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阶段性再探索

2016-12-19赵琼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展阶段结构

赵琼

摘 要: 在王思斌提出的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多层次、多领域嵌入性发展的结构性特征。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是一个向专业发展目标递进的过程。因此,从嵌入性发展目标的视角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专业参与、结构性融入、互惠式建构和专业互构,并分析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蕴含着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未来在国际上话语权建构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结构;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60005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变迁和转型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态势,在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一些重大转折时期的特征,这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预示着新的发展机遇。[1] 社会治理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调整群体关系的特定机制,尤其在中国当前形势下,其工作目标是使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形成共识。[2]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是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即“基础——服务型治理”[3]。

王思斌在总结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分析社会结构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张力以及社会工作从属地位的基础上,借鉴“嵌入性”概念,提出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4] 他认为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会从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弱自主性嵌入向政府—专业合作下的深度嵌入发展转变,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独特之路。[5]

实际上,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既不同于波兰尼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之间整体宏观性嵌入,也不完全等同于格兰诺维特关于具体行动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嵌入,[6-7]而是一种在体制转型条件下能动的、策略性的嵌入,即通过结构性嵌入制度环境而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战略。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嵌入主体,其嵌入目标、原则既要遵循专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又要遵循嵌入性逻辑,且嵌入过程会受到体制性结构制约。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中对嵌入的对象领域可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建构性,最终形成既有利于专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服务对象领域进步的互构性。那么,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结构特征如何界定?嵌入性发展的阶段如何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切入点。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一、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嵌入性”概念最早由Polanyi提出,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6]而Granovetter批评了“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两种倾向,提出了“嵌入性”的概念,强调社会网络结构对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来解释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7]刘世定比较了Polanyi和Granovetter的嵌入性,认为“嵌入性”视角包括“可分析性策略”和“不可分析策略”。[8]李培林认为“嵌入理论”是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挑战。[9]Brian提出“嵌入性”关系是与“保持距离型”关系相区别的,并且“嵌入性”的交换逻辑不同。[10]Sharn把“嵌入性”划分成结构、认知、政治和文化四种形式。[11]“嵌入性”曾经成为经济社会学研究热点,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12-16]

王思斌、阮曾媛琪在分析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关系基础上,将“嵌入性”概念引入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分析,认为相对于占主导地位的行政体制框架,专业社会工作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是一个嵌入发展的过程。[4]从社会工作行动者嵌入的策略出发,徐永祥认为“嵌入”概念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主观意识和行动上要自觉纳入受助对象的关系网络之中,争取最大程度获得受助对象的理解和支持。[17]熊跃根从社会工作与宏观体制之间的关系视角,提出“体制嵌入”的路径。[18]基于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现实,张昱提出社会工作实务“增量嵌入”的生成方式, 即社会工作实务首先不是在其相关性最大的部门中成规模、系统地生成和发展, 而是发生和成长于其他部门。[19]周沛区分了学理层面的“嵌入”与实务层面的“介入”。[20]

1.“嵌入性”与“自主性”

“嵌入性”与“自主性”是相对的,是针对不同的制度环境而言的。前者是指在资源配置、社会支持等方面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约束或支持),而后者则是相对独立的,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并且与其他部门可以保持相对独立平等的地位,形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王思斌认为“嵌入性”即指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实际的社会服务领域, 从事服务并得到发展的过程。由于实际社会服务在总体上是由政府主导的, 所以专业社会工作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是一个嵌入的过程。[5]这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对其发展的社会基础、制度环境的道路选择。

与此相对,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公共服务和非营利组织高度发展的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具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且政府高度重视运用社会工作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英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的社会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嵌入”与“融入”

