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8省51家场馆的实证分析
2016-12-24谷秀青彭雷霆
谷秀青 彭雷霆
当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8省51家场馆的实证分析
谷秀青 彭雷霆
通过对全国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1家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型文体设施建设的数量、投资金额、建筑面积均有较大增长,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文化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因为管理运营模式的不同,使得服务效能的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的体现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应建立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采取分类扶持的不同策略,改进、提高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大型公共文体设施 运营管理 模式
随着近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各种大型文体活动的竞相开展,如中国艺术节、奥运会、亚运会等节会、赛会的举办,各地政府均建设完成了一大批投资巨大的大型文化体育场馆。这些大型文体场馆作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本文以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管理运营模式研究”课题组2013年的调查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战略,就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就进一步发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服务效能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调研概况
为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探索我国提高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服务效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受国家文化和财政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组成课题组选取了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1家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于2013年7—8月就其管理运营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根据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第382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剧场、体育馆等建筑物、场地和设备。”故本次调研选取了图书馆、体育馆和演艺场馆三种类型。包括国有大型(观众席1200座及以上)艺术表演场馆、各类由政府投资的大型体育场馆(包括20000座及以上的体育场、3000座及以上的体育馆、1500座及以上的游泳馆和其他场馆等)和省级图书馆。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东中西不同区域,对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陕西、云南8个省市51家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进行了调研。调研场馆包括大型演艺场馆23家、体育场馆25家和3家省级图书馆*2013年7—8月间,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同时开展了“2013年全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绩效评价研究”的调研,其中已包括15家省级图书馆,所以本课题组只选取了3家省级图书馆进行走访和座谈。,调研场馆的地点分布包括省会城市和普通地级市。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单位问卷51份、公众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单位问卷43份、公众问卷95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4.3%和79.2%。本次调研的公众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大型公共文体场馆公众样本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本次调研不仅在地域上覆盖了全国东、中、西不同区域8个省市,在城市上包括了省会和地级市,而且在具体调查公众对象上,涵盖了各个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的受众群体,因而本次调研基本能反映当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真实运营管理情况。
二、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基本现状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已进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投资规模、硬件条件,还是从业人员队伍、服务职能开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但诸如区域不均衡等问题仍较明显。
(一)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持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推开,以及各种大型文体活动的竞相开展,全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本次调研所涉及的51家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中,其中有20家兴建于2000年以后,占样本总量的39.2%;15家兴建于1990—1999年间,占29.4%;6家兴建于1980—1989年间,占11.8%;3家兴建于1970—1979年间,占5.9%;1家兴建于1954年,占2.0%。*被调研的51家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中,有6家没有填写兴建时间。具体见图1。
图1 被调研场馆兴建年代分布图
新建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建筑面积均有较大增长。调研显示,平均每家大型演艺场馆的投资额、建筑面积从20世纪90年代的3.46亿元、31727.19平方米,增加到本世纪以来的11.19亿元、48596.14平方米。平均每家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额及建筑面积也从20世纪90年代的1.7亿元、57294.86平方米,增加到本世纪以来的8.3亿元、92749.51平方米。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大量兴建改善了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条件。
(二)场馆整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东中西部场馆之间存在明显不均衡
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国家和区域重要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往往是国家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因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硬件条件也有了较大提升。
