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

2016-12-26李小方牛亚琪邓瑞雪董俊青尹卫平

中国粮油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饼粕油用液料

刘 普 李小方 牛亚琪 邓瑞雪 董俊青 尹卫平

(河南省伏牛山野生药材基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 471023)

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

刘 普 李小方 牛亚琪 邓瑞雪 董俊青 尹卫平

(河南省伏牛山野生药材基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洛阳 471023)

以低聚茋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用牡丹籽饼粕中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40∶1 mL/g,水浴温度70 ℃,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低聚茋类总提取率达到6.39%。活性测试显示油用牡丹中低聚茋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

油用牡丹 低聚茋类化合物 响应面法 生物活性

牡丹为芍药科落叶灌木,是原产中国著名的观赏花卉。牡丹全身是宝,其根皮、花、叶、种子等均可被应用。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批准由丹凤(PaeoniaostiiT.Hong et J.X.Zhang)和紫斑牡丹(P.rockii)的种子经压榨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可以作为新资源食品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第9号公告)。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1],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健及药用价值。研究表明,不脱壳油用牡丹籽榨油后的籽饼粕中含有较多的低聚茋类化合物[2]。

低聚茋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1, 2-二苯乙烯骨架的聚合物的总称,主要由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以同种或异种单体经脱氢后形成的聚合度不等的天然产物。近年来,低聚茋类化合物由于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良好的生物活性[3-6],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7]。

目前鲜见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用牡丹籽饼粕中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抗菌、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来探讨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油用牡丹籽饼粕由洛阳全福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为不脱壳紫斑牡丹(P.rockii)种子用压榨法榨油后剩余部分。原植物由河南科技大学侯小改教授鉴定,种子标本(FNS201301)存放于河南科技大学伏牛山天然产物资源标本馆。

牡丹醇A (Suffruticosol A):自制,纯度>98%(HPLC);钼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四厂;钨酸钠,无水碳酸钠,溴素,磷酸,磷钼酸: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磷酸,浓盐酸,硫酸锂: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没食子酸,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阿拉丁试剂;PBS磷酸盐缓冲剂,MTT(噻唑兰),FBS特级胎牛血清,DMEM高糖型培养基,1640培养基: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超纯水:自制。

人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株由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白葡萄球菌(S.cremoris)、乳房链球菌(S.uberi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大肠杆菌(E.agalactiae),绿脓假单胞菌(P.pyocyaneum)等由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1.2 仪器与设备

Ymnl-2008DE智能温控双频超声波萃取仪:南京以马内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UV 25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RE-2000A旋转蒸发器,SHZ-D(Ⅲ) 型循环水真空泵: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ANGPING FA2004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1650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BPN-50CH二氧化碳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仪器有限公司;MR5000酶标仪:上海天美生化仪器工程有限公司;SW-CJ-2D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提取

称取1.0 g牡丹籽饼粕粉末,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控制系统的温度,在超声提取器中提取一定时间。将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60 ℃条件下减压蒸发除去乙醇,残余物用50%乙醇溶解,过滤,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即为低聚茋类化合物提取液,4 ℃避光保存。

1.3.2 低聚茋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采用Folin-Ciocalteu试剂法[8-9]来测定低聚茋类提取物的含量。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检测波长为750 nm。所得到回归方程为:Y=0.094 3X+0.047 (R2=0.999 6)。

分别取提取物溶液1.0 mL到100 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60 mL的水,混合后加入5 mL Folin-Ciocalteu试剂,混合;在0.5~8 min内,加入15 mL 20%碳酸钠溶液,用水定容。将溶液在20 ℃放置30 min后,在波长为750 nm下测定吸光值,由标准曲线计算出低聚茋类提取物相当于没食子酸的量。

1.3.3 抗菌活性筛选

1.3.3.1 菌悬液的制备

取少量已活化的待测菌于装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合,制成菌悬液,用无菌吸管取1 mL菌悬液于试管中,加无菌水9 mL,依次制成浓度106~107个/mL的菌悬液,备用[10]。

1.3.3.2 琼脂打洞扩散法

将上述菌株混悬液,分别涂布于厚约6 mm 的药皿平板上,然后在其中打成直径约6 mm 的孔,加入质量浓度为7.5 μg/mL的样品溶液,37 ℃培养24 h,测量抑菌圈大小。

1.3.3.3 琼脂扩散法

取低聚茋类提取物用甲醇稀释,采用二倍稀释法将质量浓度配制为7.5、3.75、1.88、0.938、0.469、0.234、0.117 μg/mL。然后在血平板上点种上述菌株。37 ℃培养24 h,测试茋类提取物的抑制菌株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1.3.4 抗氧化活性筛选

