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遗传演化分析与免疫对策

2016-12-20吴家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头份毒株亚型

吴家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遗传演化分析与免疫对策

吴家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猪瘟与猪瘟病毒概况

1. 猪瘟(CFS)。国际兽医组织(OIE)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之一。在临床上,以高热稽留,和多器官广泛性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猪是唯一易感动物,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家猪和野猪对猪瘟病毒都是高度易感,根据猪瘟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程度可将本病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温和型四种。随着我国C株疫苗(政府规定强制免疫性疾病之一)广泛使用,典型猪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症状与病变不典型,在临床上易误诊,这时需要借助实验室手段进行诊断。

未免疫猪瘟疫苗的发病猪,外观看皮肤苍白、贫血,皮肤下有紫色点状出血斑。慢性猪瘟:耳朵皮肤出现坏死。大肠粘膜纽扣状溃疡。急性猪瘟:肠道粘膜大量出血。典型猪瘟:喉头粘膜和扁桃体出血,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

猪瘟: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状。怀孕母猪流产、死胎。

有些病例出现在规模化猪场,在临床上,猪瘟也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之一。

2. 猪瘟病毒(CFS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基因组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的全长是有感染性的。猪瘟病毒与牛腹泻病毒有共同抗原。在培养病毒的时候,分离猪瘟病毒尽量用马的提,不用牛的去提。用牛的去提,可能会感染BVDV病毒,在猪瘟病毒分离的时候可能会得出假阴性的结果,换成马血清,20%,会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猪瘟病毒的基因组长约12.3 kb,含有1个ORF,产生4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猪瘟的E2蛋白是比较重要的免疫蛋白,可以诱导素产生综合抗体,起到很好的免疫防疫作用。可分为3个基因型(1型,2型和3型),11个基因亚型(1.1-1.4;2.1-2.3;3.1-3.4)。

二、近年山东地区猪瘟检测与分析

2015年,山东省地区猪场出栏头数为4 995万头,位居全国第四位。

近四年,从2013~2014年,我们山东地区猪瘟的抗原检测结果,在这四年里我们一共检测了2 634份猪瘟一次样品,通过PCR检测和测序分析,其中猪瘟阳性样品421份,猪瘟抗体的阳性率达到15.98%。

采集了没有免疫的小猪样品和免疫猪瘟疫苗两周后的样品,从时间上来说,可以规避猪瘟毒株,临床感染率为15.98%。2014年采集了624份猪瘟一次样品,其中猪瘟抗原阳性样品161份,猪瘟抗原阳性率达到25.80%,这个数据远远高出近四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在此期间猪瘟病毒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异,导致这一次的流行。在之后研究中,我们也得到了证实,2014年前后,猪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也是这个时间段,亚型发生了改变,从2.1 b变成2.1 d。

2013~2016年一共采集了10 002份血清样品,其中猪瘟抗体阳性样品6 961份,抗体阳性率达到69.60%,此数据接近合格数(国家农业部规定猪瘟群体的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达到70%为合格),2015和2016年山东的猪瘟抗体平均水平都超过了70%。根据我们的检测,还有其他大型猪场的猪瘟抗体水平在80 %以上,一些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三、猪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在样品检查测序的基础上,近一步做了猪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在2014~2016年共分离、鉴定28株猪瘟病毒,并对其中2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28株毒株的E2基因全部进行测序。

2014年共分离到10株猪瘟病毒,其中8株是2.1 b亚型,2株是2.1 d 亚型(占总比20 %),2015年共分离到10株猪瘟病毒,其中1株是2.1 b亚型,9株是2.1 d亚型(占总比90 %),2014~2015年,发生急剧的变化。2016年上半年共分离到8株猪瘟病毒,综合测序全部是2.1 d亚型(100%),2014年山东地区猪瘟阳性率的急剧上升,与猪瘟毒株的转型是有很大关系的,导致疫苗不完全保护。我们进一步做了猪瘟病毒的遗传进化的分析,从14年到16年分离出的猪瘟病毒大部分是2.1 d亚型,在2014年以前,少部分毒株是2.1 b亚型。

2014年到2015年猪瘟病毒发生了变异。

猪瘟病毒遗传进化小结与推测:猪瘟病毒2.1 d亚型已经替代2.1 b亚型,成为当前猪群新的猪瘟流行毒株。与1.1亚型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毒株相比,2.1 d亚型序列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异,其中E2蛋白的核苷酸同源性只有82%左右,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足90%。2.1 d亚型正朝着远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方向进化,那么当前疫苗是否还能够完全保护2.1 d亚型毒株的攻击。