调研显示,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馆均建筑面积为31363.18平方米、馆均舞台面积1037.04平方米、馆均化妆间面积469.03平方米、馆均排练室面积380.12平方米,馆均拥有舞台吊杆数量51.41根、灯光设备190.18套。被调查的大型体育场馆馆均建筑面积和场地面积分别达64128.93平方米和68523.36平方米,馆均大屏幕显示设备3.16块,馆均灯光设备828.95套。被调查的省级图书馆馆均建筑面积为48640.97平方米,馆均计算机552.3台,馆均阅览室座椅1736.3个,馆均藏书量7864.2千册。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硬件条件的提升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但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来看,各场馆之间无论是硬件设施、人员队伍,还是财政支持的力度都有一定的差异。以大型演艺场馆为例,被调查的东部演艺场馆的馆均建筑面积、灯光设备、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和财政拨款分别为58222.24平方米、406.2套、13.5人、32人和33933万元;分别是西部演艺场馆的6.5倍、4.75倍、2.35倍、2.44倍、133.89倍。而被调查的中部演艺场馆除了馆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数超过东部外,其他各项数据均低于东部。具体见表2。
表2 被调查大型演艺场馆设施、人员、财政拨款区域比较表
省级图书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调研数据也同样显示了这一差异。这表明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建设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总体呈现出东、中部地区的场馆建设、人员队伍及财政支持力度高于西部地区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制约了不同区域间场馆服务效能的发挥。
(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承担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服务职能
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往往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承担者,承载着开展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平台的功能。调研显示,在当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下,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被调查的省级图书馆,2012年馆均每天开放时间达到11.3小时,年流通人次达到了1880.76千人次,馆均年举办讲座134.7次、举办培训39.8次、举办展览24.06次。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2012年共举办演出2231场,观众数为2219920人,平均每个场馆年举办演出场次达到201场,馆均观众数为170763人。被调查的大型体育场馆,2012年共接待健身8423600人次,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赛事136场、省级及以下体育赛事165场、文化演艺活动129场、会展活动100场;平均每个场馆年接待健身421180人次,开展体育赛事8.8场、文化演出7.6场、会展活动6.3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较好地承担了其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职能,但距离其预定的服务容量仍有一定距离。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省级图书馆每天可承受最大接待量为14.3万人次,而实际2012年每天图书馆流通人次仅6.004万人次,利用率为41.99%。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平均每个场馆座位数有1397个,但2012年每场演出的平均观众人数为995人,上座率为71.22%。被调查的大型体育场馆,平均每个场馆座位数为24639个,但2012年平均每场体育赛事的观众数仅为4150人,上座率仅为16.8%;平均每场文艺演出的观众数为12158人,上座率为49.3%。除了演艺场馆得到较好利用外,省级图书馆和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四)公众对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总体评价为比较满意,但对于场馆的要求更为多元化
为了考察公众对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满意度,课题组根据不同场馆的类型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内容,按照场馆环境、设施设备、服务内容(或演出内容)、服务水平四个维度,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指标体系。每一指标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依次赋予5、4、3、2、1的分值。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公众对省级图书馆、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均在4分以上,总体评价介于较为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见表3。其中公众对于演艺场馆的评价最高,达到了4.43分;对省级图书馆的评价最低,但也有4.17分。具体从四个评价维度看,公众对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场馆环境评价最高,为4.41分;对于设备设施的评价最低,为4.27分。这一方面表明公众对于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服务总体感到比较满意;另一方面也显示公众对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设备设施有更高的期待。
表3 被调查公众对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满意度情况表 单位:分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公众参观或使用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目的更为多元化,人们希望能满足多种社会目的,包括社交、休闲、教育等,而不仅仅限于场馆传统的专业性功能。调研显示,公众来图书馆的目的既有在馆查询或阅览书刊(61.7%)、借书或还书(46.9%),也有参加公益性活动(19.2%)、娱乐休闲(18.1%),以及教育培养孩子(13.5%)。而公众来大型演艺场馆的目的则包括:因为兴趣爱好(60.9%)、教育子女(9.6%)、陪同亲友(9.2%)、好奇(8.9%)、集体组织(5.3%)和观光旅游(4.8%)。公众来大型体育场馆的目的也分别有健身(55%)、体育竞技训练(17.9%)、教育锻炼子女(17.5%)、陪同亲友(9.7%)、观光旅游(4.4%)、集体组织(7.9%)、观看体育赛事(21.8%)、观看文艺演出(19%)和参加公益性活动或会展活动(8.1%)。
正因为公众使用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目的各有不同,客观要求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提供的服务也应更为多样。
三、当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特征
尽管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大都由政府投资,所有权属于政府,但在管理运营模式上却各有不同。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分别为事业单位管理模式(28.6%)、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61.9%)、委托经营管理模式(7.1%)和合作经营管理模式(2.4%)。其中省级图书馆全部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采用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居多。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被调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分布图
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尽管一定程度上对场馆运营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但限于当前的文化体制、机制,目前各类型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在运行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共性:
