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实证研究
2016-12-24梁凌
梁凌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
民办本科院校《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实证研究
梁凌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
项目学习是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达成项目目标来发展其综合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采用项目学习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符合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是检测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实验证明,某民办本科院校220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经过一年《高级英语》项目学习后,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高级英语;项目学习;民办本科院校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办学体制内成长的最快的形式之一。民办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实践改革的方向。当今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1]68这不仅符合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满足了人才市场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然而,课堂教学改革,除了在整体上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外,也要与学生的专业及课程特点相结合。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一本学生,尽管在专业知识的学术创作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教师不能忽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高级英语》是高校针对英专大三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长期以来是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为此,本文尝试引入项目学习法,改革《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探讨以项目学习为框架,以培养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
研究表明,项目学习是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达成项目目标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它已成为国际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指的就是,综合应用能力与英语学术研究能力。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承载。为使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应用与学术研究能力,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深造及职业发展需求,开展《高级英语》项目学习具有教学方面的指导意义。
(一)项目学习与项目语言学习
美国教育家William Heard Kilpatrick在1918年首次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项目学习,英文为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2]90Blumenfeld等几位学者在1991年对项目学习提出了完整的定义:项目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策略,它鼓励以学习者为主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对开放式的问题寻求解答,依据搜寻、发现来积累规则,提出方案或计划,搜集和分析信息,从其中理出头绪并制作产品以解决问题。[3]368Becket在2006年发表看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4]134根据不同的认识和体会,不同专家对项目学习得出不同的定义。综上所述,项目学习是一种理念、模式、学习策略及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依托项目的语言学习(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PBL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又称为“项目式学习”“专题式研究”。依据PBLL模式,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管理者、教师和学习者既需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合作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落实形成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各自分工任务;构建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立课堂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明确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师职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素质和创建信息化网络自主学习新模式。[5]142可以说,项目语言学习是项目学习适用于语言类学科的具体分支理论,适合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或方法,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来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在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开展项目学习,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另一方面融入了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英语学术研究能力的内涵。因此,教师需指导和启发学生确定项目主题,围绕主题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帮助他们通过协作交流、文献研读、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口头展示、书面报告等形式开展一系列项目研究活动,最终制作出能体现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英语学术研究能力提升的项目成果。
