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鳖”共生模式及技术要点

2016-12-23沈寅寅包士忠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市崇明区202179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沟崇明种养

沈寅寅 施 俭 包士忠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沈 竑 (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市崇明区 202179)

“稻-虾-鳖”共生模式及技术要点

沈寅寅 施 俭 包士忠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沈 竑 (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市崇明区 202179)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水稻、小龙虾及鳖种养相结合的、三者相互依存的新型生态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其内涵、技术要点和效益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稻-虾-鳖”共生模式;技术要点;效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生态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高效生态农业也成为了农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能使高效与生态有机结合。崇明既是农业大区,又有淡水水产养殖的广泛基础,因此,示范推广水稻与水产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改变单一的品种种植(养殖)习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常规农业种植向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位于崇明区竖新镇的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稻-虾-鳖”共生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产的主要农产品(甲鱼、小龙虾、大米)均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5年“稻-虾-鳖共生模式”获得首届稻田养殖技术创新金奖;“虾恋米”大米获得最佳口感金渔米奖。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其内涵、技术要点和效益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 “稻-虾-鳖”共生模式介绍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将低密度的水稻种植与低密度的小龙虾和鳖养殖相结合,形成自然生态循环模式,即在农田中间种植水稻,四周挖环沟养殖小龙虾和鳖。该模式以小龙虾养殖为中间环节,小龙虾既清除了部分稻田杂草、虫害,又成为了鳖的主要活饵料。同时,利用鳖控制小龙虾的过度繁殖,水稻利用小龙虾和鳖的排泄物作为补充肥料,不仅改善了水环境,还有利于鳖和小龙虾的生长。而且,通过定期投放由纳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微生物制剂,通过螺蛳富集有益微生物,鳖摄食含有益微生物的螺蛳,可改善鳖的肠道环境,增强摄食和吸收。此外,由于小龙虾对农药的敏感度较高,该模式抑制了水稻常规农药的使用,提高了稻米品质。在“稻-虾-鳖”共生模式中,生物共生互利、资源循环利用,因此,该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循环模式[2]。

2 “稻-虾-鳖”共生模式技术要点

2.1 环境要求

2.1.1 水 源

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相关规定。

2.1.2 田 块

“稻-虾-鳖”共生模式应选择大小适宜且集中连片的旱涝保收田,要求灌溉方便、保水性好、土质为盐碱较轻的粘壤土或软泥砂质土,每块共生田块面积以0.2~0.33 hm2为宜。

2.2 田间工程建设

2.2.1 生态环沟开挖

生态环沟于沿田埂内侧1 m处开挖,围沟宽3~5 m、深0.6 m。田块开挖生态环沟时需留宽4~5 m的硬地,以利于机械化作业。

2.2.2 生态环沟整理

3月初,整修田埂,挖除环沟中过多的淤泥,留5~10 cm厚的淤泥暴晒至池底开裂。对种稻部分的田块耕翻晒垡。2.2.3 环沟消毒

“春分”节气后,对生态环沟进行清塘消毒。每667 m2环沟用生石灰(块灰)75 kg,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也可每667 m2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25 kg或漂粉精10 kg(含有效氯65%),对水后全环沟泼洒,不留死角。

2.3 进排水设置

设置独立的进排水沟渠,进排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水口设置60目尼龙筛绢,防止敌害生物、小杂鱼、鱼卵等进入生态环沟。

2.4 防逃设施

种养田块四周田埂铺设塑料薄膜。每隔1 m左右用木桩或混泥土柱支撑,木桩或混泥土柱立在塑料薄膜外侧。塑料薄膜上沿用铅丝或尼龙绳缝合后固定于木桩或柱上。薄膜土上高度为50 cm,埋入土下10 cm,内外沿用碎土铺平夯实,防止积水穿洞;防逃网片需加塑料薄膜,网片高120 cm。

2.5 水稻栽培

选择生育期长、抗倒、抗病、抗虫、米质优的“寒优湘晴”和“南粳46”等水稻品种种植,于“小满”至“芒种”机插,水稻的株行距为20 cm×30 cm。不施基肥,利用秸秆与绿肥还田产生的养分来提高土壤肥力。