(一)当前场馆性质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公共财政成为维系场馆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
本次调研涉及的所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从场馆性质看,主要分为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种类型。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的有35家,占总样本数的81.4%;属于企业的仅有9家,占18.6%。在这35家事业单位中,依据财政拨款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但具体到各个场馆类型,又有不同。其中省级图书馆因已纳入全面免费开放范畴,故全部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在被调研的大型演艺场馆中,属于企业的超过了半数,占54.4%;属于事业单位的占45.6%,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的大型演艺场馆,自收自支的占53%,差额拨款的占23.5%,全额拨款的占23.5%。在被调研的大型体育场馆中,则有26.3%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6.8%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1.6%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仅有5.3%属于企业。
因为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仍以事业单位占据多数,故财政拨款成为其维系日常运营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被调查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中,2012年有92.3%的场馆接受财政拨款。平均每家省级图书馆、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获得的财政拨款分别为7267.56万元、1905.23万元和777.8万元,各占到其年度总收入的97.19%、29.2%和40.6%,见图3。换言之,省级图书馆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大型公共演艺场馆、体育场馆的财政拨款在其收入来源中所占比例虽远不及图书馆,但却是其第二大收入来源。公共财政的支持对于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日常运营起着关键性的经费支撑作用。
图3 被调研大型公共文体设施2012年收入结构分布图
(二)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管理运营模式多元化,但运营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从经济效益看,2012年被调查的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保持收支平衡的占16.7%,盈利(或有结余)的占75%,亏损的仅占8.3%;采用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大型场馆盈利的占53.8%,收支平衡的占19.2%,亏损的占27%;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大型场馆盈利的占80%,亏损的占20%;采用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的大型场馆盈利的占100%。
另一能反映经营效益的是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因省级图书馆作为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无经营收入,所以统计时将省级图书馆的数据做了排除处理。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和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的经营收入创收贡献率分别为2.15%、56.5%、64.9%和45.65%,见图4。
图4 不同运营管理模式的场馆经营收入创收贡献率比较图
再从社会效益看,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社会效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承担、开展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数量,二是公众对于场馆服务的满意度。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场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大型演艺场馆为例,2012年被调查的演艺场馆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和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的馆均年公益演出场次分别为90.25场、25.6场、11场、12场。而2012年公众对于被调查演艺场馆的满意度最高的是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场馆,达到4.69分;次之为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场馆,为4.58分;最低为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的场馆,仅为3.65分。具体见图5。
图5 不同运营管理模式的演艺场馆的公众满意度比较图(单位:分)
总体看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的模式同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及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相比,在获取经营效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从社会效益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改良型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场馆能更有效地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
(三)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和公众进馆难的现象同时并存
调研显示,2012年被调查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有66.7%的场馆年举办全国及以上体育赛事在5场以下,50%的场馆年举办省级及以下体育赛事在5场以下;被调研的大型演艺场馆有25%的场馆年演出场次达不到100场;被调查的省级图书馆实际每天的流通人次也仅为其每天可承受最大接待量的41.99%。这表明部分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服务能力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场馆空置的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与此相对的是,不少公众又反映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进馆难。有67.96%的受访公众表示2012年他们进入大型演艺场馆观看演出次数不超过5次,42.7%的受访公众表示2012年他们每月来大型体育场馆的次数只有0~5次。如前所述,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场馆问卷同样显示,2012年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平均每场体育赛事的上座率仅为16.8%,平均每场文艺演出的上座率也只为49.3%。
制约公众进入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频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门票价格。2012年被调查演艺场馆国内演出票价平均为273元,境外演出票价平均为327.5元,而41.8%的观众表示他们能承受的票价范围在100元以下。认为大型体育场馆门票非常贵和比较贵的受访公众也达到了31.1%。
(四)场馆经营范围逐步拓展,但经营主业仍显单一
伴随着公众对于场馆使用目的的多元化,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也不断拓展其经营范围。
