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21郭亚钢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高校

郭亚钢

【摘要】本文将着重围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通过从论述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作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从学习内容导读、学习任务与问题、协助学习活动以及综合评价测试等方面探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微课程”应运而生。其形式短小精悍,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不断扩充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同时还能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以便能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微课程还将彻底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文将以此为基础,重点研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现如今,社会信息化趋势势不可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计算机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能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专业人才。虽然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忽略学生个性化差异。该专业教学目标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学习更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存在一定差别,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后学习。

另一方面,课程容量与课时分配不合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此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愈加丰富。但是现实教学中设置的课时较少,使得二者存在诸多矛盾,教师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很多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细致化分析和讲解,学生对知识仅停留在表面上,可见,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并不乐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微课程”的概念及应用优势

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结合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独特性特点。所谓微课程,是指在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将教学视频作为基本载体,针对教学中某个重点、难点等进行整合,为学生呈现声画一体的视频教学内容,对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刺激,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微课程,微课的概念也会有所差别。如就制作方法层面来看,可以分为微视频、课例片段等;而从不同对象角度来看,可以分别对教师、教研活动及学生等对象提供服务。微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带给传统教学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微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将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有利于促进计算机教学模型优化,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师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就改变了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所学知识的遗忘。

第二,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难点。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本节课中重难点作为微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学习难点所在,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学生也可以随时观看,尤其是哪些操作相对复杂的课程作为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一定好处。

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程是声音与图像以及文字相机和的课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有一定好处。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建构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知,“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众多优势,能够重新规划传统教学时间,转变师生角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例如Windows系统操作能力、多媒体资源使用能力、相关软件应用能力等,说明“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反馈及评价等众多功能。而要想充分发挥“微课程”的重要功能,需要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合理的建构“微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如下:

1、学习内容导读设计

微视频是“微课程”教学模式核心,在课程引入、知识讲解及操作演示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行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课堂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以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划分,灵活的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微视频搭载课程资源,清晰地呈现新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当以网络平台来设置教学导读板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微视频的制作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微视频,也可以上网查找下载视频资源,结合自身教学思路进行后期加工,但都要围绕整个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保证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好特点及接受知识能力设置HTML网页、PPT、微视频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选择。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学习任务、问题和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要保证设置的任务和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思维拓展类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协助学习活动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来说,许多知识点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述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搭载到微视频中,让学生按照食品中详细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共同探讨。此外,教师可以将情境设计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进行思考,探索新知。学生探讨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在讨论中实现知识内化。

4、综合评价测试设计

教学评价是关键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出于对课堂时间的考虑,教师往往不注重教学评价,而在“微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则应当合理的进行综合测试评价设计。教师可以将不同难度的计算机操作练习步骤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再联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弱势所在。此外,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取长补短。教师则需要用评价总结报告的方式呈现出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将学习报告、小组互评及个人评价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评估,以此来客观的考核学生学习成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程不仅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其新颖的形式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微课程”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有效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在未来,教师还应当加大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力度,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长效进步。

【参考文献】

[1] 钟  琦, 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2:26-33.

[2] 汤  颖.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33:99-100.

[3] 孙  宁.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6,02:220-221.

[4] 诸晓毅.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10:102-10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高校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