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膜壳绦虫病的防治

2016-12-20周艳琴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畜牧局

兽医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带绦虫节片水蚤

周艳琴/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畜牧局

鹅膜壳绦虫病的防治

周艳琴/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畜牧局

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

(一)病原

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头,体长115~230 mm,最大体宽为11.5~14 mm,由一个头节和20~40个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虫卵无色,椭圆形,大小为46~106μm×37~103μm。

(二)生活史

矛形剑带绦虫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节片或虫卵随患病鹅的粪便排出,虫卵落入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经6周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幼鹅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似囊尾蚴进入小肠,从蚤体逸出,翻出头节吸附在肠粘膜上,19天便发育为成虫。

(三)流行病学

本病分布广泛,国内饲养鹅的地区均有分布,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发生于4~10月份的春末到夏秋季节,冬季和早春较少发生。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但临床上主要见于1~3月龄的放养的幼鹅和青年鹅群。成年鹅感染后多呈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

(四)临床症状

绦虫对鹅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吸取营养、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症状严重的程度取决于鹅只被感染程度、年龄大小及机体抵抗力。种鹅感染后,排出淡黄色稀便,并有臭味,时有血便,混有黏液,夹带有水草碎片,食欲减少,而渴欲增加,常离群独居,双翅下垂,不愿走动,羽毛松乱无光泽(图1);生长发育不良,并有神经症状,如步态不稳(图2),运动时尾部着地、歪颈、仰头、背卧或侧卧时两脚划动,多次反复发作,突然倒地,头往后仰,滚转几次后死亡。

图1 精神不振的病鹅

图2 走路摇晃,运动失调

剖检,肠腔内有大量虫体积聚,造成肠阻塞、肠扭转,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壁由于绦虫头节的吸附,致使黏膜发生受损,水肿出血,散布灰黄色结节,肠内容物稀臭,含有大量虫卵。雏鹅死亡表现为消瘦、泄殖腔周围粘有稀便、肝脏稍肿、肠黏膜出血、肠内有绦虫,一般10多条,最多的可达30多条,长3~4 cm(图3)。幼鹅死亡后血液稀薄,出现卡他性肠炎,小肠黏膜增厚、充血、出血,并散布米粒大小结节状溃疡,肠腔内积存数条白色扁平分节状虫体,有的肠段变硬、变粗。

(五)防治

1.治疗。硫双二氯酚,剂量为150~200 mg/kg体重或按1∶30的比例与饲料混匀喂给。鹅的品种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对硫双二氯酚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当大群驱虫时,必须先做小群试验,药量取低限,取得经验后再全面开展;对瘦弱鹅,药量酌减,投药后观察排虫情况,粪便要集中堆集,防止扩散;氯硝柳胺,60~10 mg/kg体重均匀的拌入饲料中喂给;吡喹酮,按10~15 mg/kg体重混在饲料中喂给;石榴皮、槟榔合剂是较古老的驱虫方法,但效果很好,较经济。配法为:取石榴皮、槟榔各100 g加水至1 000 ml,煮沸1 h,加水调至800 ml去渣即成,剂量为:20日龄雏鹅1.5 ml,30日龄幼鹅2 ml,30日龄以上用2.5~5 ml混入饲料中喂给或用采血器投服,2 d用完。服药后10~15 min,即开始排虫体,持续排虫2~3 h。

图3 寄生在鹅小肠内的矛形剑带绦虫

2.预防。在绦虫经常流行的地区,要把大小鹅分开饲养,避免使用同一场地。带病的成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可大量排出虫卵,每年春、秋、冬三季,及时给成鹅进行彻底驱虫,虫体成熟为20 d,故幼鹅应在18日龄全群驱虫1次。有条件的应杀灭剑水蚤,以消灭中间宿主。在已被污染的池塘将水排干,重新灌入新水或施用农药、化肥均可杀灭剑水蚤。

猜你喜欢

带绦虫节片水蚤
六足防爆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水蚤心率观测的实验条件探究
北方水库水季节性浮游生物抑制方法与实践
指向生命观念培养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
——以“不同咖啡因饮料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
响尾蛇尾巴为什么会响?
节片式柔性导引设计与仿真
鸡绦虫病的诊断治疗
水蚤和水蚯蚓的培育
提高疾病诊断水平增强卫生保障能力—《带绦虫病的诊断》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