四、猪瘟病毒2.1 d亚型免疫攻毒试验

1.病毒-血清型中和试验。采用抗疫苗毒株的血清,分别中和猪瘟兔化毒株疫苗和2.1亚型毒株,在PK-15细胞上测定,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256和1∶16,差异极显著。

2.猪瘟疫苗对2.1 d亚型的交叉保护试验设计。

注:猪瘟脾淋苗购自国内某疫苗厂家,含量为300RID/头份;政府采购猪瘟活疫苗(脾淋源)质量标准中的效力试验规定,每头份猪瘟脾淋疫苗作1;150稀释,免疫无猪瘟中和抗体的健康仔猪,用强毒株攻毒,免疫仔猪全部健活(或稍有提问反应,但无猪瘟临床症状)为合格。

3. 猪瘟病毒2.1 d亚型免疫攻毒小结。疫苗免疫血清中和2.1 d亚型的能力降低,SDZP01攻毒可引起部分免疫株中和抗体延迟,持续高病毒血症,并引起猪发病,出现较为典型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但其致病性比1.1亚型的Shimen株弱。

五、猪瘟免疫对策

1. 猪瘟疫苗免疫遇到的问题。仔猪首免与二免时间是否必须在20/60日龄。疫苗免疫剂量是一头份还是加倍。为什么保育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母猪免疫疫苗是跟胎免疫还是普防。疫苗有BVDV污染是否影响抗体水平。用以下两个猪瘟疫苗使用的临床案列来解析。

案例一:母猪存栏2 4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近50 000头。防疫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以上三病均普防,1次/3个月)、猪蓝耳病(母猪使用进口弱毒疫苗,普免4次;仔猪使用国产弱毒疫苗,免2次),饲料中定期添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支原净等药物进行保健。自2014年2月开始暴发疫情,仔猪陆续发烧,体温41℃,皮肤出血点或出血斑,呼吸困难,部分仔猪有腹泻和水肿症状,部分仔猪有神经症状,死亡率50~100%。剖检可见肾脏、心脏、脾脏、后头、膀胱等器官点状出血,淋巴结切面大理石样出血;肠道浆膜和粘膜出血,肠系膜水肿,腹腔有胶冻样渗出液。

猪瘟发病原因分析。猪瘟疫苗含量不准确,由450RID下降为150RID。猪场免疫程序不合理。感染PRRS、PCV2等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缺乏有效的免疫监测手段。

猪场免疫程序调整与优化。鉴于主群目前的猪瘟和蓝耳病感染情况, 发病场的免疫程序调整如下:

经产母猪分别于产后23天、配种后23天各注射一次猪瘟疫苗;仔猪超前免疫1头份猪瘟疫苗,25日龄和65日龄再各免疫一次猪瘟单苗。严格把关猪瘟疫苗的质量,采购前先让厂家送检猪瘟疫苗的样品,经实验室测定抗原含量,合格后再采购同一批次的疫苗入库保存。

经产母猪产后15日龄,分别给母猪和15日龄仔猪各注射1头份猪瘟蓝耳病疫苗。经产母猪不再实施普免(原来防疫程序是4月、8月、12月各一次),仔猪第二针蓝耳病疫苗(35日龄),统一停掉。

案例二:基础母猪存栏1 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8 000头,母猪跟胎防疫猪瘟脾淋疫苗(产后25天免疫2头份,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2头份)。仔猪21日龄首免1头份,60日龄加强免疫1头份。保育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支原净等药物进行保健。

存在的问题。仔猪和保育猪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下,而且参差不齐,三分之一的仔猪首免猪瘟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部分仔猪发生疑似猪瘟感染,剖检可见肾脏、肺脏、膀胱等气管出血;淋巴结切面大理石样出血。经实验室诊断为猪瘟感染。

2.猪瘟免疫的对策。仔猪的首免日零不应该千篇一律,应该根据各个猪场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母猪跟胎免疫的猪瘟抗体水平优于普防。降低猪群蓝耳病的带毒量或减少蓝耳病疫苗的用量和频次,有助于提高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对使用的疫苗进行定量检测,并定期对不同猪群进行猪瘟抗原和抗体监测,为调整优化猪瘟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头份毒株亚型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HeLa细胞中Zwint-1选择剪接亚型v7的表达鉴定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
抑郁的新亚型:阈下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