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23柳天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创设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教材特点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主动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下面就如何创设情境谈几点具体看法。

一、通过游戏与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游戏就能充分有效地调动人的智力因素,激发人的学习潜能,让学习者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如在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时,就可用该方法创设情境。教师可先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闭上眼睛,用力堵住耳朵,以听不到声音为最佳;并合上嘴,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时间为两分钟。让学生亲身体验失明、聋哑的状况,然后让学生说出做该游戏时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中,老师可适时地导入新课。利用游戏将学生置身于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探求和发现,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表演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因为学生要较成功的表演,就必须熟悉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环境等,同时也离不开想象和创造。例如:有位老师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编剧表演,每组有皇帝、大臣、骗子、孩子和群众的扮演者,还有旁白,效果较佳。

二、通过故事引发与气氛渲染情境

渲染气氛,可以强化学习情境,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上《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前,组织学生精心布置。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教室里洋溢着过年的喜庆。随着清脆的铃声,老师走进教室,老师同学互致春节的祝福:“同学们,新年好?”“老师春节快乐。”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在轻松自如中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喜欢听故事是一般人的爱好,在讲课时,如有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故事,就可用故事创设一种悬念,并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于故事之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七颗钻石》一文时,有位老师就用故事导入新课。“在日本,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的某一天,一位小孩儿不慎从20米高的楼上掉了下来,当时,孩子的母亲正在距楼100米远的工地做工,看到儿子从楼上往下掉,她飞也似的跑了过去,接住了儿子……据有关人士说,即使当今世界短跑冠军也未必有那样的速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位母亲创造了奇迹呢?”老师通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将学生带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然后稍作引导说:“我们先不要急着讨论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学完后,相信同学们会豁然开朗的。”这个巧妙的导入设计,可谓“欲擒故纵”,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状态中走进了课文。

三、通过图画与实物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根据课文内容,特意绘制挂图、简笔画、剪切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老师可先将菜畦、石井栏、鸣啴等与课文描写有关的东西画在卡片上。在讲课时,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理清屋次,然后在朗读、默记的基础上由学生动手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构成形象化板书,学生很快就会将课文背诵下来,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构成与课文内容和谐的整体,以展示某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一位老师上朱自清的《春》时,作了这样的设计:她特意穿了一件淡绿色外套,手拿几枝杏花、桃花,面露微笑,轻快地走上讲台,用充满热情的语调朗读了课文。这个设计就是用实物创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春的气息,再配以适当的表情、动作,就能很快将学生带进课文意境,创造了融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积极的学习热情。

当然有人认为,音乐也可以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的音乐被融入课堂教学时,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地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如在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可以放《高山流水》;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播放《二泉映月》;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等。实践证明,情境体验是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融知识、趣味于一体,它促使学生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柳天泉,教师,现居甘肃庄浪。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创设教学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