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海昏侯墓报道:考古传播中新媒体传播优势分析

2016-12-20朱正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考古新媒体

朱正

内容提要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挖掘轰动中国,新媒体在海昏侯墓的报道中呈现出信息轰炸的态势,以更快的速度、更丰富的手段让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广为人知。新媒体在考古传播中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海昏侯墓 新媒体 考古 多元化传播

正如著名考古学家保罗·巴恩所说:“考古学的终极目标——如果这有任何意义或正当理由的话——必定是将它的发现不仅传递给学生与同事,而首要的是传递给公众,那些最终为考古学工作签字付支票、为考古学家发薪水的人”。而要更好地达到告知公众的这一目标,信息的传播方式非常重要。

文物考古报道“含金量”较高,经常会受到各类媒体重视。特别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如何让考古报道体现亮点,更是让新媒体记者们大展拳脚的发力点。

2015年年底,尘封千年的江西南昌西汉古墓正式进入保护性发掘阶段,神秘的奇珍异宝悉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个历史谜团也随之浮出水面。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将改写哪些历史?海昏侯墓主人是否为西汉废帝刘贺?一系列疑问都引发了大众的好奇和关注。

在这些谜团被一一揭开的报道过程中,相比单一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以下方面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

一、立体多样报道 多元化传播渠道,信息广泛传播

在考古报道的多种传播途径中,传统媒体曾经是最受公众欢迎、接收考古知识和信息最多的渠道,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在南昌海昏侯墓的开挖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和各大媒介便绞尽脑汁,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众传播南昌海昏侯考古的即时信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先进科技配合发掘工作,并向公众进行展示

调查发掘前期,考古工作者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海昏侯国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发掘过程每个时间节点。都采用三维技术进行扫描测绘和记录。大范围长时间高精度扫描,既确保最真实留存文物信息,又快速制图、快速分析。有效支持了对现场遗存的分析判断。

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发掘清理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提升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展示的含金量,这些信息也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使参与现场报道的记者对海昏侯墓的报道工作更加顺畅。公众通过专题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而获得高质量的现场讯息。

(二)网媒文章铺天盖地、新闻专题全面分析解读

截至2016年1月底,通过主要搜索引擎键入“南昌海昏侯墓”显示的结果高达80多万个,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区域网站都以铺天盖地的宣传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报道,以中国江西网为倒,对海昏侯墓报道的新媒体各个平台原创报道就多达1000余条,转载达到或超过10万条。各路媒体从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对墓主人的推测及考古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在新闻专题方面,江西本地媒体中国江西网制作了《千年大墓,惊世发掘——南昌海昏侯墓揭开面纱》分为10大篇章,汇集新闻报道、现场图片、视频录播,全面总结、回顾海昏侯墓的挖掘、成果展示、以及古墓猜想和考古手段,将整个过程立体化,相关信息一览无余。

(三)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不间断实况直播

在微博的传播方面,大江网官方微博设置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话题的阅读量高达2745万次,央视主持的#探秘海昏侯募#的话题阅读量达到590万,美术报社的#海昏侯墓#话题阅读量也有2259万。可见微博传播的快速、灵活,迅速引起话题讨论制造热点。

此外,近两年极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号,在热点的传播上具有迅速、持续的传播特点。搜索微信“海昏侯”显示与海昏侯相关的文章数有4994篇。特定的粉丝群体加上转发量的累积,受众之广可想而知。

2015年11月14日中国江西网通过中国江西网PC端页面、手机江西网、江西手机报、本网官方微博@大江网、微信公众号“大江网”“江西新闻”等渠道,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步直播。为广大网友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盛宴;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中国江西网、大江网、江西手机报纷纷进行网络直播,媒体的报道方式呈现出全方位、多手段的特点,广泛利用当代信息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让民众随时随地获取重要信息,多种形式直观了解,即使不在考古现场,也如身临其境。

