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6-12-22易小川

职业·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易小川

摘要;成人成才是一个大的话题,家庭、社会都有责任,而学校作为育人重地,其作用和影响更是深远。其中语文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又更重于其他学科的老师,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脱离德育的语文是难以想象的,根据作者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中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具有很强的叛逆意识,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有待矫正,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待激发。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不等同于差生。

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帮助他们解决前进“动力”的问题,解决他们全面发展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层面。

而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担当又排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列,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掌握一种语言其实就是掌握一种意识形态”。脱离德育的语文教学就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和无魂之躯,毫无生机和活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

一、在比较分析文章主旨时渗入德育教育

文章主旨是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是文本所彰显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任何一篇课文都必须要厘清,是教学的起码要求。许多传统母题如爱国思乡之情、励志劝学之情、宽容友善之情等等,中职学生皆有接触并认同,但也可能因为“熟视过多”而“无动于衷”,正能量的传递因此而大打折扣,实为可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适时总结,善于归纳,充分吃透教材的编撰意图,将“经典”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例如可以将《我的母亲》《合欢树》《卖白菜》《父亲的手提箱》等四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父爱母爱的付出和伟大、亲情的感染和力量就能再次被放大,学生的心灵震撼因此就会来得更真切。又如将《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的文人情怀、《致橡树》和《雨巷》的感情世界、《边城》和《哦,香雪》的至真至性等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其结果出人意料,学生的兴趣不仅被充分调动,理解力和认同感也随之激增。

二、在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中渗入德育教育

语文课的外延是生活。“大语文”观念必须设法植入学生脑海中,如何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在阅读中感悟,在体验中提高,从而自觉接受美好思想的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值得探究。《卖白菜》课后,笔者将莫言在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发言稿全文印发给学生,并找同学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模仿朗读;《士兵突击》之后近距离去感受电视剧中“许三多”浑身散发的阳刚之气;《洛阳诗韵》之后笔者将家人在龙门石窟拍的“卢舍那”大佛的合影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能编入高中课本的语文篇章皆是名家名作,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大多蕴含着崇高的思想和积极美好的情感。所以提倡学生多读书,并举一反三,通过反复阅读来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感、人生哲理以及社会责任感。当然,生活实践中的“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比如,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错别字、关注春晚小品、电视上的广告,增强他们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水平。让学生采访“校园之星”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以及一些热点事件。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感受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体验成功的艰辛和欢乐,产生强烈的上进心。

或者自制元旦、圣诞贺卡,写上温馨祝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友情。摘录一些唐诗宋词、妙语警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组织一些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如表演课本剧如《雷雨》《窦娥冤》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体验充实与成功的喜悦。

三、在塑造自身形象的同时渗入德育教育

1.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中外大师们异口同声的教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去从事这一份职业。如今,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并不会像过去那样对教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了。因此德育首先就要从教师做起,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多鼓励,少责备

“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多表扬多激励而不是相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期待意识和学习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总是尽可能地保护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而对成绩中等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向成绩好的同学看齐。课余时间则和学生在一起玩耍、谈心,包括开导那些因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处分的学生。

3.注意个人形象

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不急不躁,始终给人和蔼可亲印象,尽力用风趣和机智的语言打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和亲和力。有人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崇高的品德和博爱的心灵,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这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四、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细深耕,找准德育渗入的切口,恰到好处的予以引导。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前导语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生动新颖的导语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正式的课文教学创设积极求知的氛围。因此,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是良好的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的教学中,将“灰太狼”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狼被设计成这个样子?狼真的很可恶吗?如果自然界没有了狼会怎么样?这样的导语可对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起到正确引领和强化作用。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

3.在词句讲解中渗透语文教学

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4.重视能体现学生内心情感的作文

在周记批改中渗透周记中学生最能表达真实的想法,喜怒哀乐,毫无遮掩,其实作文与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不管是周记、日记还是平时作文,凡学生流露的思想困惑和情感走向都应该因势利导,耐心并精心批阅,必要时叫到跟前,当面指导,化解疑虑。

总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办法不一而足,只要做个有心人,不仅想到教书,而且想到育人,那么语文教师的幸福指数一定比其他人高,学生对你的信服指数也一定比其他人高,因为我们不仅做了蜡烛该做的事,而且还做了路灯该做的事。当然,语文课不等同于思品课,不适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尤其忌讳空洞的说教,而应以教材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方可容易接受,乐意接受,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