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医院处方不合格率实践

2016-12-24黄富宏尹文星

中国药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圈员不合格率品管圈

李 蕾,黄富宏,蒋 倩,尹文星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医院处方不合格率实践

李 蕾,黄富宏,蒋 倩,尹文星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针对处方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并比较该活动的有形及无形成果。结果 处方不合格率由原来的15.77%降至8.63%;药师对于品管圈方法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之后,处方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品管圈;处方;药房管理

品质管理圈(QCC)简称品管圈,指由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以各种统计方法为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

药房是整个医院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工作是医疗服务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门诊药房是药师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个窗口,也是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的最后环节。西药房的主要工作为调配药品,而调配药品的依据是处方。处方是医疗活动中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的依据之一,不合格处方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不合理用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1/3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2]。故处方合格率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合格的处方是处方调配与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

我院门诊药房于2011年11月成立了我院的第一个品管圈,并在2011年开展了以“提高处方合格率”为主题的第1期活动。经过持续的处方审核与统计,每个月的处方合格率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经讨论,第3期活动主题为“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以让处方合格率能更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成立锐进圈,由门诊药房的12名工作人员自发组成。

1.2 方法

1.2.1 活动设计

第3期活动实施日期为2014年7月至11月,推举圈长1名,圈员各有分工,每个月进行1~2次圈员活动。采用评价法及头脑风暴法列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和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确立锐进圈活动主题为“降低处方不合格率”。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4年7月8日至21日进行不合格处方调查,统计发现的问题,发现平均每周不合格处方1 669张。处方不合格率=不合格张数/处方总张数=1 669/10 582=15.77%。圈会时进行讨论与总结,列出不合格处方的主要原因,见表1,并根据数据制订柏拉图,见图1,参考柏拉图定律(80/20原则),分析出不合格处方的主要原因为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总量超标,不成组或乱成组四方面原因。

表1 不合格处方的主要原因及1周发生次数

1.2.3 目标设定

改善前1周不合格处方=1 669张/周,电子处方不合格率=不合格张数/处方总张数=1 669/10 582=15.77%。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5.77% -(15.77% ×81.13% × 70.00%)=6.81%。

1.2.4 解析

通过分析要因制作关联图,圈员们集思广益,找到可能引发问题的各种原因,通过分析与归纳,对票选出的原因进行真因验证,得出鱼骨图,见图2至图5。

1.2.5 对策拟订及实施

2014年9月开始采用戴明环(PDCA)循环方法实施对策。

1)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造成诊断项目栏只能填写1项;总量超标,系统无限制;不成组或乱成组。对策:添加诊断项目栏,最多可填写3个诊断项目;与信息科沟通,使软件能限制总量;建议能有相关提示;增加处方预览功能。

2)由于患者要求开药,导致总量超标;诊断与用药不符。对策:医院层面重视处方干预工作,医务处将处方点评结果落实到临床科室主任的目标责任书和月度考核中;定期在内网公示处方抽查结果,对责任医生进行处罚。

3)审方水平不够导致无法及时审核出不合格处方。对策:定期进行“三基”培训;不定期请专家开展讲座;鼓励年轻药师在课内做专题报告。

4)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药师与医生沟通不足,导致医生疏忽造成处方不合格;处方书写随意;医生对处方规范认识不足。对策:每周进行处方点评,将不合格处方截屏,通过内网反馈给医生;定期将不合理处方与临床科室沟通,做到及时知会;领导重视处方干预工作,将处方点评结果落实到临床科室主任的目标责任书和月度考核中。

5)由于有些药品不能拆零导致处方总量超标;医生对外用药用法用量不熟悉或疏忽大意导致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医生对缓控释制剂用法用量不熟悉,导致不合格处方。对策:建立药品拆零制度;将外用药用法用量整理成表格并公示;对缓控释药物用法用量整理成表格并公示。

图2 诊断与用药不符原因分析鱼骨图

图3 用法用量不适宜原因分析鱼骨图

2 结果

2.1 明显降低了处方不合格率

处方不合格率由原来15.77%降至8.6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79.69%。

2.2 品管圈实施前后处方改善情况

品管圈实施后不合格处方的改善情况见表2。

2.3 工作流程得以标准化

定期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的培训;不时开展合理用药讲座;每个月进行“三基”考试;促进年轻药师参与执业药师考核;不定期请专家开展讲座;鼓励年轻药师在科内多做专题报告;要求药师每年发表专业论文。

表2 品管圈实施前后处方改善情况比较

及时点评处方:及时与医生沟通;每日点评处方;通过OA网的形式每个月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由医务科对处方经常不合格的医生进行适当处罚;安装更好的电脑软件来提醒医生及时防范错误。

图4 总量超标原因分析鱼骨图

图5 不成组或乱成组原因分析鱼骨图

规范拆零药品流程:根据临床需求,统计出需要拆零分包装的药品;对需拆零分包装的药品进行筛选,剔除不适宜拆零药品(如易受潮,性状不稳定,需冷藏等);药品拆零前,应检查包装及外观质量,凡发现质量可疑及外观性状不合格的药品,不得使用;及时做好拆零记录。

完善信息系统:及时由专人将新进药品基本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限制用法用量等;根据平时的处方点评结果及与医生沟通结果,定期更新药品信息。

3 讨论

品管圈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新型药学服务方法和品质管理模式[3],是由下至上、由点到面的质量管理活动,注重发挥每位成员的聪明才智,营造愉快、团结的团队氛围,从而集中、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内部服务品质,有效改善部门绩效和患者满意度,提升质量的良好效果,从而也使圈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有利[4]。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了解处方中的不合理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合理干预,有效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5],保障医疗安全。

品管圈活动汇集了药师们的智慧与精华。圈员们多次讨论,确定重点,逐步完成,活动后效果良好。每个圈员都收获了有形成果,即处方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也收获了无形成果,即活动过程中,各圈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提高了个人工作责任感;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圈员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圈员在活动中对品管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鱼骨图、分析图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钟朝嵩.品管圈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2]何建平,周张东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安徽医药,2006,10(11):894-895.

[3]沈艳伶.药师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J].首都医药,2007(6):8.

[4]杜广清.处方点评与药师职责[J].首都医药,2009(6):26-27.

[5]张建玮.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和典型处方点评[J].现代医药,2009,9(6):78-79.

R952;R451

A

1006-4931(2016)06-0082-05

李蕾,大学本科,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电子信箱)261681288@qq.com;黄富宏,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yzhfh5858@163.com。

2015-08-14)

猜你喜欢

圈员不合格率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