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四字谈

2016-12-23沙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黄蝶菜花诗句

古人常以“诗言志”,一首首精练隽永的古诗词,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更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他们志向高远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范例,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让他们领略了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怎样教学好古诗词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的四字文章:

一、立足一个“境”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境,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与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境都必须是生活其实形象的再现。正如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谈到的“生活的时景往往因其太实,而缺乏典型,不能为学生提供意象广远的境界”。我们这里所说的形象真切即要求神韵相似,达到意会,可想可见就行。这样,不但运用起来方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最主要的方面,为学生提供想象的余地,达到展示形象的目的。

其实,每一首诗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意境,教师都可以根据诗意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教师可以用电教媒体出示或简笔画勾出稀疏的篱笆、茂密的树叶、奔跑欢乐的儿童及一片金黄的菜花,把学生带入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里。情景交融,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追逐黄蝶的儿童,在大好春光里尽情地嬉戏和玩耍。此时,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所蕴涵的情趣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身临其境,学生学起诗句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倾注一个“情”字

课文语言文字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古诗文更是如此,一首首韵味无穷的诗句正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有声的图画,让情境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诗中的自然节奏和生活节奏,从而给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的美感。如“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时,最小的孩子是最欢乐的,怎样才能体现出来呢?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语音的轻重、顿挫,抓住“无赖”、“卧剥”的韵律和节拍试读诗句,“无赖”小儿那无忧无虑、活泼憨态可掬的神情就会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三、把准一个“创”字

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创性和创造性。“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开拓联想,激发创造。

通过对诗句的领悟让学生在脑海中联想,产生同诗人一样的感受。感受越真切,所产生的想象则越合理、越丰富,表达创造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情境既是感知的客体,又是生动语言环境。如上文所提到的《宿新市徐公店》,读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学生大声诵读,师引到“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你们能分享到他们的快乐吗?”此时,儿童“急走”扑蝶和黄蝶“飞入菜花”,童、蝶相悦成趣的美好意境已经在学生胸中化为鲜活的形象。“情动而辞发”,学生正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他们争扮捕蝶儿童,语言丰富多彩,动作各有特色。经过再创造的“儿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此时若让学生把这幅画、这般情景写成作文的话,只需教师稍加指导,就会水到渠成。

四、落实一个“读”字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韵味十足,极为适合诵读。古诗词大多意境深远,教学中要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积大,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读出情——读出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诗句的精髓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很强。所以,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读,而不在“懂”,教师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现在朗读、背诵的古诗词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这种记忆会在他的脑子里刻上深深的烙印,使其终身受益。

沙乐,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猜你喜欢

黄蝶菜花诗句
菜花黑腐病如何防治
六一来了
菜花宝典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海菜花恋歌(独唱)
墙角的花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