1.3.4.1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11]

将低聚茋类提取物用乙醇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各取2 mL于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04 mg/mL的DPPH 溶液2 mL,振摇均匀,室温下反应20 min,离心,吸取上清液置于比色皿中,在517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1);另外,再各取2 mL不同浓度的低聚茋类化合物溶液置于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无水乙醇 2 mL,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后,同样在波长517 nm处测定吸光度(A2);以2 mL 0.04mg/mL的DPPH和2 mL无水乙醇反应做为参比,其吸光度记为A0。则E(DPPH)为低聚茋类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E(DPPH)=[1-(A1-A2)/A0]×100%

1.3.4.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12]

将ABTS用蒸馏水配制成2 mmol/L 溶液,取50 mL上述溶液与200 mL K2S2O8水溶液(70mmol/L) 混合均匀,避光放置12~16 h,得ABTS·+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BTS·+溶液稀释至吸光度为0.70±0.02。将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用95%乙醇配制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样品液,取0.1 mL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洗脱样品,加入1.9 mL ABTS·+溶液,混匀,在735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公式:

S= (A0-A)/A0×100%

式中:A0为ABTS·+溶液的吸光度,A为加样品后的吸光度。

1.3.4.3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测定

用NADH-PMS-NBT法[13]测定:采用Tris-HCl 缓冲液(浓度0.05 mmol/L,pH 8.0)将低聚茋类提取物溶液稀释成不同的质量浓度,分别取1.5 mL溶液置于5 mL容量瓶中,然后依次加入0.5 mL 300 μmol/L的NBT,0.5 mL 468 μmol/L的NADH,0.5 mL 60 μmol/L 的PMS,充分混匀之后,放入25 ℃水中5 min,然后在560 nm下测定吸光度,以缓冲液来代替低聚茋类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E(超氧阴离子)=(1-A0/A1)×100%

式中:E(超氧阴离子)为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A1为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液的吸光度;A0为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

1.3.4.4 总的抗氧化活性能力测定方法[11,14]

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样品溶液1.0 mL,分别置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3.0 mL试剂溶液(包括0.6 mol/L的硫酸、28 mmol/L的磷酸钠、4 mmol/L的钼酸铵)。混合液于95 ℃水浴锅中水浴90 min。冷却至室温,在695 nm处测吸光度。以蒸馏水为空白,吸光度值越大,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强。

1.3.4.5 亚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测定方法[11,14]

FeSO4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6.08 mg硫酸亚铁,溶于适量的水中,加入18 mol/L的硫酸0.25 mL, 再加水定容至50 mL,并放入小铁钉。取上述溶液5 mL,加水定容至50 mL,即为800 μmol/L FeSO4标准溶液。用该溶液配制梯度FeSO4溶液,包括400、200、100、50、25 μmol/L,于593 nm测定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

分别取不同质量浓度的各样品溶液0.3 mL,加2.7 mL预热至37 ℃的FRAP工作液,摇匀后放置10 min,于593 nm测其吸光度值,以无水乙醇代替样品加入FRAP工作液作为空白,每个质量浓度做3次,求平均值。根据所得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上求得相应FeSO4浓度,定义为FRAP值,其值越大,抗氧化活性越强。

1.3.5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测试

1.3.5.1 细胞株悬浮液制备

将肿瘤细胞株培养在培养液(含FBS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单位/mL及0.03%谷氨酰胺)中,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将生长较好的细胞放入离心管离心,弃上清液。往离心管中加入PBS,用移液管反复吹吸,使所有的细胞都处于悬浮状态。

1.3.5.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将细胞株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2.5×104个细胞,100 μL,每个浓度设3个副孔,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待大部分细胞贴壁,将培养板取出,加药,培养24 h,每孔加MTT 20 μL(5 mg/mL),继续培养。然后小心吸出孔中所有的液体,然后每孔加入100 μL异丙醇,继续培养15 min,然后将培养板放入酶标仪中,在570 nm波长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

按照公式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组A值-试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绘制

对照品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94 3X+0.004 7,R2= 0.999 6,式中:X为样品质量浓度(μg/mL);Y为吸光度值。方程表明,标准品质量浓度在0.5~0.35 μ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图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液料比的影响

固定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40 ℃,在液料比10∶1、20∶1、30∶1、40∶1、50∶1 mL/g的条件下研究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 可得出,提取率在3.54%~3.86%之间变化,随着提取液用量的增加,提取率在不断增加。当液料比达到30∶1 mL/g时,达到3.86%,再增加提取剂用量时,提取率变化不显著。为节省溶剂同时兼顾茋类提取率,液料比选择30∶1 mL/g较优。

