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与实践

2016-12-23博,孟

关键词:政策家庭发展

杨 博,孟 阳

(1.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西安交通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9)



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与实践

杨 博1,孟 阳2

(1.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西安交通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9)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性别失衡现象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家和地方治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整体上得到了缓解,但是性别失衡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渐形成,演变为性别失衡后果。这不仅会造成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微观个体形成影响[1],成为社会宏观发展和微观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与中国经济和社会新常态一样,性别失衡将成为中国社会客观面临的现实环境,中国社会也将进入性别失衡社会,成为人口结构意义上的新型常态化。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落脚点,性别失衡社会中,性别失衡后果很可能在家庭层面对个人生活与发展产生影响[2]。已有研究关注性别失衡的直接或间接后果,从宏微观层面分别探讨了性别失衡相关的社会风险以及“剩余男性”、“婚姻挤压现象”[3],但是对于性别失衡的家庭后果很少提及。

有学者关注性别失衡对于家庭的影响,落脚在单个家庭劣势成员或者是特殊劣势家庭的婚姻和发展权利[4],但是并没有专门探讨性别失衡对于普通家庭带来的影响。从性别失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来看,当性别失衡成为一种社会新常态的时候,其后果和潜在风险不仅会影响特殊劣势人群,对于普通大众也将造成影响[5-6]。因此,如果从家庭层面分析性别失衡的后果和风险,就需要从家庭所处的宏观环境、家庭功能以及发展等进行全面探讨。

在性别失衡社会日益形成的趋势下,在社会风险和个体风险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本文认为性别失衡后果的应对与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性别失衡研究的紧迫议题,不仅要面向社会和个体,更要关注家庭,有必要从家庭层面观察和分析性别失衡造成的影响,探讨家庭发展的分析框架与实践。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将探讨家庭在性别失衡社会中所面临的后果和风险类型,明确家庭本身的功能和发展,进一步从实践资料分析中总结当前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最终提出针对家庭发展的性别失衡治理策略建议。

二、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议题

家庭发展是指家庭所具有的经济能力、支持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等家庭功能的集合[7],同时也会随着家庭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和发展任务,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功能支持和风险应对能力,去追求更高生活水平和家庭可持续性的发展[8]。中国当代家庭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在转型期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系列人口和社会环境变迁。因此,家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当前人口发展的热点议题息息相关,包括家庭生育的少子化,导致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发展资源稀缺以及劳动力短缺;家庭结构的老龄化与空巢化,造成家庭养老压力与照料需求,部分空巢家庭与留守人员的福利与安全受到不利影响;人口分布的流动与城镇化,造成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而流动到城市的农村家庭还面临市民融合问题;弱势群体的集中化,包括大龄未婚男性以及其他劣势人群的家庭发展需求,特别是还有新出现的性少数人群(LGBT)人群对于家庭权利的呼声[9];最后是家庭发展还面临性别失衡的宏观环境。由于规模、结构以及功能的变化,家庭已经开始面临更为复杂和多变的社会风险挑战[10],而性别失衡环境中夹杂了多类型的社会挑战,也是家庭发展面临的风险叠加局面。

基于已有研究基础,结合性别失衡社会环境,本文认为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是指在性别失衡后果逐渐显现的社会环境中,当面临社会宏观环境风险、家庭结构与功能风险、家庭成员个人风险时,家庭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和资源;能够保障家庭资源禀赋的持续性、家庭功能的有效性、家庭成员应对风险的决策。

三、性别失衡社会中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包含了利益相关的各类家庭和群体,将家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纳入到性别失衡社会环境中,对家庭发展三要素的现状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家庭发展在性别失衡治理中的公共政策需求。