(四)飞行器报道、H5策划等技术手段让报道更加丰富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在2015年11月14日上午9时进行主椁室开棺。当天,江西电视台、中国江西网再次联合通过多路飞行器航拍直播现场。报道国家级别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H5页面展示形式也在此次传播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其中,今视网的《海昏侯密码——探海昏侯柴解千年密码》清晰再现了5年来海昏侯墓的挖掘过程与丰富的考古成果。江西手机报策划的《关于南昌海昏侯墓,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列出挖掘出土的重要成果,并解析了人们关注的七大谜题,画面精致,清晰直观,犹如一座手机上的“展览馆”。

二、广泛深入报道挖掘墓葬文物“改写”历史

众所周知,考古报道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从事考古新闻报道的记者要不断强化自己历史素养、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科技素养和审美素养,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才能使最后的新闻效果更具人文感和观赏性。

在这次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出现了大量的亮点,这时新闻记者对重要信息的精选和提炼便显得格外重要,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记者的人文素养和新闻敏感性,经过与现有记载历史的比对,记者们通过新媒介在第一时间将发掘“宝物”的图片、图像等相关情况及时公之于众。相比于传统的广播和报纸,时效性更强,而可视性和可保存性也能让受众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详情,突破了信息传播在时间、地点和空间上的限制。

以下均为海昏侯墓文物发掘后,改写“第一”历史的各项成果:

(一)江西古墓中首度出土虫草

虫草是一味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冬虫夏草仅产于青藏高原。原产地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诲拔在3500米-5500米的高海拔地区,而且虫草保存的概率很低。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虫草,而且出土的虫草外形与现代^使用的虫草基本一样,这也是江西古墓发掘中首次发现虫草的实物文韧。这说明,西汉时期,虫草就极有可能已成为名贵滋补药材,西汉时期海昏侯所在的海昏国与虫草产地的贸易比较发达,而且海昏国对外文化交流也比较频繁。

(二)“真车马陪葬坑”为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

在已发掘的考古现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备类地面建筑基址,构成了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我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考古工作中发掘一座带有真车马的陪葬坑,出土大型真车5辆,马匹20匹,即每辆车4匹马,反映了西汉列侯车舆制度,在我国南方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三)出土金器数量为汉墓考古之最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集中出土的金器数量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最多的一次。经过文保专家确认,丽盒金饼的数量是187个。其中—盒金饼88个,另一盒99个。加上此前清理完毕的1盒2S个马蹄金。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金器数量达212个。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此前最多的一次是河北定州市的中山怀王刘修墓,当时出土了大小马蹄金各2个、麟趾金1个、大金饼2个、小金饼40个。

(四)蒸馏酒历史提早千年

在此次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挖掘出了一件青铜器体形浑圆如桶,底部有菱形镂空,设有双足。经专家组认定,这是一件青铜蒸馏器,证明西汉时期已经有蒸馏酒。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称,“此前发现的制酒蒸馏器。年代最早的出现于元代。这次在南昌海昏侯西汉古墓中发现的蒸馏器更新了我国的酿酒史,对蒸馏酒的认识提早了1000年!”

此次考古过程中,各媒体为现场和当下的大众提供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新媒体多种传播的方式对考古挖掘过程进行全方位记录,强烈的现场感真实完整地呈现南昌西汉时期的生活场景,特别是类似于南昌海昏侯这样的超大型考古现场,新媒体的报道使不便于光顾考古现场的公众。通过新平台和新媒体记录的各类传播源就掌握到了各类出土文物信息。

同时,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一系列资料对未来具有开放意义。考古学家的专业讲解和新媒体人查阅大量资料编辑制作的微信、微博类原创素材,是对考古发现的一种新理解,海量的影像资料为将来更深入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后人的再次或多次解读提供了可能。(作者是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事业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考古新媒体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考古简史
走,考古去!
三星堆考古解谜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