图2 茋类提取物提取率随液料比变化曲线

2.2.2 乙醇浓度的影响

固定液料比30∶1 mL/g,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40 ℃,分别以20%、30%、40%、50%、60%、70%、80%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来考察提取率的影响。

图3 茋类提取物提取率随乙醇浓度变化曲线

由图3可以得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提取率在1.60%~4.35%之间变化。当达到70%乙醇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4.35%。随后再增加乙醇浓度,反而下降。因此牡丹籽饼提取茋类化合物时,选用70%乙醇为宜。

2.2.3 提取时间的影响

固定液料比30∶1 mL/g,70%乙醇,提取温度40 ℃,研究超声提取时间分别为15、20、25、30、35、40 min时对提取率的影响。

图4 茋类提取物提取率随超声时间的变化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牡丹籽饼中茋类提取物的提取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变化范围在5.512%~5.853%之间。在提取时间为30 min时,提取率的增加开始变得缓慢。所以牡丹籽饼提取茋类,超声提取时间选择为40 min较优。

2.2.4 提取温度的影响

固定液料比分别为30∶1 mL/g,溶剂70%乙醇,超声提取时间40 min,研究提取温度分别为35、45、55、65、75 ℃时对提取率的影响。

图5 茋类提取物提取率随提取温度的变化曲线

由图5可知,在35~55 ℃之间,提取率随着超声提取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65 ℃时达到最大值6.218%,继续升高温度,提取率开始下降。此时提取牡丹籽饼中的茋类化合物应选择温度为65 ℃。

由单因素试验可知,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 mL/g,70%乙醇,超声提取40 min,提取温度65 ℃。

2.3 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条件

2.3.1 响应面分析的设计及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水浴温度对牡丹籽饼茋类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根Box-Beknhen[13]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14],设计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总共进行29次试验,每个试验点重复3次,结果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试验因素及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牡丹籽饼茋类提取响应面试验因素和水平表

表2 响应面试验分析及结果

综合单因素试验,选择对茋类提取率影响显著的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水浴温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响应面分析试验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利用统计软件Design Expert 8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回归拟合,得茋类化合物提取率方程为:

R=5.13+1.44×A+0.36×B+0.26×C+0.41×D+0.096×A×B-5.795E-003×A×C-0.12×A×D-0.26×B×C-0.13×B×D+0.15×C×D-1.05×A2+0.23×B2-0.012×C2-0.24×D2

表3 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模型的可靠性可从方差分析及相关系数来考察。由表3知,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A(乙醇体积分数),B(液料比),C(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茋类提取率影响显著,因素影响顺序为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模型P<0.000 1,表明响应回归模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很好,能够正确地反映茋类提取率与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之间的关系。失拟项P=0.079 011>0.05,不显著,说明本试验无其他因素的显著影响,模型是合适的。

2.3.2 优化与验证试验

利用Design-Expert 7.0软件从模型中得到低聚茋类的理论最佳提取工艺的条件:70.55%乙醇,液料比为40∶1 mL/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70.08 ℃。此时提取率为6.39%。为验证响应面的可行性,采用所得到的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对茋类提取率进行验证试验,所采用的实际操作条件为70%乙醇,液料比为40∶1 mL/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70 ℃,并据此进行结果验证。平行测定3次获平均提取率为6.39%,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超声提取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4 抗菌活性研究

测定样品质量浓度为7.5 mg/mL抑菌圈大小,并将样品稀释,测定样品最低抑菌质量浓度。

表4 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IC50)

由表4可以看出,提取物对上述几种菌株均显示出非常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0.118mg/mL,最大抑菌浓度为0.469 mg/mL,尤其是对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2.5 抗氧化测试结果

2.5.1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如图6所示,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较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40.52 μg/mL,在低浓度时,其清除DPPH能力大于VC,但是当浓度大于55.2 μg/mL,清除能力小于VC。

图6 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5.2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图7),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IC50约为38.65 μg/mL,在相同质量浓度时,其清除DPPH能力均大于VC,在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其清除率为VC的1.3倍。

图7 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5.3 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从图8可看出,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浓度时,其清除DPPH能力均大于VC,低聚茋类提取物IC50约为34.68 μg/mL,小于VC的IC50值46.54 μg/mL。

图8 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2.5.4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如图9所示,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浓度时,其清除DPPH能力均略小于VC,低聚茋类提取物IC50约为26.45 μg/mL,与VC的IC50值24.58 μg/mL相当。

图9 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5.5 总的抗氧化活性能力测定方法

低聚茋类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图10),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浓度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大于VC。

图10 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

2.5.6 亚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测定方法

油用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提取物对亚铁离子还原能力(图12)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浓度时,其还原能力均略小于VC。在质量浓度为30 μg/mL时,低聚茋类提取物的FRAP值为467.8,而VC的则为487.6,相差比较少。