(二)《高级英语》与项目学习
《高级英语》课程是本科低年级(大一和大二)《综合英语》的延伸,旨在提高英语专业高年级(大三)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思考与学术科研能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完成毕业学术论文、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为导向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积累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在某民办本科院校关于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需求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高级英语》的课程目标有哪些”时,81.82%的学生选择“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包括策划、组织、管理、资源搜索、评价、创新能力”;70.71%的学生选择“培养博学与自学本能力”;68.18%的学生选择“培养思辨能力”;66.16%的学生选择“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
此外,大三是本科学习的过渡期,适应了大学生活两年的学生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是惰性成性,对周围事物失去好奇心;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或埋头复习,准备考研。无论何种心理,为高年级学生明晰课程目标,重新点燃学习热情,打造适合他们心理与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
项目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激发学生的行为愿望和发展学生的行为能力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为出发点设置教学情境;以完成项目作品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以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自我组织和自主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学资源多样性和教学开放性为主要手段。[2]90因此,项目学习不仅符合《高级英语》的课程培养目标,也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研究目的与内容:为了解《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现状,笔者分别从项目小组分工、交流、成果形式、困难环节、项目学习态度及开发项目学习应用平台的态度这六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笔者结合《高级英语》教学实际,对广东省某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中参加过该课程项目学习(为期一年)的共2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追踪采访。有效问卷是198份,即有效率为90%。参与调查的女生201人,男生19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人数比例是58.13%,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21.54%,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是14.23%。
研究工具:笔者与课题组的几位同行围绕《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和项目学习组织形式共同设计了《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征询了本校和外校几名项目教学专家的意见后,对原问卷的题目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更好地保证问卷的有效度。问卷题目1、2、4、6、7、10为单项选择;3、5、8、9为多项选择;题目2、4、6、7、10数据按照五级量表统计,其余按照百分比统计(见表1)。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可知:
第一,项目小组任务分工情况。85.3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项目组有分工,且任务分配合理。这说明组员之间的工作安排符合互补优势,发挥个性特长的原则。
第二,项目组的交流情况。平均分为3.86,超出五级量表中的一般级别0.86分,所以整体而言,组员之间交流较好。其中,53.03%的组员之间交流很好,17.68%的组员交流十分好。这说明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关注自身对小组的贡献,增进友谊。据后来采访可知,94.95%的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交流最多的人员是同学,其次是老师、社会人士或其他。这说明学生开始转变自己角色,从知识被传授者变为主动求学者,承担更多自学的责任。
第三,项目学习成果的形式。92.42%的同学采用书面报告,85.86%的学生采用英语口头展示成果,其余形式如微电影、小品话剧、辩论、答辩、特定作品(工艺品、宣传册、电子书等)也有被学生尝试使用。这说明学生努力开发新事物,展现创新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趣味性,发挥跨学科技能。
第四,学生对项目学习的态度。兴趣、认真程度与适应性的平均分分别为3.72、3.57、4.11,均高于中等级别3分。这说明相对于边讲边练的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投入热情与精力。当然也有5.56%的学生不适应,甚至非常不适应项目学习。据这部分同学表示,主要原因由高至低依次有:个人能力有限(71.08%),时间不够(46.99%),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不够(32.53%),组内成员不配合(28.9%),任务分配不合理(25.3%)。
第五,项目学习环节的困难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规划项目(57.58%),制定项目作品(54.55%),选定项目(53.54%),展示与交流项目作品(18.18%),评价作品(5.56%)。这说明学生虽然知道项目各阶段的任务目标,但具体操作过程仍不熟练,如计划、组织、管理项目的实际操作。同时,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致使在制定与展示项目作品,如全英书面报告、口头展示时产生困难。英语学习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只有反复使用英语,在实践中修正语误,提高语感,才能克服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外语问题。
