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

2016-03-24王晓庆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王晓庆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瓶颈以及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实效性的影响,深入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结合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高职院校层面、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一系列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研究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马克思就业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理论、社会主义普遍就业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我国政府能够根据实际客观情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科学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政策、法规、制度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为我国顺利开展就业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正在逐步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就业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在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中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220份,回收率为87.14%。其中有效问卷1180份,有效率为84.29%。有效问卷中,男生的问卷为670份,女生的问卷510份;户籍是城市的生源为360份,农村生源为820份。另外,调研时间集中在4月初到5月下旬。

1.毕业生男性比例大,农村学生较多

调查结果显示了毕业生中男生数大于女生数。一般来讲城市的学生家庭社会关系网多一些,就业途径选择较多,所以也对于调查者的城乡生源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就读高职院校的农村学生的比例较大,是城市学生的双倍还不至。

2.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但就业难度仍然很大

根据调查发现,毕业生反映目前找工作比预期的要困难的占近四层,比例最大。截止2013年5月,己经签订了就业协议或者已经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占总体的比例为84.2%,说明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有就业意向或者签订了就业协议。另外,各院系的热门专业初次就业率基本都在90%以上。

3.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就业状况差异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为68%,不对口的有32%。在部分专业岗位上,如计算机,艺术类的动漫专业,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足够合格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只好在非专业岗位就业。

4.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过于集中

高职毕业生就业分布呈三个特征:一是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热门地区就业,经久不衰。二是各类非国有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可谓异军突起。三是高校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是接收的主要力量,充分显示了区域优势。

5.毕业生起薪水平和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学生和单位商定的就业后的薪水大多集中在1500-3000之间,大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己经签协议或有意向单位的毕业生中,44%的认为找到的工作和预期的差不多,38%的认为满意。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指导分析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具体对策

1.大力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监管用人单位科学录用人才

在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的充分就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综合建设健全的基础上的。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处于低级水平,无法保证充分就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因此,我国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消除就业问题中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三大产业的构成比重比较不合理,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2.鼓励高职毕业生去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自主创业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引导高职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就业,破解目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尽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但由于缺乏资金、政策和服务方面的支持,加上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成功率和存活率不是很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首先,选择一批专业教师进修,让他们到工厂、企业等生产一线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引进一批具有丰富企业生产岗位经验的技师到学校任教,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4.加强实践教学

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景。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和知识都是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比较容易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留在合作企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5.实行“订单式”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订单式”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才产出的要求和标准,教学内容一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基于上述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强、无需岗前培训,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效益,也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双赢的目的。高职院校定期调研全国各地的人才需求状况、人才供求关系和有关就业政策。全面收集各地用人单位的用人详细信息,以便毕业生求职所用。

6.高职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潜力,为自身的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积极参与实习实践,以获得用人单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

四、结语

本文使用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出江苏省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包括初次就业率低、薪资水平低、分布地域和行业不平衡、就业满意度低等。全文以马克思主义就业思想为指导,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引发高职生就业问题的深层次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展开讨论,总结一系列的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贺晶.浅析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理论探索,2009(6).

[2]傅琼.新形势下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导刊,2009(9).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视角的高职毕业生职业化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