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心里的家

2016-12-20锁锁

家庭生活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婷外孙回老家

文◎锁锁

母亲心里的家

文◎锁锁

对于她来说,那个有我和小婷成长记忆,有她和我爸共同回忆,以及有那帮姐妹们唠嗑的地方,才是她心里的家。

她还真是偏心啊

我妈第一次出远门,去的是帝都北京。

因为她的小女儿,我那让人不省心的妹妹小婷,在爱情里栽了跟头。她爱上一个比她大十岁的男人,对方有家室,不肯离婚,两人就那么耗着。我用电话微信,各种连番轰炸都无效后,只好吞吞吐吐地跟我妈说了真相。

我妈一听就急了:“这丫头怎么会这么糊涂?不行不行,我得去管管她。”

我能想象得出我妈担心的样子,暗自有些后悔不该告诉她实情。可我没想到,第二天,我妈在电话里通知我:“小悦,我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去北京住一段时间,我真是怕小婷会弄出什么事来。”

对,我妈是通知我,并不是和我商量。

我有点儿不高兴,口无遮拦地说:“你还真是偏心啊,我这都怀孕三个月了,想吃你做的菜,左请右请都请不来。小婷有点儿事,你二话不说就赶过去。这会儿舍得家里的鸡鸭鹅,舍得你的那帮好姐妹啦?”

我妈听出我话里带着怨气,她轻声细语地哄我:“你一直比小婷懂事呀,妈对你放心。我保证,等孩子一出生,立马就来南京照顾你们。”

这一年,我妈55岁,我爸生病去世已有两年。

这两年,我在南京安家立业,一直想将我妈接到身边。一方面,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留在老家,我不放心。另一方面婆婆去世多年,以后带小孩还得指望她帮忙,早点儿过来可以提前适应环境。奈何大道理讲了一箩筐,她还是坚持说家里好,在大城市呆不习惯。

这些年,我妈去得最远的地方不过是县城。她固执地守着那个小家,在每一年年关的时候,等着我们回去。而现在因为小婷的感情出了状况,家里那些放不下的东西,全都放下了。

而小婷倒好,一听说妈要亲自赶过去看着她,在电话里叫苦不迭。我没好气地回她:“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让她来南京,她还不肯来呢。”

各自有出息比什么都强

我妈到北京后,很快找好了一份钟点工的工作。

每天下了班,她在出租屋做好一桌子美食,小婷不得不准时回家。可想要割舍一份感情,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当我妈发现小婷瞒着她,和已婚男偷偷见面的时候,她当机立断,决定去找对方谈话。

不知道我妈具体说了什么,反正对方很快换了号码,断了和小婷的联系。小婷和她大吵一架,放出狠话,让她滚回老家。那天,我妈很伤心,她在电话里跟我唠叨:“唉,我和你爸从小就是太惯着小婷,她要是有你懂事就好了。”

我安静地听着,有点儿心疼她,可就像她自己说的,小婷会这样,也是她从小宠出来的。如果她不那么溺爱小婷,小婷现在也不至于这么任性。

不过好在我妈那一招还算奏效,时间一久,小婷倒也慢慢从这场失败的恋情里走了出来。我妈很高兴,又开始忙活着给小婷物色相亲对象。

那天,她乐呵呵地在电话里跟我说:“等我帮小婷找到有缘人,马上就去南京照顾你啊。”小婷在旁边插嘴道:“姐,妈在身边,我都被喂胖了一大圈,哪里还有人要?”

我又羡慕又嫉妒,忍不住又说我妈偏心。我妈叹了口气:“唉,谁让你俩离得这么远呢?要是在一座城市就好了。”

我听得出她语气里的失落。在我们姐妹俩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开玩笑说:“等以后你俩长大了,就呆在同一座城市呗,最好房子买同一小区。这样我两个都能照顾到。”

遗憾的是,我和小婷非但不在一个城市,还一南一北相隔甚远。我妈的愿望落了空,她又自我安慰说:“我就是瞎说说,你俩各自有出息比什么都强。”

三个月后,小婷开始接受新恋情,和年纪相仿的男生约会。我妈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来南京之前,她回了一趟老家。

当我和老公开车回老家接她的时候,被她的阵势吓到了。大包小包加起来,两个后备箱都装不下。而她一直挂念着的鸡鸭鹅,邻居王阿姨全都帮她照顾得好好的,这次一并要拿到南京给我补身子。

我劝她:“那些城里都能买到,你带过去往哪放啊?”她反驳我:“买的哪有自家的好,你做月子要好好补补。”拿她没办法,只好将后备箱塞满,再去快递公司寄了个大包裹。

出发回南京那天,一堆街坊好友来送她,依依不舍的场面让我看着都有些动容。车子发动后,我妈眼圈红红的,她叹了口气,有些忧伤地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我笑她:“以后南京就是你的家,还回来干嘛?”