表1 《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现状调查
第六,学生对开发网站平台进行项目学习的态度是:67.63%的学生表示会(积极)配合使用平台,29.95%的学生会根据学习需求有目的筛选使用。超过60%的学生认为网站平台在项目学习中具有突出作用,包括提供相关项目资源、拓展知识链接、展示项目任务与作品、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可见,学生对项目学习保有热情,同时平台能为项目学习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对象及工具
研究目的:为证明《高级英语》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英语学术研究能力,笔者对学生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对能力提升做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某高校来自英语专业的220名参加了一年项目学习的大三年级学生,了解他们在参加项目学习后,综合应用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再从中选取10名学生,比较分析他们参加项目学习前后的同一类型成果(英语学术论文),以深入判断他们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研究工具:一方面,对学生参加项目学习前后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进行对比分析。该部分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观察前测与后测差异的显著性。另一方面,问卷调查学生在论文选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论文语言表达能力、11种综合应用能力与6方面学术研究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追踪采访特殊数据反映的原因或真相。该部分采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
(二)前测与后测的研究设计
学生的研究设计在参加项目学习前后有所不同。前测没有专门的项目设计,主要以学生自主“讨论——写作”为学习模式,教师干预或反馈不多,对写作成果批阅一次。后测有专门的项目设计,该设计是在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程序基础上修改而成,即教师在一个单元授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单元主题自拟选题,在课后开展资源搜索、文献研读、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活动,完成一篇英语学术论文。在此过程,教师干预或反馈较多。前测与后测的教学设计对比如下:
项目选题:该环节指的是学生在开展项目活动前制定的主题,为后面证明主题观点提供纲要及指导思想。根据阅读材料以及选题类型的难易程度,笔者选取全国英语专业博雅系列教材《高级英语》教科书中的第六单元Loneliness(孤独)作为学生未参加项目学习的学术论文选题;选取同教材的第三单元Light Pollution(光污染)作为学生参加第三次项目学习的学术论文选题;分别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自拟题目。前测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结束后再给出选题评价标准;后测时,一开始教师便给出选题评价标准,由学生项目组会议讨论决定最终题目。
项目过程:该环节指的是学生在选题确定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前测时,教师没有设计主题驱动问题,不要求学生上交开题计划,也没有指导如何设置问卷调查,如何分析调研结果,教师只对学生在其过程产生的问题在成果展示后提供答疑。后测时,教师设计项目主题的驱动问题,引发学生分组讨论并评价项目主题的可行性,最终确定项目研究主题。教师要求学生上交开题计划,展示相关检索文献,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于项目学习的阶段性进展,需有书面记录。项目组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课堂汇报,教师对调研结果的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据此各自撰写英语学术论文。教师评阅论文并给出批阅意见。学生修改后再次提交论文终稿。
项目方式:该部分指的是研究过程中组内进行的活动,采用的调研方式,以完成学术论文为导向开展的一系列任务的方式。前测时,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较少,教师没有要求小组进行口头展示。教师的反馈也不多,只在任务结束后对学生论文进行一次批阅,写出语言修改批注。后测时,项目组以问卷调查、跟踪访谈、项目会议、口头展示和论文撰写为活动方式,以文献研读、问卷设计、数据分析为调研方式,以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格式为写作框架,进行一系列研究活动并最终完成一篇英语学术论文。教师由始至终对此跟踪指导,反馈修改意见。
项目目标:该部分指的是整个研究以过程或结果为主,学生结束研究后收获了什么。前测时,以成果取向为主,不注重研究过程。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英语论文写作是否符合规范,保证语言通畅。后测时,以项目学习过程为主,以项目成果为导向,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协作沟通、搜索资源、文献研读、调查分析、演讲展示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英语学术研究能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选题
前测选题围绕“Loneliness(孤独)”开展,后测选题围绕“Light Pollution(光污染)”开展。笔者对同一批学生从10个主题评价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后针对特殊数据进行跟踪采访。问卷根据五级量表给出选项“非常适合”“适合”“不确定”“不适合”“非常不适合”,分别赋予5.4.3.2.1分。前测与后测平均分对比见表2:
项目选题体现学生对主题理解的深度、思维方式的多维度以及拓展资源的丰富度。
根据表2可知,整体而言,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学生对主题操作难度的适应性、主题素材获取的容易度、主题的组织实施、主题作品制作的容易度、主题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利于整合各种资源这八方面,前测平均分都低于后测;有关主题是否有推广价值,前测与后测持平;学生对主题的熟悉度,前测高于后测。具体原因由访谈所得,分析如下:
