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封闭处理防除机插稻田杂草示范试验

2016-12-23徐玉峰张云玉朱晓玉张小英杨新宇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常州市375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植保植检站307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树乳油稻田

徐玉峰 张云玉 朱晓玉 张小英 杨新宇 徐 洁(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常州市 375;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植保植检站 307)

不同药剂封闭处理防除机插稻田杂草示范试验

徐玉峰1张云玉2朱晓玉1张小英1杨新宇1徐 洁1(1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常州市 213175;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植保植检站 213017)

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机插稻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个药剂处理对机插稻田杂草的鲜重防效都达93%以上,均对杂草有着良好的封闭化除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机插稻;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药剂

近年来,耳基水苋、鸭舌草等阔叶类杂草,千金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以及碎米莎草等莎草科杂草,已成为影响武进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稻田杂草。随着上述杂草对多种常规除草剂敏感性的降低,药剂防效逐渐下降,寻求并储备新型高效的除草剂显得较为迫切[1,2]。2015年,笔者选用4个药剂对机插稻田杂草进行了封闭药效试验,以期探明不同药剂对机插稻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以期筛选出防除机插稻田杂草的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机插稻田块进行,总面积为1 333.33 m2。该田块稻麦生产水平和病虫防治水平均较高,沟渠配套,田块整齐,交通便捷,易于试验操作与调查。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30号”,6月26日移栽,秸秆全量还田。田间主要杂草草相为耳叶水苋、鸭舌草、节节菜、陌上菜、千金子、稗草等。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处理(每667 m2用量):(1)50%丁草胺乳油144 mL(移栽前2 d施用)+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移栽后12 d施用);(2)50%丙草胺乳油120 mL(移栽前2 d施用)+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移栽后12 d施用);(3)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移栽后5 d施用);(4)47%灵旺可湿性粉剂70 g(移栽后12 d施用);(5)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88.9 m2。

1.3 施药情况

根据试验设置,分别于移栽前2 d(6月25日)、移栽后5 d(7月2日)、移栽后12 d(7月9日)进行喷药防治。6月25日天气闷热,气温28~34 ℃,施药时30 ℃左右,当天有雨但药后4 h内未降雨;7月2日天气晴,气温26~31℃,施药时29 ℃左右;7月9日天气多云,气温22~27 ℃,施药时25 ℃左右。

试验中,栽插前使用农脉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15~0.4 Mpa)均匀喷细雾,每667 m2用水量为30 kg,栽插后每667 m2用尿素8 kg与药液混匀后均匀施用。各处理各小区不再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或人工拔除杂草。

1.4 防治效果调查

于7月15日(末次用药药后6 d)、7月24日(药后15 d)、8月7日(药后29 d)对试验小区进行3次调查,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调查面积约0.11 m2。统计每个样点内的杂草种类、株数与鲜重,计算株防效与鲜重防效。防效计算方法如下: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100;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末次用药药后15 d调查,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小区内水稻生长异常,表明本试验中各处理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防治效果

2.2.1 不同处理对机插稻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

由表1可知,末次用药药后29 d,各处理对阔叶草、禾本科和莎草的鲜重防效较好,均达90%以上,尤其是对莎草的鲜重防效均达100%;对于3类杂草的株防效,处理(1)分别为92.9%、80%、100%,处理(2)分别为85.2%、70%、100%,处理(3)分别为94.5%、100%、100%,处理(4)分别为90.7%、80%、100%。各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处理(2)对禾本科的株防效一般,仅为70%,但其鲜重防效达97%,综合来看,该药剂对机插稻田杂草仍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2.2 不同处理对几种常见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

由表2可知,末次用药药后29 d,各处理防治耳叶水苋的株防效均较好,分别为92.8%、90.6%、96.5%、93.1%,处理间株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从鲜重防效来看,处理(3)和处理(4)较其他处理稍好,分别为55.6%和58.4%,但各处理间鲜重防效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对节节菜的株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9.9%、96.1%、87.8%、100.0%,处理间株防效差异不显著;从鲜重防效来看,处理(4)对节节菜的防效达100%,其次为处理(1)。

各处理对陌上菜的株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4.8%、88.8%、95.8%、94.6%,处理间株防效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鲜重防效均不理想。

各处理对鸭舌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有待提高。

表1 各处理对机插稻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单位:%)

表2 各处理对几种常见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药后29 d)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末次用药药后29 d,各处理对机插秧水稻田杂草均有较好的综合防效,鲜重防效均达93%以上;除处理(2)的株防效为70%外,其它3个药剂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0%以上。可见,4个药剂处理对机插秧稻田杂草均有较好的封闭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田间实际草相选用适宜药剂进行杂草封闭处理:(1)若以防除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移栽前1~2 d每667 m2喷施50%丁草胺乳油144 mL或50%丙草胺乳油120 mL;(2)若以防除稗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应在栽插前后进行2次封闭处理,移栽前1~2 d每667 m2喷施50%丁草胺乳油144 mL或50%丙草胺乳油120 mL ,移栽后3~15 d再每667 m2播撒毒肥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或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3)若以防除莎草为主的田块,在移栽前1~2 d每667 m2喷施50%丁草胺乳油144 mL或50%丙草胺乳油120 mL;(4)若单除阔叶草的田块,在移栽后3~12 d使用毒肥法每667 m2播撒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 g或47%灵旺可湿性粉剂70 g。

[1] 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 蒋晔,周丁国,孙莲等.4种除草剂防除机插单季晚稻田杂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06-307.

表3 茶树链蚧在茶树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表4 茶树链蚧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2.4 茶树链蚧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表4可知,茶树链蚧主要发生在海拔350 m以上的茶园,海拔200 m以下的茶园极少见到该虫,在海拔250 m以上的茶园中有零星分布。其中以海拔350 m左右的茶园最为集中,枝平均虫数在110头/50 cm。

3 结论与讨论

结果表明,在宁波市镇海区,茶树链蚧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5月该虫羽化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羽化率越高;虫口密度以东南坡居多;在茶树枝条上的分布以离地高度60~90 cm处最为密集;发生为危害多在海拔300 m以上的茶园。茶园管理状况的好坏与该虫的为害程度关系较大,因此,在茶园的培育管理中,对长势差、茶叶产量低的茶园,应适当增强茶园的通风透光性,以抑制虫口基数,同时加强肥水管理,提高茶树鲜叶产量,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岑定浩.茶树新害虫—茶树链蚧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6(6): 27-28.

[2] 王子清,张晓菊.为害竹林的竹斑链蚧属重要种类识别[J].森林病虫通讯,1987(3):36-41.

[3] 张学范.中国竹链蚧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链蚧科)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63-69.

[4] 魏开炬,詹祖仁,陈锡桓,等.福建绿竹链蚧生态学特性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2):14-17.

[5] 罗治建,龚乃培.贺氏线盾蚧生态学调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6(4):33-37.

[6] 罗治建,龚乃培,陈京元,等.贺氏线盾蚧发生规律及综合管理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3):85-93.

[7] 余德华,华正媛,翁素红,等.竹卵圆蝽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防治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5):16-19.

2016-06-02

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优异粳稻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创新”[编号:SXGC[2016]073],常州市科技支撑项目“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的创新”[编号:CE20152002]。

猜你喜欢

茶树乳油稻田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稻田迷宫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