图1 性别失衡社会的家庭发展分析框架

首先,性别失衡的社会后果造成家庭发展面临宏观环境风险,包括少子化、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减弱。这对于家庭而言将直接造成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家庭分工等多维度的变化,家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如果从性别差异视角切入,性别不平等环境中女性劳动力资源面临更加不利的地位,对于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改善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降低了女性在家庭分工和功能中的权重,进一步压缩女性家庭成员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同时,在人口流动趋势和城镇化战略下,性别失衡风险的城市化扩散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毕竟目前的性别失衡和婚姻挤压还局限在农村地区,城镇社区尚未感受到其影响,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婚姻挤压下的大龄未婚男性将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城市社区和各个组织机构中,毕竟对城镇社区中的家庭构成直接影响。以上都是属于客观环境带来的家庭禀赋的变化,对家庭创造财富的能力、对家庭资源的积累以及弱势人群的家庭角色改善,形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性别失衡的家庭后果形成了家庭的结构和能力风险。一方面,其直接后果即婚姻挤压现象与低生育率重叠,可能造成家庭在人口再生产功能减弱的同时,同时又加重了男性的成婚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在家庭结构多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个体家庭或个人家庭逐渐增多,传统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家庭不再成为“家庭”的唯一内涵,特别是一些多元化的家庭模式比如同性伴侣家庭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家庭的内涵和结构,因而性别失衡实际上成为家庭人口规模递减和家庭结构变迁下的复杂人口环境,很多问题可能集中爆发成为叠加性的社会问题。另外,就是人口流动趋势与城镇化战略下的影响,比如在农村家庭成员普遍外流务工的前提下,农村家庭的传统支持功能和角色开始外延到流动家庭,一些异地分居的家庭更是实质上失去了家庭应该具有的支持和协作功能,性别失衡环境对于流动家庭子女的影响就成为潜在的风险后果;最后,一些劣势家庭比如个体家庭和同性伴侣家庭等还面临社会融合与排斥风险等,造成家庭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存在缺失,无法实现家庭应有的作用。

第三,性别失衡的个人后果则是直接造成家庭成员的个人风险。比如包括光棍/大龄未婚男性作为父母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协作问题。他们的健康议题和养老议题,以及作为单个个人家庭时候的社会生活与公共参与问题等。此外,性别失衡环境下的老人/空巢家庭也是重要的个人风险议题。比如成婚子女对于老人的养老支持功能可能随着大龄未婚男性光棍的增多而出现变化,大龄未婚男性自身的养老和照料问题都已经是捉襟见肘,其对于父母的支持和对于兄弟姐妹负担的形成将是养老议题中的重要一环。再者,在性别失衡环境下,不可避免存在着留守妇女与儿童家庭的安全问题,虽然不能对大龄未婚男性标签化和污名化,但是也有必要搞清楚光棍集中出现和留守妇女家庭安全是否一定存在潜在关联。最后,同性伴侣人群的背景家庭和新家庭风险应对等。上述这些变化造成的家庭成员个人行为变化,也必将导致其在在各种风险中面临决策难题。

虽然性别失衡环境对于家庭构成了宏观和微观以及个人影响,但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同时也构成家庭发展的能力保障。在目前的政策体系下,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相关的家庭政策都是针对家庭禀赋构建宏观环境保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治安等;一些家庭文化干预政策也都是针对家庭结构和功能构建家庭结构和功能保障,例如家庭婚育新风建设、幸福家庭建设等发展措施;在家庭成员个人方面,涉及到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服务政策也在尝试构建面向个人的风险应对和权利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家庭的个人风险防范以及权利保障措施等。因此,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以及其他相关公共政策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都在通过服务供给、风险防范和发展支持,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四、性别失衡治理中的家庭发展现状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整理公共政策与地方实践,梳理了目前性别失衡治理的工作成效,也总结了家庭发展的现状与不足。首先是治理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这就在根本上为家庭发展提供了良性的社会环境基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取得突出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SRB)全国水平的持续下降,2009年-2015年实现“七连降”,部分偏高地区的如浙江、陕西、广东等实现正常化,偏高态势得到控制。同时在地方上形成了多样化的性别失衡治理模式,包括省级治理模式如浙江、安徽、陕西、江西、贵州、广西等;县区治理模式如长丰、靖安、周至、神木;治理模式也各具特色,包括法律与公共政策特色,利益导向与社会福利保障特色和社会文化宣传特色等。

