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能搞定名校的骗子为何有市场?
2016-12-23叶祝颐
叶祝颐
谎称能搞定名校的骗子为何有市场?
叶祝颐
见到周围人为孩子入学焦头烂额,厨师王某自称有亲戚是领导,可以帮忙解决小孩上学问题,急迫的家长信以为真,纷纷将数千元至数万元“好处费”送给王某。眼看着入学日期临近,孩子并没如期收到入学通知书,家长察觉事情不对报警,王某骗取12名家长15万元一事才败露。日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澎湃新闻)
厨师王某谎称能帮人搞定名校“小升初”入学,借机骗取他人钱财,其行为涉嫌诈骗罪。其被依法公诉是咎由自取。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小升初”单校划片学校对口直升;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数超过招生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然而,从报道来看,上海一些名校“小升初”依然保留面试环节。这不是挑战教育部的禁令吗?尽管王某因为诈骗被抓,但是笔者在想,如果王某真的帮助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名校,还会东窗事发吗?更为重要的是,家长普遍希望为孩子择校,更是体现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焦虑心态。
尽管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小升初”择校,但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小升初”择校一直屡禁不止,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比如,给学校缴纳“赞助费”或“捐资助学费”;比如,户口空挂;比如,学生把学籍挂在生源所在地学校,然后到好学校借读;再比如,公办学校打着公办民助的旗号,举办校中校、校外校,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等等。这实际上是对解决择校难题的考验。笔者认为,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闹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要。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不少地方均衡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仍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其实,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育人氛围与教育底蕴。
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于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禁止“小升初”择校,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教育部“小升初”新政的政策善意。即便相关部门将诈骗犯绳之以法,依然浇灭不了家长和孩子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