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2016-12-19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马泽赵龙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创业双创考试

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马泽+赵龙庆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双创”教育改革对高校考核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断推动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试更有利于“双创”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及新要求,以期对相关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77-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深化高等学校“双创”教育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求,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等多种因素,总体上,不少高校的考试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存在着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悖的弊端,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1]。因此,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课程考试面临的问题

1.高校课程考试不及格率高与“双创”教育培养目标不适应。近年来,大学生考试成绩下降、不及格率偏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大学课程不及格率普遍高于20%,个别课程不及格率超过70%,尤其是理工科学校及专业不及格率高的现象尤为突出[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年教学情况的统计,一般不及格学生人数约占总体修读该课程学生人数的30%,学校不得不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专门的重修班,班级人数一般在百人左右,牵扯了教师相当多的精力[3]。不及格率高的原因包括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的投入少,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考试评价单一等[4,5]。由于高校课程考试不及格率高,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2.当前的考试体系与“双创”人才培养要求不适应。由于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不少高校的考试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1]。主要表现为“三缺”,即考试方式缺乏多样性,考试内容缺主观性,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现在高校考试方式仍然以笔试为主,其他考试方式为辅,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评分方式上,强化答案规范化、标准化。考试内容上,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这种考试体系,把高校教与学的活动仍然禁锢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这个圈子中,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特点,导致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6]。

二、高校考试改革建议与策略

1.转变考试观念。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是高校考试改革的推动者、实施者、参与者,考试改革必须把转变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考试观念作为突破口[7]。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理念,明确考试的目的与意义。考试只是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服务的方法。管理者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教育动态和理念,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时传达给广大教师,积极主动更新考试观念,不断推动考试改革。教师的考试观是影响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目前在岗的教师多数是在精英教育模式下,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他们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他们的考试观念,部分教师的考试观念已经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不相适应。教师应该及时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及时更新转变考试观念。教师不能以“考倒”学生为目的,更不能把考试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学生、管理者考试观念的更新是考试改革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

2.改革考试内容。现在高校考试的内容大多数仍然是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忽视能力、素质、创新因素的检测。在评分方式上,注重答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缺乏求异性、创新性意识[6]。这种考试与评分手段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考试改革应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现在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中。(1)修订考试大纲,考试的内容、题型与答案要具有主观性、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空间;(2)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增加非标准化考试内容和比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考试违纪舞弊事件的发生;(3)在评分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重要的评判指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更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构建学生想创新和能创新考评体系。

3.改革考试方式。当前高校课程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机试、口试等,笔试考试成本低、易管理、易操作、易量化、易规范,而非笔试考试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很难调动教师改变当前的考试方式。因此,考试方式的改革应以改变现有笔试考试模式为突破口,逐步推动笔试考试向非笔试转变。(1)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笔试考试成绩的比例,赋予教师控制成绩占比的权限。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通过课堂出勤情况、回答问题、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2)采用非笔试考试方式替代笔试考试。例如可以通过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报告、实验现场、项目答辩等方式取代笔试考试,也可以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考核形式的长处,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考试效果最佳化,激励学生不断巩固和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8]。

4.建立健全考试反馈机制。教师既要对试卷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又要根据卷面分数分布情况和各类题目解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检验试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题目的难易程度等客观参数。考后的总结分析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和诊断功能,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8]。考试结束后,管理部门要及时地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于不及格率高的课程,尤其是不及格率大于50%的课程,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教学委员会成员对任课教师教学、学院管理、学生学习等进行调查,分析不及格高的原因,形成结论性报告,并及时向学院、任课教师、学生反馈,对于未通过考试的学生,进行补考、重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参考文献:

[1]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93.

[2]廖慧萍,王艳琼.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3-64.

[3]陆宁.机械原理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55-156.

[4]李巍,赵凯,佟鑫,等.高校学生不及格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3,(11):218-218.

[5]刘溪.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硅谷,2008,(23):129-129.

[6]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110.

[7]王晓岚,刘恩权.高校考试改革的原则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5):131-132.

[8]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5-147.

猜你喜欢

创业双创考试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