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应用现状的计量学分析*
2020-03-03张文浩步怀恩王泓午
张文浩,步怀恩,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试验设计是通过试验对象施加干预措施,进而以试验对象的效应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试验设计是试验过程的依据,是试验数据处理的前提,是保证科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措施。中医临床研究需要良好的设计来保证研究质量。区组设计是常用的试验设计之一。区组设计指先将研究对象按照某些重要的非研究因素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分成若干区组,再将每个区组内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的设计方案。通过区组化的方法可以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为了解中国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的应用情况,对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索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的应用现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检索结果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7 年12 月,检索词为“区组设计”,在主题内进行检索。下载并阅读题录,排除与区组设计不相关的文献,两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研究资料,协商解决不一致的意见。检索万方数据库,获得4 539 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得1 012 篇文献,检索维普数据库获得577 篇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合并后去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献后获得最终用于研究的文献4 806 篇,阅读相关题录确定与中医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献87 篇。
1.2 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 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文献类型、文献来源期刊、关键词及学科等进行计量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的时间趋势 中医临床研究中最早关于区组设计应用的文献出现在1999 年,之后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呈折线式上升,在2012 年发文量达到最多有16 篇,占到目前区组设计发文量的17.98%,之后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有所下降,2013—2017 年基本持平6~7 篇文献/年,时间趋势见图1。
图1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年发文量趋势图
2.2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的文献类型 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会议论文6 篇,占比6.90%;学位论文19 篇,占比21.84%;期刊文章62 篇,占到71.26%。发表学位论文的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7 篇学位论文、河北医科大学2 篇,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分别2 篇,湖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别有1 篇学位论文。
2.3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 发表关于区组设计文献的期刊共有45 种。在期刊论文中,载文量仅为1 篇的期刊有35 种,占到77.78%,期刊构成见表1。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4 篇期刊论文,载文量最多,载文量前五的期刊分别是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药学报、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载文量分别为4、3、3、3、3 篇,具体期刊及载文量见表2。
表1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来源期刊载文量及构成比
2.4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关键词分析 对中医临床研究领域的区组设计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临床疗效,共有9 篇文献的关键词包含临床疗效,出现频次排名前5 的关键词依次是临床研究、中风、临床观察、原发性痛经,分别包含6、5、4、4 篇文献。表3 列出了关键词频数大于等于2 的关键词分布。
2.5 中医临床研究中发表区组设计文献的学科分布 对87 篇关于区组设计的中医临床文献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中医内科的应用研究最多,有44 篇文献,其次为针灸推拿、中医儿科、中医骨伤、中医外科、中医妇科,具体各领域发文量及构成比见表4。
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区组设计的应用,中医临床中区组设计的应用较少。在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中,主要是针灸推拿、中药对于疾病的干预效果评价。刘群等[1]在进行艾灸对于过敏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时,为了控制病程对结果的混杂作用,将患者按照病程相近的原则,进行划分区组,然后在区组内部对于患者进行不同的干预措施的分配。王安等[2]在进行养血祛瘀方对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时,以初诊时间的月份作为区组因素建立区组设计的区组,随机将常规西医治疗和加用养血祛瘀方的两种治疗方式分配给区组的患者,进而观察两者的疗效。
3 讨论
3.1 区组设计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用相对较少 从检索到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共检索到87 篇中医临床研究的文献。最早的关于区组设计的文献出现在1999 年,在2012 年发文量达到最多有16 篇,其余每年的发文量均低于10 篇。相较于区组设计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区组设计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区组设计首先应用于农业相关研究中,目前区组设计的应用也主要集中于农业相关领域。
表2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篇
表3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文献关键词及频数分布表 篇
表4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论文的学科分布汇总
3.2 中医临床研究中区组设计应用存在不足
3.2.1 未提到区组设计因素 在发表的文献中有些文献并未提到与区组设计有关的要素,如区组设计的区组因素、区组长度、区组总数等信息,仅仅是在文中提到使用区组设计的方案进行试验研究[3-5]。武冬玲等[6]在研究益胃化裁方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仅在文章中提及使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并未提到使用哪些区组因素划分区组,区组的长度、区组的综述,并且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也未采用区组设计的统计分析,而是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统计方法,如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等。邹国良等[7]在使用活血利水法干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胰岛素抵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仅提到了使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干预,未对区组设计交代更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时,未考虑区组因素的效应,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分析方法。
3.2.2 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当 在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有些作者在文献中列出试验设计中构建区组的因素[1-2,8]。刘群等[1]在其研究中将患者按照病程的长度划分为不同的区组,王安等[2]在其研究中提到将患者初诊的月份作为区组因素,但是未对区组内的患者数即区组长度进行描述。徐舒雨[9]在进行健脾化清方干预患者肠促胰岛素水平的研究时,对区组设计进行描述,划分为10 个区组,有3 例患者包含在每一个区组中,但是未表述是按照哪一个区组因素进行划分的区组。这些研究对于区组方案的区组因素进行了一定的表述,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刘群等[1]在其研究中,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与广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混淆。这些研究使用了区组设计,但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未采用区组设计相对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应当依据统计设计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否则,不仅会造成相应的分析因素效应的减少,还会造成分析结果的错误。
3.2.3 误用区组设计的分析方法 有的研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但是并未使用区组设计的相应方案[10-12]。王威等[11]在研究疏肝导浊方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时,将治疗前后的指标比较采用区组设计的方案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形式与重复测量资料形式相似,但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的处理是随机分配的,重复测量中时间点是无法随机分配的,只能依次观察,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多次观察之间很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除非数据满足一定条件(球形条件)才能使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否则最好是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13]。
3.3 区组设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上述试验方案中,一些中医临床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区组设计的设计方案并不了解,对于相对应方案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了解不多,造成了方案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的错用与误用。目前的医学统计学相关教材中,并未对区组设计进行详细的阐释,一般只介绍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4-15],对于区组设计的其他设计方案,如广义随机区组设计、不完全区组设计等并未进行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组设计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错用。
常见的区组设计类型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广义随机区组设计、完全平衡区组设计。对于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数据满足方差分析条件的时候可以使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与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的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中包含了区组因素,需要对区组因素进行分析。在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时,可以采用Friedman 秩和检验和调整秩和检验[16]进行结果的分析。
广义区组设计在分析的时候,如果满足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可以使用广义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除了可以分析区组因素的作用以外,还可以分析区组因素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当数据不满足分析条件时,可以使用Mack-Skillings 方法[17]进行数据分析,在医学领域仅中华医学统计百科全书的非参数统计分册中对这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提及。
对于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统计分析,满足方差分析应用条件时,可以采用方差分析,当不满足时,通常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如Durbin 检验的方法。
综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区组设计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用相对较少,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应用时未提到区组设计因素、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其他设计误用区组设计的分析方法等。区组设计可以通过区组化的方法可以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用区组设计,可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