图11 硫酸亚铁标准曲线

图12 提取物亚铁离子还原能力

2.6 抑制肿瘤细胞测试结果

从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MTT法检测出牡丹籽饼粕中茋类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上的依赖性。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稍大于对肝癌细胞Hep3B的抑制作用。

图13 低聚茋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

图14 低聚茋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3B的抑制作用

3 结论

3.1 由扫描波长可以看出,低聚茋类提取物与没食子酸、牡丹醇A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波长,因此,可以采用没食子酸来测定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含量。

3.2 油用牡丹籽饼粕中含有丰富的低聚茋类化合物[2]。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40∶1 mL/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70 ℃。此时提取率为6.39%。

3.3 油用牡丹籽饼粕中低聚茋类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菌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随着牡丹籽油的应用,油用牡丹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副产物牡丹籽饼粕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油用牡丹籽饼粕中低聚茋类化合物展开纯化工艺及活性的深入研究。

[1]戚军超,周海梅,马锦琦,等.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 粮食与油脂, 2005, 19 (11): 22-23

[2]刘普,牛亚琪,邓瑞雪,等. 紫斑牡丹籽饼粕低聚茋类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2):1018-1021

[3]Pawlus A D,Sahli R,Bisson J,etal. Stilbenoid Profiles of Canes from Vitis and Muscadinia Spec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3): 501-511

[4]Riviere C , Pawlus A D, Merillon J M. Natural stilbenoids: distribution in the plant kingdom and chemotaxonomic interest in Vitaceae[J]. Natural Products Report, 2012, 29: 1317-1333

[5]Aslama S N, Stevenson P C.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icerfuran and related 2-arylbenzofuransandstilbenes[J].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09, 164(2): 191-195

[6]Sarpietro M G, Spatafora C. Effect of Resveratrol-Related Stilbenoids on Biomembrane Models[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3, 76(8): 1424-1431

[7]Shen T, Wang X N,Lou H X. Natural stilbenes: an overview[J]. Nat. Prod. Rep. 2009, 26: 916-935

[8]党法斌,高峰,郭磊,等. 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综述[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5):410-417

[9]刘丽香,Tanguy L,梁兴飞,等.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苦丁茶中多酚含量[J],茶叶科学,2008,28(2):101-106

[10]沈萍, 范秀容, 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0-95, 214-215

[11]Ammar R B, Bhouri W, Sgharier M B,etal.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scavenging properties of three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RhamnusalaternusL. (Rhamnaceae):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J]. Food Chemistry, 2009, 116(1): 258-264

[12]周晔, 王伟, 陶冉,等. 超声波提取核桃内种皮多酚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13,33(4):73-78

[13]Li H P, Zhang M M, Ma G J.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Trollius chinensis Bunge [J]. Nutrition, 2011, 27(10): 1061-1065

[14]Liu J, Wang C N, Wang Z H, et al. The antioxidant and free-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se fo extract and fractions from corn silk (Zea mays L) and related flavone glycosides[J]. Food Chemistry, 2011, 126(1): 261-269.

Optimiza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Oligostilbenes from Seed Cake of Peony for Oil and Its Bioactivities

Liu Pu Li Xiaofang Niu Yaqi Deng Ruixue Dong Junqing Yin Weiping

(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uniu Mountain Wild Medicinal Source,Chemical Engineering & pharmaceutical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Stilbene compounds extraction yiel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study,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o optimize extraction condition of low poly stilbene compounds in the oil with peony seed cake. Meanwhile, the antioxidant, antimicrobial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otal oligostilbenes extract were assessed. 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were as follows: ultrasonic treatment time 40 mi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 ℃,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70%, and liquid/solid ratio 40∶1 (mL/g).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predicted value of extraction yield of total oligostilbenes extract was 6.39%. The results of the bioactivities assay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oligostilbenes displayed varying degrees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exhibited strong activities against human HepG2and Hep3B in antitumoral activity, and also had strong antioxidant capacity.

peony for oil, oligostilbene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ioactivities

TS229

A

1003-0174(2016)06-0079-08

河南省科技项目(152102110079,162102310202),河南省高校项目(16A210019)

2014-08-24

刘普,男,1978年出生,副教授,牡丹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

邓瑞雪,女,1978年出生,副教授,功能活性天然产物

猜你喜欢

饼粕油用液料
油菜籽粕饲料的物理脱毒及应用
响应面法优化胡麻籽饼粕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油茶饼粕的农业应用价值与方法
再造烟丝生产线配比系统改进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饼粕类饲料喂鱼注意啥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新型多功能饮品复合调配分离瓶的研发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