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2016-12-22镇江市政协调研组
镇江市政协调研组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效的重大举措,对构筑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引领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初以来,为了促进镇江市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调研组深入市内众多企业和典型制造业园区调研,并赴杭州、苏州等地专题学习取经,深化了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我们已向镇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了若干建议,但如果站得更高一些来思考全省制造业发展的话,我们认为,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推进江苏各地“两化”深度融合,是深入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识、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需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江苏制造业升级版、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跨越的需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推进。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新型工业形态。智能制造可以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
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借鉴广东省东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提炼赴杭州、苏州学习考察的体会,我们认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结构优化。
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方案。杭州市强化“两化”融合工作的引导,几年前就出台了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的行动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市也在近期完成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研究报告,正在积极推进。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主要举措,实施项目化管理和推进,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狠抓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紧紧抓住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产品)、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性电子商务等六大关键环节,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气装备)和新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提升企业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现镇江制造业由粗放型经济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变。
增强“双擎”动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通过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双引擎”,推动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结构优化。
以智能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支柱,高端装备制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智能制造又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智能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同时,根据不同新兴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每个产业中选择1~2个具备产业链拓展空间的重点产品,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构建、完善、强化、延伸产业链,放大以链带面的发展效应;培育一批智能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新兴产业园区智慧化、企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通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增长的目标。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针对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产品供给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根据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一方面,充分利用工业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智能传感等各种先进技术,加强在机械、冶金、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制造业方面的运用,着力在推进传统制造业“上质量、创品牌、扩市场、增效益”上挖掘潜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要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落实责任制;凡资源消耗、环保排放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及早制定详细的产能淘汰计划,按时逐步有序淘汰,向落后产能要空间、要环境、要资源、要潜力、要效益。
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强调实现设计、制造、销售的云端支持及个性化、定制化制造。要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大力拓展个性化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业务,实现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要积极实施“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在线维护等服务环节建设,培育网络化工业设计、在线检测维护、远程诊断、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增强载体平台对“两化”融合发展的支撑力
切实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孵化器、各类开发区及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强化载体平台,打造制造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强三网融合、4G网络、云服务、大数据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用,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实施“企企通”工程,组建以光纤为骨干的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入企业,百兆到办公桌面。立足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结合地区特色支柱产业、重要项目、知名品牌,重点建设共性技术供给平台、质量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中试服务基地等功能性基础平台。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以贯彻《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为主线,以突破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提升重大智能制造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为目标,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在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深化合作,共享成果。
积极实施人才计划,引培信息化人才团队。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实施人才计划,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可借鉴杭州市的做法,试行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以强化企业在“两化”融合技术的引进、创新、集成和运用方面的统筹领导力量。加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鼓励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联合培养急需的信息化实用型人才。对工业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扩大技术入股比重,对有突出贡献的信息化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对急需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在调动、购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业环境。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企业是信息化应用和受益的主体,而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具有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要通过强化培训、考察学习、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切实提升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增强他们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两化”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要引导企业从实际出发,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运用于企业设计、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加快推进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和提升管理水平有机结合,提升智能化水平,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
加强试点示范,增强企业“两化”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经验表明,典型示范对推动面上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大力培植和重点扶持“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使其成为行业中“两化”融合建设的“火车头”,通过一批国内、省内、市内先进的重点工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两化”融合全面发展。要引导企业间借鉴经验,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完善信息化人才引培和软件运用、装备改造方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实效。
贯彻国家“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两化”融合规范化发展。要根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企业中全面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管理职能、基础保障、实施过程和测评改进四个方面,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两化”融合建设。通过建设智慧车间、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使企业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集成要素资源,推进企业集群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结合工程电气、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与海工配套、汽车制造与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启动建设一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的集成运用,推进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和产品检验智能化,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创建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园区。
强化行政力度完善“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
“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协同,增强“两化”融合工作合力。如苏州市整合力量强化引导,把“两化”融合纳入“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实施“五大工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组织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协力推进。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两化”融合扶持力度。近年来,杭州市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四军”(即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的新兴经济力量),提出了“四换发展”(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发展策略),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专门设立了20亿元有偿使用的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2015年信息经济增长22.2%。我们可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创新对企业“两化”融合的支持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引导、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组成的推进“两化”融合专项基金。同时,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加大政府“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采取示范补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用于支持“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应用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对“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还可探索在政府采购、用地、融资、降低成本、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发展和引进一批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拓展风险投资业务,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保障“两化”融合战略的顺利实施。
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促进行业协会承担信息化标准、监理、评估、咨询、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编制行业信息化规范,协助政府选择示范企业,指导、培育和推广典型示范应用工程。支持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中介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洽谈、采购、销售、支付、物流等交易活动提供服务。
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目标考核。借鉴杭州、苏州等市的经验,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工作督查考核。信息化推进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定期沟通、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和目标考核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从而形成目标细化、运转高效的“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机制。
(调研组组长:朱云峰,镇江市政协副主席;调研组成员:蒋平权、汤光强、解志勇)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