省级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骨干,除不断优化其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外,还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及展览等活动,开展社会教育服务。调研显示,2012年被调研的省级图书馆馆均举办讲座144次、培训90次、展览33次。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除承担开展大型文体活动的职能外,也通过举办会展、文体培训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经营业务。部分场馆如湖南大剧场,实施“上游拓展、中间联合、下游延伸”的全演艺产业链战略;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浙江黄龙体育中心等在“以体为主,多元经营”思想的指导下,经营范围也横跨了休闲娱乐业、广告业、会展业等多个行业。
但由于我国旧有体制机制的局限,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经营主业仍较单一。如大型演艺场馆,因为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场团分离”的体制,所以大部分的演艺场馆只作为一个场地设施存在,在整个演出产业链中,与演出院团、演出经纪机构相比,处在从属地位,获取场租成为其参与演出的主要收入。与此类似,大型体育场馆由于没有附属的竞技体育队伍,职业联赛难以长期进驻,场地租赁收入也成为其主要的经营收入。2012年被调研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中,超过一半是场地租赁收入。具体见图6。
图6 被调研大型体育场馆2012年经营收入构成图
四、相关建议
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体育需求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文化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前述现状,为进一步发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服务效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总体思路:明确场馆公益性定位,采取分类扶持的不同策略
根据经济学观点,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兴建和出现,来源于文化体育消费品市场的“失灵”。由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投资巨大、运营成本极高、资金回收周期漫长,市场不愿或不能充分地提供,因而需要政府介入,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从其兴建开始就有别于私人产品,而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
具体而言,无论是省级图书馆,还是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都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性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排他性的特征。例如,人们对于图书馆、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的消费,在拥挤效应出现之前,不会影响其他人对于场馆的消费,每增加一个消费者也不会增加场馆的运营成本;但是当拥挤效应出现后,若再增加消费者就会给场馆其他消费者带来负效用,维持场馆运营的费用也将进一步增加,即边际成本已大于零。因此,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可视为准公共产品。
但这一划分只是一个宏观标准,若从抽象层面总结“公共所有程度(所有权)、排他性程度(占有使用权)、收益预期稳定程度(收益权)”三大指标特征,同时结合对“可经营性程度(经营权完整程度)、可交易性程度(处置权完整程度)、受益主体可区分程度(受益范围的可分割程度)”三大实体性指标特征的考察,省级图书馆可以归类为纯公共产品,而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则属于准公共产品。具体见表4。
表4 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性质特征比较
事实上,图书馆由于是保障人民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所有人都需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因此在国内外实践中常被归类于“福利物品”,从而趋向于纯公共产品。而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的公众需求程度显然弱于图书馆,加之在排他性程度、收益预期稳定程度、可经营性程度、可交易性程度、受益主体可区分程度上均强于图书馆,因而可认定为准公共产品。
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公益性是其根本属性,政府应予以必要的扶持。但对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政府扶持的策略各有不同。
对于纯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直接生产与分配,因而省级图书馆应采取全额事业单位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全面免费开放政策。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缓解目前“免费越多,服务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对于准公共产品,则需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杠杆等引导和激励社会组织提供,因而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应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政府退出直接参与场馆的日常运营,减少行政干预,只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式间接支持场馆运营,使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同时通过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让广大公众能在某一特定的时段以免费或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价格享受到大型演艺场馆和体育场馆的服务,从而实现其公益性服务职能。
明清时期的陶瓷纹饰开始以龙纹、花卉纹为主,婴戏纹和狮子则是作为经常使用的纹饰。当瓷器的装饰图案的宗教色彩愈发浓厚的时候,像狮子纹饰一类的图案便开始频繁出现与陶瓷之上。
(二)具体举措
1.改进大型公共文体设施财政投入方式,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公益性的定位,要求公共财政加大保障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支持场馆的有效运营。调研显示,目前公共财政是维系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场馆的服务效能,必须将增加财政投入总量与改进财政投入方式相结合。
一方面,基于当前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场馆面积、服务人次、服务质量,合理确定场馆的财政补贴标准,将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相挂钩,并设立场馆维修专项资金,将场馆的日常维护、例行维修和设备更换经费纳入其补贴范围。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差异性税率政策和能耗价格政策,减轻场馆运营成本。对于赞助场馆运营的企业、组织及个人实施税收减免和抵扣,引导、激励社会力量、资金参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扩大大型文体设施经费来源。
此外,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建立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基金。该基金既可以由政府主导,也可以由非营利机构组织。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相关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个人赞助等。基金的运作是以场馆申请、基金会审批的方式支持场馆的文体项目以及场馆建设。大型公共文体设施通过基金会这一平台,搭建与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融资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立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基金,实现其由直接资助向间接资助的转变。