社会领域的“嵌入”与“融入”都带有一定的建构性特征,即嵌入或者融入的主体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介入到相关领域,在内容或者形式方面发挥了某种功能。但是,“嵌入”与“融入”在结构性、过程、动机策略和逻辑方面有很大区别。第一,从结构上看,嵌入是具有一定结构性的主体进入某一框架,进入后,原主体结构不改变,其边界不会消失。而融入则有可能使原有结构分解,甚至使其边界消失。第二,从动机策略看,嵌入是一种主动的策略,需要谋划设计;而融入则有可能是被动的,或者是一种自然的渐变的过程。第三,从过程来看,嵌入是带有结构性的,嵌入的程度可以从弱嵌入到深度嵌入,但原来嵌入主体的结构仍然保持。而融入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以是非结构性的,融入是一个相对自然而渐进的过程。融入程度的差异不一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如知识、理念、关系的融入等等。第四,从逻辑来看,嵌入不仅要遵循双向的理性选择逻辑,而且还要考虑双边关系。而融入则遵循单向的适应性逻辑。

二、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结构性特征

社会治理是使利益不同的群体、甚至相互冲突的群体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从而实现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如果说,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于传统本土社会工作(行政非专业社会工作)。[5]那么,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则是要全面系统地嵌入于社会体制和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第一,专业社会工作由原来的社区嵌入和社会组织嵌入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逐渐形成社会工作的各分支专业领域,如医务社工、矫正社工、戒毒社工、司法社工、企业社工、调解社工、学校社工等等。第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合法性认同与社会认同将进一步提升。[5]第三,专业社会工作在制度、项目和服务行动三个层面的嵌入形成了新的结构性特征。

1.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格局与边界

王思斌认为从格局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实际上是考察一种位势结构, 即专业社会工作与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的地位和关系结构。[5]张昱提出增量嵌入,即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可能发生在与其他领域或部门交汇的空间。[19]史柏年认为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尤其是与社会建设、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领域。[21]因此,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边界已经超越了专业社会工作传统的服务领域,而拓展到广泛的社会服务空间,这种空间指的是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活动领域,是专业社会工作群体、政府的社会服务部门、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以及社会服务对象共同活动的领域。[3]所以,专业社会工作能够嵌入的领域一定是与相应的社会需求有着高度契合的领域。如企业社工、司法社工、医务社工、调解社工等等。

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并且社会工作通过与相应领域互动才能形成嵌入性发展。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主要嵌入于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体制之中,形成了服务型治理。

2.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层次性

王思斌、阮曾媛琪认为专业社会工应在制度体系、项目和服务行动三个层面上嵌入。如图2所示。[4]

(1)制度嵌入

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嵌入是指社会工作在国家正式制度中嵌入的形式和程度。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于宏观的社会转型、 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推进中,包括政策、法规、规划,以及立法层面的制度;具体指专门针对社会工作的政策,以及相关领域政策要求社会工作在体制中的介入程度。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2]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提出社区戒毒。[23]2011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理论。[24]2012年《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25]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26]《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27-28]这些制度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发展的合法性认同,增强了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目前强大的政府行政体制下,社会工作不可能摆脱制度环境,完全自主发展。近几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制度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合法性认同,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对社会工作提供最有力的资源。但是,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不同,社会工作在各地区、各领域获得发展的让渡空间仍然有限,在一些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深度合作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

(2)项目嵌入

项目嵌入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于社会服务体系的程度和过程。项目嵌入的程度主要是指具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社会建设、政府购买服务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服务项目立项、管理和运作的嵌入方式和嵌入程度。项目嵌入受到社会服务管理体制、相关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服务对象人群社会认同的影响。项目嵌入的动力机制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认同;二是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推进。

(3)服务行动嵌入

主要是指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服务实践,并发挥其专业优势的程度。目前,专业社会工作在帮助弱势群体、社区服务、救灾、帮助艾滋病患者康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如汶川地震救灾重建过程中,社工发挥了很大作用。服务行动嵌入的动力机制主要在于社会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社工。

根据以上分析,嵌入的格局、边界和层次共同形构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结构。这种结构性特征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是知识体系和实务方法相结合的系统嵌入;第二,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是制度、项目和行动多层次的嵌入,各层次嵌入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有所差异;第三,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应嵌入于更广泛的社会服务领域。