第一,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前测关于“孤独”的话题涉及到心理学与哲学理论,大部分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在实地调研时,问卷涉及到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阴暗面,容易触碰其心理灰色地带,因此研究人员难以产生热情,挖掘研究的深度。后测关于“光污染”的话题,由于远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感性认知,学生必须从新的视觉审视周围生活环境与光之间的关联,反而加大了学生对该话题文献的检索与研读,于是促进了对主题的热情。
第二,学生对主题的熟悉度:前测关于“孤独”的话题与大学生日常心理、生活际遇有直接关联。尤其文科生中,女生占大多数,她们对该话题十分敏感,所以大部分同学倾向于研究“单身状态的孤独感”、“宠物主人的孤独感”、“大学生父母的孤独感”等。相比较后测关于“光污染”的话题,科技类的主题对于文科生而言,比较陌生。
第三,前测时学生没有受过项目组织、调研、组内合作等训练或指导,因此,学生对主题操作难度的适应性、主题素材的获取、主题的组织实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整合各种资源这几方面都没有经过三次项目学习后的能力强,尤其体现在素材获取方面。后测时,学生利用课程标准、互联网、实地调查、日常取材、社区服务等渠道获得大量资源。
第四,主题作品的制作:前测时,教师只对学术论文规范做了简单讲解,并没有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干预或反馈,学生很难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组员之间由于交流不多,因此对作品的制作缺乏协作与分享。后测则恰恰相反。
第五,主题的推广价值:事实上,任何主题只要认真研究,都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力。前测与后测分数持平,说明大多数学生无论何时都具有研究精神,对自己的主题都有信心,希望获得被认可。
表2 项目主题评价量表前测与后测平均分对比情况
表3 研究对象写作规范后测与前测配对样本T检验
(二)研究过程
前测时,学生的研究过程相对简单,除了教师在学生上交论文成果后进行批阅及反馈,过程少有干预或反馈。而后测时,学生主动采取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据调查,82.83%的学生定期召开项目组会议;75.76%的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并分享资源;56.57%的学生经教师对项目阶段性成果评述后再次修改研究方向或深度;48.48%的学生会在组内实地进行成果演示以自我评价,检验成效;38.9%的学生会主动与教师交流,确认、共商困惑事宜。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为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统计方式,前测和后测均对他们做问卷调查,这部分是多选题。实验得出:首先,整体而言,后测使用各类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方式、表达形式的人数均多于前测,这反映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把握了更多的调查方法、数据统计方式、表达形式。其次,具体而言,前测与后测差异较大的是实验法与SPSS统计软件。后测时学生根据主题的特殊性自学实验法。如在进行“Light Pollution(光污染)”主题时,有同学对昆虫在聚光灯下进食的情况进行观察,并用手机软件对聚光量进行调节与测试,加大了学术论文的论证力度。后测时虽有学生开始使用SPSS软件,但人数比例不大,说明该统计方式对大部分文科生而言较难把握。再次,虽然前测与后测时大多数学生都能使用问卷调查法,但对李克特量表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在前测时不及后测时。
(四)写作规范
前测与后测中,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都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写作规范,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按照IMRD格式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不按照格式的学生在前测时占的比例更高,主要因为这部分学生将背景介绍、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混为一谈,甚至缺失章节。笔者根据10位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10位学生名单,从前测与后测选出他们的论文,分别对各章节的段、句、词的数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及均值对比分析(具体数据见表3和表4)。
表4 研究对象写作规范前测与后测均值对比情况
根据表3可知,除了在背景介绍以及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的段落与词汇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前测与后测在其他章节的段落、句子和词汇数量都呈显著性差异。
根据表4可知,后测在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的章节使用段落、句子和词汇较多,与前测的均值比分别为16∶6、59∶17.5和1767∶402,说明抽样的学生的确在后测中用更长篇幅去描述文献与理论,反映了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搜索资源、研读文献的能力有所提升。虽然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但可能与样本数量不够多有关。在参考文献平均数量上,前测论文约3~6篇,后测论文约8~20篇。表明后测时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与资源数量都比前测时要进步。
根据表4可知,后测在研究方案、结果与分析章节以及结论章节中使用的段、句、词数量都比前测要多。前者后测与前测的均值比分别为18.5∶9、99∶77.5、2359∶1288.5,后者后测与前测的均值比较分别为10.5∶1.5、39∶8、803.5∶165。这些都表明学生在后测时更愿意详尽描述研究方案与数据分析,并提出有独创性的结论观点或问题解决措施,体现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五)论文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可读性信息以及平均值信息、语言错误次数分别在前测与后测的均值中体现。
