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山区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

2016-12-23罗伟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荷塘山区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山区语文教师往往将充满人文之美、自然之灵的课文教得毫无生机。课堂教学鲜有互动,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语文素养被无情扼杀。除了山区教学设备滞后的客观原因外,还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把握不准,对“以能为本”认识不足,教师成了知识的“信息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没有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大局意识。作为一名扎根山区的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山区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动情读读,诵读有利于加强文本理解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作为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不重视诵读。朗读形式多样,领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把握文章节奏、情感、动情朗读和表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揣摩作者蕴涵的情感和意旨。如教学《再别康桥》,我鼓励学生配合体态神情,声情并茂地模仿徐志摩依依不舍情状:缓步轻走、深情回眸、拂袖低眉、沉吟摇头……学生在想象和笑声中跃跃欲试,完全释放自己纵情朗读表演,课堂氛围动力十足。

二、动口唱唱,音乐有利于增强情感体验

有音乐的课堂更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对课文的理解、思考中来。因为音乐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给人美的享受和思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如教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李清照词作时,我先让学生听唱歌曲《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让学生在凄美的歌声中进行情感熏陶和体验,经过音乐的感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易安体”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深刻地感悟到了李清照诗词凄婉悲怆的婉约之美。回头再学习她的课本词作,学生学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心有灵犀一点通,远胜于教师千言万语的引导。有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唱唱,有利于增强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极富活力。

三、动脑想想,想象有利于激活静态的文字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的修辞美和语言美时,我让学生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闭目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芭蕾舞中亭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动脑想想,想象有利于激活静态的文字。

四、动手画画,绘画有利于理解文本的意蕴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画更容易让学生识记。课堂教学应多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把抽象、静态的文字变为具体、鲜活的图画。如教学王维《使至塞上》,在鉴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象,给本诗配上一幅图。几分钟后曾同学呈现这样的图画:辽阔的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只有烽火台燃起的狼烟格外显眼,那样笔直、那样孤单,一条黄河由西而东横贯其间,远处一轮圆日正歪歪斜斜地挂在西边天空……这幅边塞日落图把诗人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自然景象中,再经学生动情朗读几番,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边陲大漠的壮阔雄奇、气象雄浑的意境,明白了这句诗成为“千古壮观”的原因。可见,学生在动脑想象和动手绘画中理解了文本意蕴,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充满互动美。

山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满活力和动感,就一定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情、口、脑、手的全面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山区教学所需要的语文课堂。

罗伟和,教师,现居广东梅州。

猜你喜欢

荷塘山区想象
小荷塘
快乐的想象
热闹的荷塘
荷塘
《山区修梯田》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山区
荷塘三记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