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优先发展的“磁力场”
——专访永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俊林
2016-12-23
打造教育优先发展的“磁力场”
——专访永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俊林
本刊记者陈文静熊妹刘良初通讯员 艾志飞
“八九不离十”。在永州,老百姓喜欢用这句话形象地描述永州在全省的经济地位。近年来,永州市大力提升发展软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多数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而教育作为永州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发生深度而有品质的变化: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了“三名工程”建设,培育了盘晓红、马坪学校、永州市四中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
说起永州教育的变化,永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俊林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永州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了教育优先发展的“磁力场”,铸就了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的“红利”。
高位推进,让“教育优先”成全民共识
记者:您如何认识和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
蒋俊林:从全省范围来看,永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在永州工作和生活多年的人,我一直认为永州经济相对落后的根源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也是如此。当前,创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尊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师生树立绿色观念,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真正把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近年来,永州教育正在发生深刻而有品质的变化:今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8001人,实现连续七年高位增长;一本上线人数达到2473人,创历史最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排全省第6位……您认为永州教育品质提升背后的推动力来自哪里?
蒋俊林:永州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策如此之优、投入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快、势头如此之好!永州教育品质提升背后的推动力就是永州市委、市政府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永州市先后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教育工作会、“三名工程”推进会、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教育的市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深入县区和学校调研,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永州市委、市政府还加强顶层设计,专门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机制,把教育工作列入对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与领导干部实绩卡,且由教育部门牵头,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内容,确保教育优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年还对美丽教的育吉优首先市战职略业落中实专校情园况开展专项督查。
铸就品牌,让“教育优先”落地生根
记者:教育品牌是衡量一个地方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永州教育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涌现出一批老百姓认可的优质学校,如永州市一中、永州市四中、李达中学等,这主要得益于什么?
蒋俊林:全省的优秀生源之所以都向往长沙的名校,是因为这些名校里面有名师、名校长。永州要把优秀生源留住,把优质资源引来,就要树立自主的品牌意识。永州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是真正让永州“出人才、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突出教育品牌的示范引领,在师资、生源上形成“洼地效应”,把教育品牌做大、做强、做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今年永州各学段有600余名学生从外省市回流到本地就读。
记者:打造名校,归根结底是要打造名校长、名教师。当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源配置。老百姓现在追求的不是基础的教育公平,而是需要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永州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
蒋俊林:中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教育事业来说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究竟如何实践?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认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要素改革,而是经纬交织的顶层设计,目的是提供更丰富多元、优质高端的教育供给。横向上,要在空间布局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纵向上,是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在培养方式上更加多元和丰富,给个性更多一些成长空间,给创新更多一些宽松氛围,给孩子更多一些现实选择。
所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去短板,二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教育要科学配置资源,首先是人才资源即教师的配置。我们目前正在探索实行教师资源配置的改革,一是在教师的引进和交流上要实现市县两级城区骨干教师实行无障碍流动。老师可以选择学校,学校也可以选择老师,双向选择,进一步释放存量。同时进行职称改革。要坚持民办、公办均等,职称评定坚持就高不就低。要把更高的职称放到更基层,把职称的评定权尽量下放给学校。
记者:给教师选择权,给学校选择权——不但从机制体制上理顺了关系,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人的原动力。
蒋俊林:是的。这就是大力推进“三名工程”的意义所在。在名师建设上,以前,我们不少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大吉。实施了“名师工程”后,永州建立了由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名师的专业提升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遴选了市级学科带头人128名、市级名师18名,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名校长建设上,我们把推动校长卓越发展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把好校长准入关,进行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2015年,在全市公开遴选100名中学校长后备人才。另一方面用好校长负责制,落实校长的管理自主权,允许校长在管理权限内自主任免干部、调整岗位、考核奖励教师。这样一来,校长能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自主聘用教师,对班子成员具有提名权,对中层干部有任免权。目前全市评选出名校长(名园长)30名,名校长三年一届,每位名校长每年奖励2万元,并在外出培训考察、交流任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加强校长目标管理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校长实行重奖(奖励10万元)。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名校长的培养?近期,我对近两年全市中考和高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不少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的初中,中考业绩却屡屡超过“硬件”条件好的镇所在地初中;而一些条件不错的镇中竟然完成不了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的计划!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匹配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管理的问题。校长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复杂系统的枢纽,是质量提升的关键。作为一名校长,既要做一些必要的事务性工作,更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因为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着办学品位,决定着质量目标,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名优秀的校长,仅仅具有思想力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为学校提升质量的领跑者,才能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带动人,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使学校成为教育创新的乐园。
在名校建设上,我们评选了首批永州名校共16所,评定了27所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评定了28所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了30所市级“绿色美丽校园”。梅湾小学、东安县一中、江华县一中等3所学校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校。以永州市一中、永州市四中为龙头,争取2至3所示范性中学进入全省名校第一方阵,提高中心城区教育影响力。在全市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都打造一批品牌学校。
立足创新,让“教育优先”持续发力
记者: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永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成效正在不断彰显,这不仅体现在高考上,更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如永州市有31所中小学校成功申报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第五届艺术展演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7个,冷水滩梅湾小学的诗朗诵《将进酒》被选送教育部参赛等。
蒋俊林: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话题。从高考上看,在全省二本以上招生计划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从2009年的5993人增加到2015年的7728人,在全省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第7位,连续六年增长,进步排全省第一。
高考成绩是一个方面,我们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对各学段的关注点都有所侧重。学前教育要规范。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小学教育要固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实施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道德和行为习惯,奠基美好一生。初中教育要提质。全市初中要提质发展,培养优质生源,打造优质生源基地。高中教育要创优。要进一步提升高中教学水平,确保高考质量稳步提升,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职业教育要强能。要在技能培养上下功夫,紧紧结合技能大赛,坚定不移地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记者:教育优先战略给永州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前大家笑称永州教育是“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永州如何把教育优先战略政策带来的“红利”长期延续下去?
蒋俊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很多场合,我都用这句话来谈教育改革发展。现在是永州教育发展最好的时代,我们要让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发力,就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不断提高教育效益。
目前,永州教育在办学体制、人事制度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新突破,如全市所有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名,党委和组织部门任免。
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推广马坪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的研究,形成有效教学研究体系。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我们探索了高中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模式改革,提前应对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学校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动向,满足不同学生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加强教育科研,集中全市高中名师组建高考研究团队,认真研究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特别是针对参加全国卷高考,加强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做到精准备考,提升高考质量。
虽然永州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是“过去时”。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充分了解教育的“现在时”,找准发展动向,审时度势,革故鼎新,唯有这样才能赢得教育发展的“将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