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2016-12-23丁海群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鼻窍方用鼻炎

丁海群 裴 荣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丁海群1裴 荣2

目的 观察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的6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与内服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结果 痊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 %。结论 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

鼻鼽;过敏性鼻炎;内服外贴;三伏贴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一直是临床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临床表现以突然发作和反复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涕、鼻黏膜苍白肿胀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的“鼻鼽”范畴。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加上空调的广泛使用,室内外温差明显增大,致使本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多之势。

目前西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病经常反复发作,复诊率高,困扰着许多患者。笔者在临床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2013年门诊患者,男31例,女33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47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0年。

1.2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和反复鼻痒、连续喷嚏、流涕及鼻塞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亦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②年龄在12~50岁,性别不限;③符合中医诊断的各证型患者;④严重皮肤过敏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除外。

1.4 治疗方法 穴位贴敷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20 g,细辛10 g,甘遂10 g,麻黄5 g,白芷10 g,姜半夏10 g,川乌5 g。将上药按组方研末混匀,用姜汁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0.8cm大小的药饼备用,药物每次均为现用现配。取穴: 穴位分2组:①大椎、肺腧(双侧)、心腧(双侧)、膈腧(双侧);②膏肓、脾腧、肾腧、足三里。根据患者情况,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贴敷方法:每年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将药物贴在上述穴位,用胶布固定。成人贴4~6小时,儿童2~4小时,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贴敷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出现发红、瘙痒、起水泡为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皮损较重者按烫伤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外涂烧伤膏。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凉水洗澡及剧烈运动,尽可能少用空调。

1.5 中医辨证论治 肺虚:临床症见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感受风寒发作,伴乏力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宜补肺固表,宣肺通窍。方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0 g,炒白术20 g,防风10 g,苍耳子10 g,辛夷6 g,葛根10 g, 细辛3 g。1剂/日,水煎服。脾虚:临床症见鼻塞、鼻胀,嗅觉迟钝,喷嚏频发,流涕清稀或黏白量多,伴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边见齿痕,苔白厚,脉虚缓。治宜健脾益气,淡渗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 g,茯苓15 g,炒白术10 g,白扁豆10 g,陈皮6 g,桔梗5 g,山药15 g,薏苡仁30 g,砂仁3 g,苍耳子10 g,辛夷5 g,黄芩6 g,甘草3 g。1剂/日,水煎服。肾虚:临床症见鼻流清涕,喷嚏频发,鼻塞,早晚较甚,伴畏寒,四肢欠温,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9 g,泽泻9 g,牡丹皮9 g,炮附子3 g,桂枝3 g,巴戟天10 g,淫羊藿5 g。1剂/日,水煎服。每年三伏贴治疗结束后,根据以上中医辨证,服用中药1月,以巩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效。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访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鼻黏膜无明显水肿和分泌物,随访半年发作1~2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鼻黏膜水肿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时常发作。

2 结果

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结果 (例,%)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鼻鼽”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是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本病。此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肾虚,则肺气不足,因此其病位在肺,根在脾肾。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缠绵难愈的特点。

过敏性鼻炎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等综合疗法,扶助正气,祛除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天灸,从广义上讲属现在的“穴位贴敷疗法”,即在人体体表穴位贴敷药物,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缓解期行“天灸”以冬病夏治,方中白芥子辛温,归肺经,温肺散寒,利气消痰又通络散结;延胡索辛散苦降又温通,既入血分又入肺脾二经气分,活血行气而利肺气,使肺宣降正常;细辛、麻黄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半夏燥湿化痰理气,白芷辛温,其性上达,入于肺经,则外散风寒,上通鼻窍;川乌辛、苦、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生姜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痰;甘遂苦、甘、寒,逐痰涤饮而宣肺,一派辛温药中佐以苦寒之甘遂,亦有引药入经的反佐之用。诸药合用贴敷在穴位上能起到解表、温肺、利气、化痰、宣通鼻窍的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法充分结合了中药学与针灸学理论的特点,敷贴的药物不仅能通过皮肤吸收,亦可以刺激穴位,调整其兴奋与抑制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疾病的治疗目的[1]。在冬病夏治理论的指导下,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等“冬病”进行三伏天天灸,可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驱散内伏之寒邪,从而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作[2]。临床观察表明夏季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有效、无不良作用、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3]。

过敏性鼻炎病程长、易复发、缠绵难愈,在治疗时若内外结合,则可提高临床疗效。肺虚型方用玉屏风散加减予以调理。方中辛夷花、苍耳子芳香化浊,对改善鼻窍通气功能,减少鼻腔分泌物有很大帮助[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屏风散对免疫系统效应较为肯定,不仅对体液免疫(使IgA、IgC升高,使IgE降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T淋巴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且对红细胞免疫也有增强作用[5]。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细辛祛风散寒,辛温通窍并引药上行,共奏祛风通窍,又益气固表之功;脾虚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予以调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为 “培土生金”的代表方,适用于脾虚夹湿之证,又可治肺损虚劳诸证,配合辛散通窍之品,共奏健脾益气,升清通窍之功。本方药性平和适宜较长疗程服用,标本兼顾,故远期疗效确切[6,7]。肾虚型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予以调理,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若发生虚损,肺气亦受损,从而可引发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本方具有补益肾气,温肾化饮的功效,可有效治疗此病。

各证型虽有各自特点,但临床每多错杂并见,治疗既应区别主次,又需适当兼顾,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以补肾为要,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

综上,通过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标本兼顾,以达最佳临床疗效。平素嘱患者防寒保暖,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体育锻炼,作息规律,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1] 章文华,孟宪军.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J].光明中医,2009,24(4):780-781.

[2] 吉训超,王祥,许华.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灸的治病机理[J].江西中医药,2004,35(3):14-16.

[3] 朗笑梅.夏季穴位敷贴疗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31-32.

[4] 王国良,郭裕,何宗德.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12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6(4):195-196.

[5] 文洁,朱建梅,李婕,等.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1,33(6):934-937.

[6] 王菲,陈若希,程雷.儿童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5(2):120-123.

[7] 孟和宝力高,郭兰英,陈志英,等.过敏性鼻炎的预防[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4):254,257.

1.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侯马 043000);2.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侯马 043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28

1003-8914(2016)-24-3598-02

�爱军

2015-03-31)

猜你喜欢

鼻窍方用鼻炎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的推拿治疗
过敏性鼻炎,重在治肺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葱汁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