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6-12-22蒋跃建
蒋跃建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提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的重要抓手,是立足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江苏未来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如何在发展格局重构中强化优势和特色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经济竞争中,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当前,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县域优势、开放优势是江苏建设“一中心”的四大优势。
有创新优势。“十二五”以来,江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七连冠”。该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开展16年。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和137个四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报告的指标相对全面,涵盖了大部分衡量创新的基础指标,同时指标体系分为实力、效率与潜力三层,这样不仅能看到总量的变化,也能观测单个地区的变化速度与幅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从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江苏企业创新、创新环境两个一级指标居全国第一,其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例”等8项企业创新指标,“科技金融环境”等5项创新环境指标均列全国第一。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绩效3个一级指标居全国第二。但也应该看到,江苏在政府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政府研发投入增长率等指标上,仍较为落后。
有产业优势。产业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压舱石”。从规模来看,江苏制造业大省地位名副其实,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规模达14.8万亿元,约占全球的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40%。从创新水平来看,江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全球领跑优势。从近期的数据分析来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走低,2015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持续低于全省工业水平。2015年1~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986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14年底回落5.1个百分点,低于工业投资4.9个百分点,与工业投资增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同样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相比,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仍存在投入不高、技术不高、效益不高的问题。
县域经济有优势。一是规模大。江苏县域经济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苏南部分县经济规模与一些省会城市相当,全国百强县前十江苏有六个。二是创新活。全省创新型县(市、区)60个、创新型乡镇177个,全国“创新百强县”江苏31个县,昆山、常熟、张家港创新指数居全国前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占全省县总数的55%。三是政策优。根据台湾电电公会发布的《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昆山是台资投资中国大陆的首选。2015年我们选择常熟和海安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营造县域良好创新环境,探索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有开放优势。“十二五”以来,江苏高新区异军突起,成为开放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高新区39家,其中国家高新区16家,居全国第一。据统计,全省高新区以占全省3.6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21.5%的地区生产总值、30.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35.3%的出口总额,集聚了全省27.4%的发明专利授权量、40%的高新技术企业、55%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和64.3%的“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成为江苏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但跟国内外一流科技园区相比,江苏高新区创新资源相对匮乏,且与开发区同质化严重,进入第一方阵任重道远。
如何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增强创新动力
企业是创新要素集成的核心环节。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万企升级”行动,努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使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江苏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工程”,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为34.01%,居全国第一。从数据比较来看,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各项指标呈现明显增长。2015年底,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002亿元,是2010年的2.1倍;研发人员36万人,是2010年的2.2倍;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5428,是2010年的3.7倍;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80%;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6万亿元,是2010年的2.3倍。下一步,将加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高端资源集聚、加强高端技术研发、积极融入国际创新体系,打造一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示范;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的技术研发体系,强化集成创新,创新建设模式、研发模式和管理方式,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继续推进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创新投入、引进创新人才、激活技术创新活力,全面提升建设水平,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建成30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200家国内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10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平均每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投入、人才和专利等均比“十二五”末增长30%以上。
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紧密合作。近年来,江苏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提高了区域协同创新整体效能。引进源头活水,深入推进与“两院两校”的合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中科院合作实现了江苏县域的全覆盖。选派科技镇长团,从2008年至2015年底,累计选派八批3491人次到示范区所有县(市、区)的300多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任职;选派科技副总600多名。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从项目合作向载体合作转变,全省打造了44个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80个。现在,全省每年八万多名专家教授活跃在基层和企业;每年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两万项。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家。一定程度上企业主导着本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创新,决定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前景。企业家是和平年代的军事家,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为此,我们注重抓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调结构,加大海归人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的支持力度;善评估,考察承担科技计划企业的管理能力;重市场,实行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认证制等。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几年,江苏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大力实施“双创计划”,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众积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全国大众创业指数江苏居第一。截至2015年,江苏“双创计划”资助引进3127名人才,236个团队、2598名博士。其中40%的“双创”人才在企业,由“双创”人才新创办企业1300多家,183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80多家销售超亿元。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企业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多,2015年江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99家,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仅346家,占比不足10%;全省列统国企中只有12%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与上海、山东有较大差距。缺乏全球知名的企业和品牌,“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达106家,江苏仅2家入围;福布斯“2015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中,中国大陆有6家公司上榜,江苏空白;“2015年全球企业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没有江苏企业。
如何在要素资源争夺中构建高水平载体平台