三、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四个阶段①

王思斌认为,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是一个过程,他从历史背景角度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工作教育恢复重建开始到1999年, 第二阶段是2000—2006年, 2006年以后是第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的自主性、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依附性功能和嵌入是一种发展上。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独特之路。[5]

笔者认为,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理论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战略框架,仅仅从历史或时间的维度来划分阶段还难以完成对整体理论体系的建构。还需要从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等维度进行学理上的进一步划分。笔者认为,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是一个向专业发展目标递进的过程。因此,根据王思斌教授关于嵌入主体与其制度环境的关系,尝试提出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划分为专业性参与、结构性融入、互惠式建构和专业互构四个阶段。在嵌入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主要任务,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这四个发展阶段共同构成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图景。

1.专业参与阶段

该阶段属于嵌入性初级阶段,是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应用阶段。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服务、救灾、帮助弱势群体等各项社会服务,体现专业优势。如在社区开展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参与救灾等等。该阶段进行的是基础性嵌入工作,主要任务是培养大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包括能够独立开展服务项目的一线社工和进行项目管理的高级社工人才,并且将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体现专业服务的优势,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阶段面临四个挑战:一是政府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合法性认同还不够,相关制度法律的配套体系不完善;二是社会成员,包括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比较低,往往将专业社会工作者当成志愿者;三是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对口就业比率较低,职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四是专业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发展进程不一致。

2.结构性融入阶段

该阶段,与专业社会工作相关的制度、政策已经形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合法性认同得到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嵌入于相关领域,以整体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角色融入相关领域,并且开始一定程度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除了基础性的社区社会服务以外,还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其他领域开展服务。如开展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社区调解,形成司法社工。[29-30]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医院和卫生系统,形成医务社工。[31]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形成企业社工等等。 [32-33]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拓展在社会服务相关领域的嵌入,并在嵌入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各个分支,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化。[34]该阶段面临三个挑战:一是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化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完善,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专业社会工作在各服务领域嵌入程度不同,如司法社工和医务社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发展较快,而企业社工发展动力不足;三是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中总体比例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尤其是在化解社会矛盾、危机预防和管理方面,一线社工比较短缺,缺乏高级管理社工人才。

3.互惠式建构阶段

该阶段,专业社会工作嵌入能够对相应领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嵌入主体对嵌入客体形成一定程度的建构,即主体对客体的知识结构、队伍结构及方法进行了重新建构。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群体在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 采取了三个策略:一是与相关部门的领导层建立良好关系,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相关的政策设计和实验, 借此自上而下地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二是参与基层的社会工作实践, 特别是在街道、居委会层次开展具体的活动,形成社会工作的生长点;三是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增强社会工作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5]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其在各领域的深度嵌入和比较完整的分支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建构具有中国话语权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自觉。该阶段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务发展,对本土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不够,尤其是对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与本土化战略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二是与国外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对话不够,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权。

4.专业互构阶段②[4]

互构是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于相关服务领域,经过双方的深度合作、相互促进,最终达到相互渗透、相互建构的形态,是嵌入的高级阶段,即嵌入主体对嵌入客体形成建构的过程中,嵌入客体也在嵌入主体中形成新的建构领域,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拓展了社会工作的服务功能。王思斌指出,互构性演化是参与合作各方在互动中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相互改变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也是参与合作各方在公共事务中寻求协调和一致的过程。这种互构性演化应该是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建立在自觉和社会工作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性行动过程。[4]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形成与政府各部门、社会服务各领域深度嵌入的新格局,由嵌入发展走向合作发展;二是建构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话语体系。该阶段面临的挑战有两个:一是社会组织发展是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专业社会工作由嵌入发展走向自主或者合作发展的社会基础;二是专业社会工作理论自觉不够,在国际上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从行动主体角度来看,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需要经历从志愿者服务到专业化服务,再到职业化服务的阶段。

专业社会工作从国外引入中国内地,历经30年的发展,在专业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依然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社会工作教育通过专业人员教育、知识生产和领导力培训等方式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35]按照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四个阶段,从专业参与到专业互构阶段,或许还需要10—20年。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环境;第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组织的发展和社会认同的提升;第三,专业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工作实务的社会效益,等等。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王思斌提出的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结构性特征。从专业发展目标递进过程的视角提出了嵌入性发展的四个阶段,即专业性参与、结构性融入、互惠式建构和专业互构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挑战。

