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外语学院心理服务站工作模式初探

2016-12-21孙莹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

【摘要】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团体面临的压力剧增,需要心理辅导、治疗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师院校外语学院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从而也对学院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要求。因此,新形势下,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二级心理服务站的需求极为强烈。本文从学院心理服务站的命名、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等五方面做了设想,力争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学院心理服务站团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广大学生,为社会输送心理健康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心理服务站;外语学院;工作模式

高速的社会发展一方面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压力日趋加大,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数量增加,形式多样。另一方面社会日益开放,人们对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偏见也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产生心理问题时寻求援助。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为人才强国战略储备高质量的后备军。

一、学院的特殊性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院级心理服务站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中指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题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笔者所在的高校已建立起健全的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其中校心理咨询中心挂靠于学生处,工作队伍主体是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学生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系统、规范,基本上全面覆盖了全校学生。在二级层面上配备了一名心理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各个学院的心理联络员,每周定时在学院坐班,提供咨询,同时也配合学院心理工作负责老师完成校心理咨询中心下达的一些工作。在三级层面上,各班级均有一名心理委员,负责宣传心理知识,配合老师完成校心理咨询中心布置的工作。校、院、班三级的心理工作网络理论上较为科学,基本能覆盖全部学生,但新形势下,许多问题也爆发出来。如招生规模逐年增加而心理咨询中心人员不足,导致学生预约等待时间较长,最终失去兴趣。还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因为人员力量不足,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出了问题的这部分学生,注重治疗,忽视了能力培养和发展性辅导,无法照顾到大部分普通学生。再次,二级层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心理联络员,他们作为在校研究生,本身就有学业压力,任务较重,且与三级体系中的心理委员联系并不紧密,无法调动人力资源组建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学院二级服务站大部分设施简陋,有些甚至没有独立的咨询场所。学院处于三级工作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位置,建设好学院心理服务站有利于更好的整合校、院、班三级资源,有利于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高师类院校的外语学院有其特殊性,第一,作为一直以来的热门学院,外语学院招生规模较大,给心理咨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第二,师范类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教育工作,如果能将这类学生培养得拥有健康的心理,知晓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技巧,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非常有帮助,从更高层面上来讲,他们的作用将辐射到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第三,外语学院学生因为专业性质原因,一方面兼容并蓄,更具有开放性,比较愿意在有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任务繁重,大部分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埋头读书,生活环境较为单一,一旦遭遇心理问题,会更容易造成伤害。第四,外语学院的学生女多男少,且女生数量往往占据压倒性优势。一方面女生心思细腻、敏感多虑,彼此之间更加容易发生冲突;另一方面还需格外注意属于“少数群体”的男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处理方式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外语学院设置专门的院级心理服务站,培养专门的对口心理辅导工作人员,能够缓解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压力,且能够针对本院学生特点开展工作,对待心理问题案例对症下药,更好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二、高师院校外语学院心理服务站工作模式设想

1、命名

用“心理服务站”来命名二级层面的心理工作团队是有特殊考虑的,首先它有别于“心理咨询中心”这一名称,一方面是与校心理咨询中心区分,另一方面则弱化了咨询的意味,更加侧重服务的精神,让更多的普通学生愿意随时在心理上有困难时走进来寻求帮助。其次,它以服务站的形式成立,必然要建立一个以站长为中心,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工作团队,而不再是一个心理联络员单打独斗。

2、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内容

院心理服务站和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区分,心理服务站应该建立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之上,承上启下,致力于本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要服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按时参与各项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执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协助开展各类活动。第二要结合院系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开展特色心理团体活动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有针对性的对普通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帮助学生预先了解个人发展过程中将遇到的学业、人际、自我认知、就业等问题,预防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学院心理服务站的工作内容应该有别于校心理咨询中心,首先,应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外语专业学习的一些关键点,如入校适应期,等级考试准备期,专业提升期,求职择业期等关键时期对全部学生做好提前预防,强化心理素质,对已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组织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如组织学生观看外语心理电影、阅读外语心理读物,排练外语心理话剧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心理知识。再次,要注重对三级心理工作者进行专业心理知识培训,加强朋辈辅导的队伍建设与培养,增强服务的便利性与有效性。最后,可将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辅导、朋辈辅导,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展板、橱窗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介质,重点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悦纳自我,开发潜能。

3、建立与完善工作机制

结合学校政策和学院实际情况,建立院级心理服务站的工作机制,其中包含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场地和设备配置、专项经费保障等。

在制度建设上,学院可参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置的系列规章制度,制定有本院特色的服务站制度,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规划,争取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队伍建设上,应组建一支以学院副书记为站长,学院心理负责老师以及心理联络员为副手,全体学工干部以及班级心理委员为成员的高效有力的心理工作团队。其中学院心理负责老师及心理联络员应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取得了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并定期参与校内外的相关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系统,改进工作方法。服务站工作人员应定期举办工作经验交流会、先进方法学习会,加强观摩和督导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软硬件条件上,学校和院系需配备心理专项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建立专门的谈话咨询室,配备相应的沙发、茶几、办公桌等设备,满足个体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同时丰富心理图书资源和视频资料,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购买部分心理测评软件,以协助工作人员更专业的开展心理咨询。

4、建立工作考评机制

学校层面上,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服务站考评机制,定期考核相应工作,总结先进经验并在全校推广,对服务站运行时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提升学院心理服务站的工作效能,调动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和全员化的目标。学院层面上,应该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表彰优秀工作人员,传播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工作中。

三、结语

新形势下高师院校的外语学院建立设备完善、制度明确、人员饱满、富有特色的心理服务站,充实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的缓解了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压力,有利于高校全面系统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营造真正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曼. 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1).

[2] 刘开频. 高校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构建探析[J]. 新西部, 2016(16).

[3] 姜巧玲, 赵谦. 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时代教育, 2016(9).

【作者简介】

孙莹(1987—),女,汉族,江西余江人,硕士学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探索之我见
创新农业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新模式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