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2017-01-19郜丽娟

考试周刊 2016年10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

郜丽娟

摘 要: 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多集中于教学理念创新、学习方式转变、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很少提及和关注。本文旨在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环境,探索与之配套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力争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引领、四种能力”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班级学生管理 工作模式

目前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创新、学习方式转变、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政策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对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很少提及和关注,但学生管理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那么如何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就显得非常迫切。

一、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近年来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具体学科专业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生物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这些研究往往从作者专业出发研究某一专业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作者的经验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注重某个高校自身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如《湖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体系》、《石河子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江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通过对某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三)注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如《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浅析》等,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相对比较缺乏,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研究,如《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创新发展之路—加拿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等,通过对国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分析,得出对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启示。

这些研究是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对今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对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介绍和分析,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快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进程。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学生管理工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培养信仰坚定、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思想保证[1]。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密切配合。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的密切配合,学生管理工作很多都是通过学生活动实现的,尤其以学生团体模式或研究团队模式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耐得住寂寞的科研品质和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深入挖掘的潜力[2],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密切配合。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以具体班级为试点,逐步探索构建“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引领、四种能力”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开展,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只有树立一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二)两个保障:服务保障、制度保障。学生工作应该从管理学生的理念转变为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作为班级学生的管理者,辅导员应该在服务保障和争取制度保障这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保障。服务保障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学习服务、实践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生活服务等方方面面。制度服务则关注从制度层面为学生提供保障,制度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只有在制度层面制定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

班级从班干部的配备、学习互助小组的组建、学生科创小组的组建、实践团队的组建等方面都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以学生兴趣和特长为基础组建小组,在关键环节上提供服务和物质保障,使班级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参与各项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适合的土壤。

在制度保障方面,学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专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工程创新学院“卓越班”学生分流和补充选拔管理办法》、《工程创新学院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班级也根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学生奖学金素质拓展分评定细则》,为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三个引领:以“优秀学长、学生骨干和班级学霸”为引领。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班级中充分发挥优秀学长、学生骨干和班级学霸的引领作用是营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

学期初选拔优秀学长作为班级小班导,在学习、生活、科创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班干部作为班级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至关重要,在班干部选拔中,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全体学生均可参与报名竞选班干部,通过组织专题班会,公开演讲竞选的方式民主选拔班干部,力争选出班级学生认可、个人能力强和服务学生意愿强的学生干部,为今后整个班级形成民主、积极的班风起到良好的作用,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学霸是班级中学业最突出的同学,这部分学生往往能在班级中起到学习带头作用,通过班级学习互助小组,充分发挥班级学霸的作用,在学习上引领全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也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互动的班级学习氛围。

(四)四种能力:自律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律能力是对自我的控制,只有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自己的学习、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炼自己,自律决定了一个人的执行力,决定了自己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大学不同于中学,很多知识需要在课堂外通过自学掌握,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只有通过孜孜不倦的自学,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创新人才的知识积累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最关键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大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体现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之中。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加强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3]。通过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成德,等.高校学生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139-141.

[2]邹本存,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64-66.

[3]张君施.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6/4426334.html,20060601.

基金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10110L160011)。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