与此同时,整体成效的背后也直接或间接折射出治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家庭发展的内涵,尚待进一步细化政策条款,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这种缺失首先表现在治理工作研究与实践还没有专门关注性别失衡后果对家庭造成的影响,未关注婚姻挤压中“光棍/大龄未婚男性”作为单个家庭成员所应该享有的家庭发展权利和需求;没有注农村特殊家庭如留守家庭妇女和儿童的状况,忽视了她们的发展需求、安全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也忽视多样化家庭模式及需求的客观性存在,没有关注“不婚者”与“同性伴侣家庭”正当合法的生活、发展和社会参与权利,也容易引起相关人群对于目前政策的误解和争议。

在缺乏家庭视角的前提下,治理工作体系主要是针对性别失衡直接相关的性别歧视、性别选择以及查处“两非”等进行设计和实施,忽视了多重社会风险对家庭的冲击,例如低生育率趋势与男性过剩现象,老龄化社会与光棍家庭的养老风险,劳动力短缺与女性就业劣势的加剧以及弱势群体集中化等。这些风险现象很可能在性别失衡环境下逐步显现,成为叠加性的社会问题,而治理政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跌价风险的复杂性,也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叠加风险爆发的速度和范围。在地方层面,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与家庭发展政策的协调还存在问题,包括综合治理政策如何突出家庭发展相关的内容,治理政策关注的对象如何区分个人和家庭,家庭发展政策如何有效融入具体的政策平台等。虽然单项社会支持政策与综合福利政策体系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但是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一直都是基层家庭政策领域绕不开的重要工作领域,无论是综合政策体系与专项治理政策谁忽视谁,都会形成政策效应递减现象,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实现。

五、政策启示

家庭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人应对性别失衡风险后果的最重要平台。因此,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家庭层面出发,尝试提出应对性别失衡挑战和风险的政策建议。

首先是应对家庭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包括各类社会发展与保障政策更加聚焦家庭整体单位,将原有的面向特殊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与帮扶政策提升到家庭整体功能保障层次,家庭发展政策更加突出家庭发展能力的保障和提升,理论界与实践界要关注特殊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和状况,家庭内部强化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能力。

其次是应对家庭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策略,包括社区鼓励家庭积极响应“二孩”生育政策,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流出地均建立稳定的流动人口城乡联络渠道,关注个人家庭户或无婚姻者家庭户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特殊弱势群体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关注和帮助。

最后是家庭成员个人在家庭体系内部应对风险的策略,包括婚姻挤压男性拓展婚姻策略与成婚途径的尝试,老龄家庭与空巢家庭成员生活方式的探索,妇女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以及同性伴侣人群家庭角色定位与发展等。面向个人的家庭发展促进工作,要按照家庭类型设置相对应的政策子系统,保障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体系在保障整体性的同时也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1] 韦艳,李静,李卫东.性别失衡下相关利益者的微观失范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18(5):26-35.

[2] 靳小怡,郭秋菊,刘利鸽.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J].青年研究,2010(5):21-30.

[3] 李树茁,陈盈晖,杜海峰.中国的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28-40.

[4] 唐美玲.“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青年探索,2010(6):5-10.

[5] 刘慧君.性别失衡议题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政策博弈——对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1,8(1):61-70.

[6] 张澧生.基于政策利益主体损耗的性别失衡问题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94-98.

[7] 吴帆,李建明.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J].人口研究,2012,36(4):37-44.

[8] 石智雷,杨云彦.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社会学研究,2012(3):157-181.

[9] 魏伟.同性伴侣关系:亲密关系的多重样态及可能[J].探索与争鸣,2013(5):29-30.

[10] 杨菊华,何炤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J].人口研究,2014,38(2):36-51.

(责任编辑:冯 蓉)

10.15896/j.xjtuskxb.201606021

1008-245X(2016)06-0119-03

猜你喜欢

政策家庭发展
政策
政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助企政策
政策
家庭“煮”夫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恋练有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