可读性(Readability)是Word2003提供的统计信息之一。它根据每个单词平均字节数和每个句子的平均单词数进行评定,包括三种可读性分数:被动句所占百分比数、弗莱士易读度(Flesh Reading Ease)分数以及弗莱士—金凯德年级水平(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分数。被动句的比例越高说明该文章越属于科研类,作者有一定水平。弗莱士易读度数值在0和100之间,数目越大,文章越容易读。分值在90-100分之间,文本易于平均年龄为11岁的人理解;分值在60-70分之间,文本易于平均年龄为13-15岁的人理解;分值在0-30分之间,文本易于大学生等高水平的读者理解。换言之,弗莱士易读度越低,文本越易于高水平的人读,即作者的语言表达水平越高。弗莱士—金凯德年级水平是按美国中小学年级水平评定文本的得分,共12级。1分为1级,超过12分,即文本难度高,中小学生无法理解。换言之,分数越高表示作者的英语水平越高,当然对读者的英语阅读水平要求也就越高。
平均值信息包括语段平均长度(Sentences per Paragraph)、语句平均长度(Word per Sentence)以及单词平均长度(Characters per Word)。语段平均长度越短,或语句平均长度越长,说明作者使用的句子越少,即使用越多长句、复合句;单词平均长度越长,说明作者使用的词语越复杂,越正式。
上述同一批研究对象的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可根据表5和表6分析出进退情况。
表5 研究对象写作可读性前测与后测均值对比情况
表6 研究对象语言水平前测与后测均值对比情况
根据表5可知,后测的被动句、弗莱士—金凯德年级水平比前测略高,而后测的弗莱士易读度比前测低7.58分。说明后测时,研究对象写作水平较前测有所提升,更能使用被动句描述科研情况。尽管写作水平稍有提高,但依然处于美国中小学12年级水平,所写内容易于平均年龄为16-18岁的读者理解。
根据表6可知,第一,在语段平均长度以及语句平均长度方面,后测对比前测的均值分别为4.01∶6.30、21.65∶18.96。可见,研究对象在前测与后测时都尝试使用复合句,但后测在句子复杂化方面有较好表现。第二,在单词平均长度方面,后测比前测略长,表明后测时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学术论文正式词汇,或使用较复杂的词语表达意思。第三,在语言错误次数方面,前测与后测的错误次数差异不大,但后测稍多,与前测的均值比是3.63∶3,这可能与后测论文篇幅比前测论文多出一倍字数有关。而且其差异性不显著(t=0.699>0.05),说明后测错误次数增加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项目学习的干预不会导致这一数据的增长。
(六)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于项目学习中主要有11种,包括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前者指的是听说能力、读写译能力;后者包括项目策划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作力、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调研分析、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或执行、学习效果的评价9种能力。笔者针对220名参加过《高级英语》项目学习的英专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根据李克特量表修改而成。题目分别给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分。调查结果的平均分若高于3分,则表示进步,反之表示退步。
实验结果所得,学生在11种能力的提升幅度平均分为3.61,比五级量表中等水平3分高出0.61分,即,参加过《高级英语》项目学习后,学生在11种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提升最显著的是搜集资料能力(3.85),其次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是:沟通协作能力(3.74),解决问题能力(3.69),调研分析能力(3.68),项目管理或执行能力(3.66),学习效果的评价能力(3.66),项目策划能力(3.64),时间管理能力(3.61),创作力(3.54),英语读写译能力(3.46),英语听说能力(3.17)。
根据采访,学生英语知识基本技能提升的幅度不大的原因主要是,在进行项目学习时,并不能完全使用全英开展。比如搜索到的资源并非英文,项目开会时并非使用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表达项目成果时,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受限,不能十分流畅地进行。
(七)英语学术研究能力
判断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体现在6个方面:是否了解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是否了解理论基础的写作规范,是否了解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的写作规范,是否了解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是否了解各章节的篇幅长短,是否懂得使用学术论文词语(概括性、数据分析、第三人称、表示衔接性连贯性等)。
结果表明,平均分3.71,比五级量表中等水平3分高出0.71分,即,参加过《高级英语》项目学习后,学生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六方面的了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加深。其中了解加深最显著的前4位是,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3.78),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3.76),理论基础的写作规范(3.76),各章节的篇幅长短(3.75)。排在最后两位的是:了解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的写作规范(3.66),懂得使用学术论文词语(3.56)。
根据采访,学生在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学术论文词语的进步一般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教师并未在课堂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过系统知识的传授,更多是课外私下交流知识。虽然可以点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但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把握基本研究方法与语言表达方式,尤其自学能力较弱、又不愿意交流的学生,课堂传授显得更为必要。然而,《高级英语》一周只有2个课时,教师既要完成课本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项目学习学术方面的基础知识,难免出现课堂知识课外讲解的方式,从而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的目的。因此,要彻底改革该课程教学,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位课程学分及一学期的学时比重。
此外,大三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高级英语》项目学习之后,27.94%的同学非常同意“项目学习提升毕业论文研究能力”,60.29%的学生同意。这说明学生在项目学习的实践学习中很好地过渡到大四毕业论文写作时期,使得学术研究论文的撰写得以顺利进行。
