
2016-04-26.
石向阳(1972-),男,湖南邵阳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1
A
1003-6407(2016)06-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