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尾蛇尾巴为什么会响?
2020-12-21
奇闻怪事 2020年11期
响尾蛇是属于响尾蛇科蝮蛇亚科的一种毒蛇。其得名源于希腊和埃及文中“响板”一词。已知响尾蛇有36种,有65~70个亚种,全部原生于美洲。人工喂养的响尾蛇寿命为20~30年,野生响尾蛇因被捕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寿命要短些。
响尾蛇主要捕食小動物例如鸟和啮齿类。但响尾蛇也会被鹰、鼬鼠、王蛇和其他一些物种捕食。响尾蛇幼蛇被捕食比例高,这是因为幼蛇虚弱、未成熟。大量响尾蛇被人类捕杀。除非被刺激或被威胁,否则响尾蛇很少咬人。如果治疗及时,就算被咬也很少致命。
科学家认为,响尾蛇响尾的主要目的是吓阻天敌。响尾蛇的尾巴由一系列中空、互连的角质节组成,角质节由覆盖尾端的鳞片进化而来。尾部特殊“振动器”肌肉的收缩,导致这些节片彼此振动发声(声音被放大是因为节片中空)。“振动器”肌肉平均每秒振动50次,振动时间可长达3小时。
响尾蛇出生时,蛇尾端有一个“预置键”。几天后蛇第一次蜕皮,“预置键”被“键”(节片)替换。但在第二个节片出现之前,尾巴不发声。每一次响尾蛇蜕皮,都会增加一个节片。响尾蛇每年会蜕皮多次,具体要看食物供应和生长速度。
响尾蛇游动时,响尾高举以防损伤,但尽管这样,它们在野外的日常活动依然会造成尾端节片脱落,所以响尾蛇年龄与尾巴节片数量无关。
分辨响尾蛇雌雄的方法之一是看尾巴。雄蛇尾巴更粗长,与身体构成的角度没那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