五、结论
项目学习通过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实现“教”向“学”的中心转变,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通过实证研究,笔者发现《高级英语》项目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项目学习使学生用“做”来“习得外语”,提高了他们学习《高级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项目学习是学与做相结合的过程,《高级英语》所选的文章内容高端、接近时代、富含思想深度,使得“做”有了难度,刺激了学生“学”的主动性。项目学习过程的环节层层递进,挑战不断,学生一旦在此过程有了成就感,就会保有热情地坚持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启示与自己实践获得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思考方式,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其次,项目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由于《高级英语》的阅读文章大多从国外专业杂志摘录而来,领域涉及科技、哲学、环境、生化、心理等,已不再是低年级《综合英语》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名人故事之类的文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读懂《高级英语》的文章并表达自己观点,除了要有牢固的英语语言基础外,还要不断搜索相关文献,学习跨专业知识,从而获取文章的背景知识。此外,项目成果具体可见,有型直观,包括阶段性或终结性的成果。在实现这一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团队主动研究主题,自觉拓展阅读范围,无意识地进入了求知的良好循环中,不仅提升了语言的输入输出能力,还加强了学术研究能力。
最后,项目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获得提升。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必须为此全力以赴,开动脑筋。第二,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项目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容易激起学生独特的视觉和创造性思维,锻炼了他们多维度的思考方向和开放式思维。第三,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有所提升。项目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搜索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学会自己将其进行构建。第四,学生进一步提升了与人交流、协作分享的能力。项目学习是一种仿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待人处事。在一个小社会中,他们慢慢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态度。[6]7第五,学生统筹事情的能力进展显著。项目学习是一个相对时间长、环节多、活动多样的过程,因此,如何计划、组织、执行、管理、评价将决定项目的成与败。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总结反思,在体验与实操中总结经验,加强锻炼以克服自身弱点。
[1]许春英,高志强,魏坚,曹十芙,卢俊玮.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Blumenfeld,.C.,Soloway,E.,Marx,R.W.,Krajcik, J.S.,Guzdial,M.&Palinscar,A.1991.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马玲玲.多元评估模式在PBL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5]李明秋,张光耀,孙欣,石小妹,武瑶伊.基于PBLL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式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6]梁凌.成教大专英语教师项目教学管理策略的质性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卓影]
An Empirical Study on PBL Applied in Non-governmental College Advanced English
LIANG Ling
(Nanfang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 510970)
PBL is a learning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by completing a series of tasks and realizing a project goal,which matches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of non-governmental colleges and the psychology of junior students.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in a college with 220 junior students as respondents sho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ne-year application of PBL in Advanced English.This essay also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ame type of project result,English academic writings,completed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PBL,in order to prov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competence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PBL;Advanced English;non-governmental college
G 642
A
1672-402X(2016)09-0132-09
2016-04-10
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科研基金资助项目“PBLL视角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项目主持人:洪丹;项目编号:GDJG20142549)成果。作者是该课题组主要参与者。
梁凌(1981-),女,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