实际上,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和概括总结,其中包含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最终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已经超越了格兰诺维特所认为的结构性嵌入,也超越了仅仅对本土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嵌入性阶段,而是嵌入于更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承载着对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探索,蕴含着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未来在国际上建构话语权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在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理论框架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比如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融合,专业社会工作由嵌入性发展到合作性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及专业社会工作由本土化向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国际化迈进,等等,都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只是在王思斌的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理论框架基础上,对嵌入性发展阶段的一个初步粗浅的探索尝试,以此来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学者的批评赐教,更期待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理论探讨中形成更加深邃的思想和更加丰硕的成果。

(感谢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教授和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启发和帮助)。

①关于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阶段,笔者曾于2016年3月11—12日在北京“中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期间与王思斌教授讨论过,王教授给予了笔者指导。

②王思斌教授认为,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不是相互冲突和排斥的, 而是在互动中相互学习, 相互建构, 其基础是更有效地服务于困难群体和社会。我们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调整、并朝向某一方向共同发展的过程称为互构性演化。

[1]李培林.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EB/OL].(2015-04-09).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5/0409/c40531-26.

[2]李强.社会治理的最终原则是什么[EB/OL].(2015-12-18).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5/1218/c352498.

[3]王思斌.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基础—服务型社会治理[J].社会工作,2014(1):3-10.

[4]王思斌,阮曾媛琪.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5):133-135.

[5]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12.

[6]POLANYI K. 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M]//MARK GRANOVETTER,RICHARD SWEDBERG. 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Colorado:Westview Press, 1992:29-51.

[7]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481-510.

[8]刘世定.嵌入性与合同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9(4):77-90.

[9]李培林.社会学理论与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

[10]BRIAN U.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35-37.

[11]SHARN Z,DIMAGGIO P. Structure of capital: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Economy[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9.

[12] 李汉林,渠敬东,夏传玲,等.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J].中国社会科学,2005(1):94-108.

[13]张春泥,刘林平.网络的差异性和求职效果——农民工利用关系求职的效果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4):138-162.

[14]丘海雄,于永慧.嵌入性与根植性——产业集群研究中两个概念的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1):175-181.

[15]王宁.消费行为的制度嵌入性——消费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纲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0-145.

[16]周雪光,赵伟,李强,等.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嵌入性与关系合同[M]//李友梅,李路路,蔡禾,等.组织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43

[17]徐永祥.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基于上海社工服务团赴川援助的实践经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18]熊跃根.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M]//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5.

[19]张昱.嵌入抑或转型: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12(33):82.

[20]周沛.谈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性”与“嵌入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4):89.

[21]史柏年.中国文化与制度背景下社会工作本质的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1(1):18-25.

[2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8).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EB/OL].(2007-12-29).http://www.gov.cn/flfg/2007-12/29/content_847311.htm.

[24]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1-11-08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gz/201111/20111100197275.shtml.

[25]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12-11-27).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211/20121100383464.shtml.

[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13-09-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30/c_117575742.htm.

[27]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

[28]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6-03-0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29]李晓凤.专业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在人民调解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09(10):4-8.

[30]杨旭.司法社工服务对我国调解制度的嵌入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4-42.

[31]刘继同.改革开放30 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社会工作,2012(1):19-25.

[32]李晓凤.企业社会工作“社区综合发展模式”的运作路径初探——以深圳某工业型社区的企业社会工作实务介入为例[J].社会工作,2012(2):13-16.

[33]高钟.中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社会工作,2012(2):8-12.

[34]文军.迈向职业化时代的中国社会工作[J].社会观察,2008(7):16-19.

[35]邓宁华.美国社会工作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6):71-73.

(文字编辑:徐朝科 责任校对:邹红)

猜你喜欢

发展阶段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创业企业阶段性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