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耐盐试验初报
2016-12-23缪桂成蒋南甲江苏省如东县绿化委员办公室226400
熊 伟 缪桂成 蒋南甲 (江苏省如东县绿化委员办公室 226400)
白刺耐盐试验初报
熊 伟 缪桂成 蒋南甲 (江苏省如东县绿化委员办公室 226400)
为促进青海灌木树种白刺在江苏东南沿海的滨海盐土上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该树种的耐盐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1.2 m时,当土壤含盐量≤5.3 g/kg时,白刺能正常生长;当土壤含盐量≥6.2 g/kg时,白刺不易成活。
白刺;滨海盐土;耐盐试验;成活率
白刺为蒺藜科白刺属小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沙漠地区及华北、东北沿海地区,适应性极强,耐旱、喜盐碱、抗寒、抗风、耐高温、耐瘠薄,为荒漠地区典型植物,是我国寒温、温和气候区的盐渍土指示植物。如东县地处江苏省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雨水多、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因当地新围垦区的土壤盐分含量和地下水位高,一般耐盐树种造林难以成活,为此,课题组引进青海灌木树种白刺在滨海盐土上进行了耐盐试验,以期为白刺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树种为灌木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试验于2014年3月中旬设在如东县洋口港和大豫镇兆盈农场进行,试验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 028.5 mm,年蒸发量1 343.5 mm,年均温度14.8 ℃,极端最高温度38.6 ℃,极端最低温度-10.6 ℃,年平均相对湿度81%。供试土壤属滨海盐土,土壤pH8.5左右,地下水位1.2~1.5 m,雨后排水通畅。试验前按处理分别采集土表0~40 cm混合土样,并测定土壤全盐含量(见表1)。
表1 不同试验地点土壤盐分含量比较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1个试验地点为1个处理区组,区组内每处理重复4次,每一区组种植白刺苗100株,株行距0.3 m×0.5 m。白刺苗均为1年生一级苗,每处理区组起苗至栽植均在1 d内完成。栽后7 d浇2次水,生长期间各处理区组的排水等林艺措施均相同(均未施肥),当年10月下旬统计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高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盐分土壤对白刺成活率的影响
表2表明,土壤含盐量3.0、4.1、5.3、6.2、7.4 g/kg5个处理,白刺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5%、96.0%、83.3%、41.3%、17.8%,其中,当土壤含盐量≥6.2 g/kg时,白刺成活率降至41.3%以下,造林难以成活。
表2 不同盐分土壤对白刺成活率的影响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白刺在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中,栽植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
表3 不同盐分土壤白刺成活率的方差分析
不同处理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见表4),土壤含盐量3.0、4.1、5.3、6.2 g/kg 4个处理的白刺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土壤含盐量7.4 g/kg处理,土壤含盐量3.0、4.1、5.3 g/kg 3个处理的白刺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土壤含盐量6.3 g/kg处理,土壤含盐量3.0、4.1 g/kg 2个处理的白刺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土壤含盐量5.3 g/kg处理,土壤含盐量3.0、4.1 g/kg 2个处理间白刺成活率无显著差异。2.2 不同盐分土壤对白刺生长量的影响
表4 不同盐分土壤白刺成活率的多重比较分析
表5表明,土壤含盐量3.0、4.1、5.3、6.2、7.4 g/kg 5个处理,白刺苗分别平均增高11.7、12.1、7.6、1.3、0.3 cm,其中前3个处理的白刺生长量属于正常范围,且叶色表现正常;后2个处理的白刺生长量处于停止状态,且叶色分别呈轻度和中度黄色。
3 小结和讨论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