2.推进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机制改革,建立场馆事业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投资主体相对单一的事业机构,场馆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可采取“理事会+行政负责人”的治理模式。一是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决策监督机构。理事会作为场馆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制度章程开展工作。理事会的成员应包括场馆上级主管部门、场馆从业人员,并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二是明确管理层权责,实行场馆行政负责人负责制。由行政负责人具体执行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开展资产保值增值业务。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外部监管制度。通过设置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重要信息公开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形成政府主管部门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四是切实推行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理顺上级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场馆之间的关系,确保场馆事业法人拥有独立的事权、财权。
3.建立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大型公共文体场馆绩效考核机制
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作为政府投入的公共基础设施,理应以服务社会为其基本职能,坚持公益性为其根本属性。具体落实在绩效考核上:一是树立社会效益优先的绩效考核理念,以是否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衡量公共文体设施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而保障公共文体设施良好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切实改变以往“只管建,不管用”的场馆建设方式,提高场馆利用效率。二是引入和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大群众满意度测评方式的应用,通过政府、公众、专业机构等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共同考核,来保证场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科学。三是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的奖惩激励措施相结合,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构建补贴机制和约束机制,最终形成以考核促服务。
4.加强场馆经营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
调研发现,我国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人员结构极不合理,经营型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以体育场馆为例,目前大多数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多是来源于体育系统的行政人员或退役运动员,另有少量的场地、设备的专业维护技术人员,导致文化层次、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从业人员具有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及无职称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9%、2.5%、11.2%、11%、74.4%;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高中)学历及中专以下学历的从业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48%、27.87%、30.57%、15.16%和24.92%。因而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从业人员以无职称者和大专及其以下学历者居多。
人员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场馆经营的效益和服务效能的发挥,因而一方面应通过建立健全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以规范场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加强场馆管理经营性人才培养,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而推动场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Large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China—AnEmpiricalAnalysisBasedon51Venuesin8Provinces
GuXiuqing(School of Marxism,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China)
PengLeiting(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Clearly sta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research that conducted at 51 large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in 8 provinces of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facilities has already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The quantity,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area of large-scale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have all increased a lot,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ity image and improving people’s cultrual lives.But as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s of these facilities are differen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performance of enhancing service efficiency and reflecting non-profit service function.In light of this state of affairs,we are supposed to establish social benefit orien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tak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support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classifica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of large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Large Public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Facilities;Operation Management;Mode
10.19468/j.cnki.2096-1987.2016.03.010
谷秀青,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近代教育史、文化软实力及公共文化政策。 彭雷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文化史、公共文化政策、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