2.6 稻-虾-鳖共生养殖

2.6.1 放苗前准备

保持围沟水位40 cm左右;移植空心菜,空心菜的覆盖率(“小暑”节气时)要占环沟水域面积的10%;每667 m2投放螺蛳200 kg。

2.6.2 苗种放养

每年“清明”后投放规格5~10 g/尾、体色一致(清灰色)、活动能力强的小龙虾苗种,每667 m2放养30 kg左右;5月20日左右放养日本品系二龄中华鳖苗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消毒),每667 m2放养100只(规格为400 g/只左右)。

2.6.3 投 饵

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夏至”节气前,日投饵1次(下午4~5点投喂),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品总体重的2%~3%;“夏至”至“秋分”节气,日投饵2次(上午7~8点、下午5~6点各投喂1次),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品总体重的5%~6%;“秋分”至“霜降”节气,日投饵2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各投喂1次),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品总体重的4%~5%。

2.7 稻田追肥

稻田只需追2次肥,6月20日左右施分蘖肥,每667 m2施BB肥10 kg加尿素10 kg;7月20日前施拔节肥,每667 m2施BB肥5 kg加尿素5 kg。

2.8 水质管理

以肥水为主,水稻生长期间适当换水2~3次,以改善稻田水环境。水稻有虫害发生时,提高稻田水位,以利小龙虾和鳖等摄食害虫,3~4 d后降至正常水位。

2.9 病虫草害防治

小龙虾、鳖病害防治。6~9月,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20 g/m3,杀灭有害细菌、改善水质。6~10月,每月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1~2 g/m3。

水稻病虫草防治。利用深翻晒土、春耕除草、清洁田园等农艺措施,结合“稻-虾-鳖”混养技术,从而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如需防治,宜使用生物农药。

2.10 水稻收割

10月底(水稻收割前10 d左右)排干稻田平台水,使中华鳖集中到生态环沟水草内;11月上旬用收割机收割水稻。

2.11 中华鳖捕捞

“霜降”节气后干池捕捞中华鳖。

2.12 建立田间档案

建立田间档案记录,收集和汇总种养技术措施。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稻-虾-鳖”共生模式,每667 m2实产稻谷250 kg,按稻谷价格12元/kg计,每667 m2产值3 000元;鳖每667 m2产量60 kg,按220元/kg计,每667 m2产值13 200元;两项合计每667 m2产值16 200元,扣除鳖和饵料等生产成本后,每667 m2净收益6 910元。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显著(见表1)。

表1 不同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3.2 社会效益

推广“稻-虾-鳖”共生模式,使传统种养模式向优质、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转变[3],提高了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大米和水产品,而且还可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3.3 生态效益

“稻-虾-鳖”共生模式水稻种植全过程不使用农药,避免了农药污染的可能性,且水稻种植密度低、通风光照好,又有鳖和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反过来又降低了稻田病害发生率,抑制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通过水稻秸秆和绿肥全量还田,又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此外,通过在水沟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和小鱼、施用生物制剂等,不仅改善了水环境,也为小龙虾和鳖提供了优质的生物饵料,科学地创造了生态空间,且有效保护及利用了自然天敌。因此,“稻-虾-鳖”共生模式可优化稻田生态环境,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4],其生态效益显著。

4 结 语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利用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殖结合的生态系统。该模式基于食物链的生物操纵、种养结合和循环利用技术,形成了共生复合系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5]。该模式对崇明农田生态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生态农业内容,为崇明生态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模式,且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1] 余永飞.发展稻田生态种养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宜城市大力推广“鳖、虾、稻”共生模式[J].渔业致富指南,2014(7): 29-31.

[2] 马达文,程咸立,汤亚斌,等.湖北省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研究[J].中国水产,2012(4):50-52.

[3] 许幼青,寿绍贤,谢金木,等.“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稻米,2012,18(6):47-48.

[4] 周爱珠,刘才高,徐刚勇,等.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J].中国稻米,2014,20(3):73-74.

[5] 张桂芝,田蕾.稻、虾、鱼轮养高效生态技术模式[J].科学养鱼,2015(4):83-85.

2016-06-22

猜你喜欢

环沟崇明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养鱼稻田 的 选择 及 基本设施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