高水平的平台载体不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重大项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江苏围绕“高新专”,加大产业关键技术布局,大力推进载体和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将其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省政府出台十条先行政策,实施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建设28家专业性研究所,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超千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60家。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创新成果需要一流的科技基础设施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江苏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建设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的科学中心,重点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装置等重大设施。其中,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拥有世界上首台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10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我国首个以“四个城市、七个节点”为主干的小规模试验设施已运行,骨干节点将覆盖35个重要城市,是中国未来基础网络的雏形。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全省目前建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300多个;建立了苏州纳米、苏州医工、常州智能、南京激光、无锡环保、南京未来网等6个省产业创新中心。这些机构,已经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锋队,成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力量。
如何在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中激发创新活力
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使创新成为城市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
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释放人才活力的根本是靠改革。以南京为例,南京市200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0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2年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具有一定政策突破性的“科技九条”。截至2015年底,20多所在宁高校结合“科技九条”制定或修改了学校相关政策内容,1000多名在宁高校教师在南京创业注册资本金超过10亿元。但从全省来看,目前存在创新人才缺高度、创业人才缺厚度、企业经营者缺宽度、蓝领人才缺准度等问题。
提升创新型城市的吸引力。城市是人的载体,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活条件,按照“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着力提升教育、医疗、交通、房价等各方面的便利性,把招商选资与识人引智结合起来,择天下英才而聚之。这几年,江苏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产业驱动、科技驱动、文化驱动,建设江苏特色现代化城市。全省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10个,居全国第一。但是,从全球来看,江苏与创新领先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城市创新能力较强的仅有南京和苏州。究其原因,一流城市必有一流大学,例如波士顿有哈佛大学和MIT,纽约有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有帝国理工大学,东京有东京大学,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江苏仍然缺少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关于城市创新,深圳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深圳坚决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以环境为先决、以改革为动力,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城市。当前,深圳人均GDP达15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81%,高新区每平方公里税收256亿元、超过台湾新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占全国的50%,万元GDP能耗0.47吨标准煤为全国最低,上市公司拥有量全国第一,企业在国内外设立分支机构1400多家。这些成绩得益于以下成功做法:一是立足需求抓产业战略布局,推动产业向创新链高端攀升,启动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累计财政投入180亿元;注重发挥园区创新主阵地作用。二是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导者,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的专利发明在企业。三是鼓励创造性搬家,以搬促聚,补创新要素短板,清华深研院、华大基因、中科院先进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等;鼓励改革激活,呈现出前沿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促进双创协同,南山区实施南山“大孵化器”战略规划,建有28个孵化基地,将“孵化单个企业”拓展为“孵化整个产业”,实行全过程、全创新链服务。四是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用地向本土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结算等高端产业和环节倾斜,首创“十百千万”人才安居工程,探索“科+才+资”模式,引人聚人+创业起家,建立联合产权交易中心;率先设垂直的市场监管局、知产局,统管专利、商标、版权、技术秘密、地理标志等,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三区融合”,打造核心功能区。
如何在提升发展水平中补齐短板增加供给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根据经济学“木桶效应”原理,只有补足供应短板,改善供给质量,让“木桶”盛足水量,才能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活力。
推倒逼。建立倒逼机制,释放创新动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例如标准倒逼,实行国际先进标准,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服务标准;环保倒逼,建立环境指标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对项目实行准入机制,加快环保费改税,倒逼高污染和落后产能退出;要素价格倒逼,建立用地价格形成机制,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倒逼低附加值产业和企业转型;政策倒逼,利用种粮补贴政策,引导种粮大户“大”起来。
抓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的是制度、政策供给。创新驱动是要通过提高制度、政策供给,加快发展动力的转换。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近几年江苏六项专利重点指标全部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首个专利申请突破300万件的省份,与美国、韩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关系,知识产权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4件,较2010年翻两番。完善科技金融机制。大力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发展创业投资、创新金融产品、建设金融组织,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全省部署建设26家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发展131家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实现省辖市和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实行新产品采购政策。注重新品应用示范,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予以支持,努力创立民族品牌。例如韩国人的“国货情结”,韩国政府通过制定外国产品进口的限制政策和本国产品消费的鼓励政策,为自主品牌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产生了一批著名品牌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强市场。从强政府走向强政府、强市场并举,放管结合,该向创新主体放的权放到位,该政府承担的创新风险也要更大力度承担起来,最大限度减少对创新活动的干预。例如浙江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提出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省份,省一级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41%,实行“三张清单一张网”,即政府权力清单、企业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政务网,全省改革后第一个月,新增市场主体环比增长115%。
补短板。通过创新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的融合,创造更多新业态、新服务。“十二五”以来,江苏一方面加强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实施前瞻先导技术专项,组织2843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启动建设6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两部一省”协同创新机制,纳米、生命科学、太阳能光伏、物联网等形成先发优势;另一方面,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集成实施750个成果转化项目,培育7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累计有227家项目承担企业成功上市。然而与全球领先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产业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江苏PCT专利申请量2442件,与美国(57385件)、日本(44235件)等相距甚远,与国内的广东(15190件)等地区也有较大差距;每百万人商标申请量2109件,仅为瑞士的1/2,也低于韩国和德国。
重文化。投入巨资可出世界级工程师和大量专利,却很难出世界级创新公司,关键是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够。创新文化,是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创新仅盛行于冒险和容忍冒险者的文化中,创新极具破坏性,代价高昂,每个“苹果”后是成千上万输家。中国重奖顺从、要求迅速回报、讲等级常自满等,都是创新的拦路虎。
(作者系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