我以为她会和我讲“叶落归根”之类的大道理,可她只是安静地望向窗外,没再说什么。

人都是有点儿念旧的

不久后,儿子出生。

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小孩儿身上,我有点儿抑郁的倾向。总是无缘无故地哭,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妈发现后,每天除了照顾小外孙,就是耐心地开导我,我这才慢慢缓过来。老公时常感叹:“幸好有妈在,不然真无法想象这个家得乱成什么样。”

我妈确实像个女超人,将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白天给我们做饭,晚上起来三四次给小外孙喂奶换尿布,每天忙得团团转。几个月下来,她瘦了不少。我恢复上班后,和老公寻思着要不要找个钟点工,帮我妈分担掉一些家务。但她立马就拒绝了,凡事非要亲力亲为。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她在电话里跟人感叹:“忙点儿也好,忙起来就不会想家了。”

等她挂断电话后,我揶揄她:“还想家呢,有女儿在的地方,还不能算自个儿的家吗?”

我妈讪讪地笑,跑去逗小外孙了,没搭理我。我跟老公嘀咕:“妈每天看起来挺开心,和小区里老人的关系也处得很好,怎么还总是惦记着老家呢?真是搞不懂。”

老公说:“人都是有点儿念旧的,新的朋友再好,也没老朋友感情深厚啊。”

我说:“要不咱给妈换个智能手机,教她用微信,这样她可以随时和老姐妹们唠嗑。”

后来我妈微信倒是用得很溜,但她老家的那些姐妹里会用者寥寥。我妈还是时不时念叨想家,我有点儿泄气。不过次数多了,我就故意装作充耳不闻。这个家,已经离不开她。而且她一个人呆在老家多寂寞啊,我们也不放心。

于是不知不觉,我妈在南京呆了三年。小婷也尘埃落定,有了身孕。

有一天,我妈来和我商量,她打算去北京照顾小婷月子。我一下子有点儿失落,我和老公孩子都已经习惯这个家有她统管大小事,她这一走,岂不是要乱了套?

我有点儿自私地说:“之前不都说好,小婷由她婆婆伺候月子的吗?她婆婆年纪比你小,照顾小婷比你强多了。再说,你外孙只跟你亲,你舍得啊?”

我妈看了我一眼,说:“可是,婆婆跟自己的亲妈,到底还是有区别啊。你产后抑郁,跟我可以随便发脾气,小婷总不能跟婆婆这样任性吧?所以我想了想,还是不放心。”

我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由她去了北京。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

于是后来的这些年,我妈一直辗转在北京和南京之间。

有段时间我生了病,需要做个小手术,她呆在南京;而有段时间,小婷和妹夫因为一点误会差点儿闹离婚,她不放心,又赶去了北京……春去秋回,她像漂浮在这两座城市的浮萍,永远在来回奔波。

她渐渐习惯大城市拥挤的交通,有点儿糟糕的空气,以及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就连她那蹩脚的普通话,现在也越说越顺溜,越说越标准。而她渐渐也很少提及回老家,我以为她终于肯心甘情愿地留在我们身边。两个女儿的家,来回住住,就这样安享晚年。

可今年春节,她坚持要回老家过年。那个家,几年没住过人,还能叫家吗?拗不过她,我们决定陪她回去。舅舅舅妈家盖了新房子,让我们过去住。可母亲坚持打扫老房子,住在自己家。她念叨着:“这里才是家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

真是拿她没办法。在老房子里,我妈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和那帮姐妹们好像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有天,我在街上无意中撞见她和一个叔叔有说有笑。

晚上,我问起她的时候,她有些支支吾吾地说:“是那帮姐妹们给撮合的,他加了我的微信,这些年,我想家的时候,都是他陪着我唠家常。他也丧偶多年,这次回来,他的意思是如果你们不反对,能不能我们搭个伴过日子?”

我显然没料到,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一时愣在那里。我妈看我表情不对,急忙说:“你要是反对就算了,我一个人过也挺好的。你们姐妹俩谁需要我了,我可以随时过去帮忙,不用两头牵挂。”

看着我妈紧张的样子,我的鼻子突然有些发酸。

和老公以及小婷商量后,第二天我对她说:“妈,你要是愿意,以后就留在老家,和叔叔一起过吧。看得出来,他对你很好。”我妈声音有些颤抖:“真的可以吗?”然后她又说:“只要你和小婷需要,我随时去帮你们。”

我的眼泪终于还是掉了下来。

这些年,我和小婷有些自私地将我妈留在自己身边。却不曾想过,对于她来说,那个有我和小婷成长记忆,有她和我爸共同回忆,以及有那帮姐妹们唠嗑的地方,才是她心里的家。既然她喜欢,那就让她留在自己的家吧。

编辑/陈红

猜你喜欢

小婷外孙回老家
安全感是人生温暖的底色
回老家的路上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留守儿童的迷局
不同寻常的暑假
再回老家
坐高铁回老家
外孙的『不倒翁』
回老家
爷孙网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