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2016-12-19林移刚谭霞
林移刚 谭霞
摘 要: 国际社区中居民的语言障碍、法律差异及文化冲突引发了居民隔阂严重、社区认同难以建立等问题。传统社区管理中的放任自流模式、行政推动型治理模式和社区居民自治模式都无法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采取多元自治模式。通过推动多元自治模式组建,提供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建立外籍人士服务站,创新社区治理新制度;尊重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发挥社工引领作用,以志愿服务培育社区非政府组织等途径,加强和提高社区居民跨文化交流能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逐步建立社区认同,实现构建国际社区良性社会生态和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国际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60049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概念之后,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等的研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社区是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创新社区治理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在社区里形成一个个国际社区。国际社区的出现给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我国社区治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术界对国际社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区管理、治安、商业、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国际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研究更少,仅有谢瑶 [1]、高天 [2]、顾东辉[3]、李迎生[4]等对社会工作在社区融入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采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依托社会工作机构或建立外籍人士服务站,探讨社会工作在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可行性模式。
一、国际社区的定义与特征
对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讲,衡量该城市或地区国际化程度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外籍人士总人口占该地总人口的比例。统计显示,2013年常住外籍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上海为7%[5],北京为0.6%[6],但由于外籍人士具有抱团居住的特征,这些数据在城市的某些区域会高一些,有些区域要低一点。根据《浦东新区国际化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的规定,境外居民的比率大于30%才能称为国际社区。学者戴春认为,国际化社区是“社区中境外人士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社区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多样的特征,社区相应的组织制度、服务体系及社区空间环境设施具有国际标准,带有不同国家和种族背景的人士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是能够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社区。”[7]可以看出,国际社区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国际社区中境外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比例;第二,国际社区并不是一个静态发展的社区,随着境外人员的到来与离开,境外人数的数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社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社区。笔者认为,国际社区是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因为学习、生活、工作、旅游、婚姻等原因,从一个国家的社区来到另外一个国家的社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比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是重庆市外国人居住比较集中的一个社区。该社区东临重庆小镇,西与沙坪坝区(滴水岩)交界,南靠石油路街道,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辖区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红岩村社区目前拥有雍江悦庭、雍江艺庭、雍江苑、雍江翠璟等五个高档小区,现有户籍人口5 386人,其中常住外籍人士约有200人,以韩国、美国、意大利、英国人为主,部分国家,如英国、丹麦、匈牙利等国的使馆工作人员也居住在此,常住外籍人士占社区总人数的比例约37%。①尽管这个数字与上海等城市相差很远,但对重庆而言,已是外籍人士较为集中的一个社区。日益增多的外国人在为该社区注入一股多元的时尚血液的同时,也给社区的服务和治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挑战
(一)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
尽管学者们对社区治理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目前,对社区治理概念引用最多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在《社区治理》一文中,史柏年指出“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它是一个由在社区范围内的不同公私行为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公私机构、权力机关、非权力机构、社会、市场等),依据正式的强制性的法规,以及非正式的、人们愿意遵从的规范约定,通过协商谈判、资源交换、协调互动,共同对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成员福利、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8]除此之外,李文静综合俞可平、夏建中、史柏年、魏娜等学者的观点,指出“社区治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的政府、市场、居民、社会组织等行为主体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的社区规约,通过彼此的沟通、协商、谈判与资源交换等方式,共同对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以增强社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社区自身的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成员的福利,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系列行为和治理过程。”[9]从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方式多样化,与传统的社区管理有很大区别。
传统的社区管理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来推动社区工作。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着基层政府公共行政职能的工作,对社区居民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资源的链接、社区服务这些方面涉及较少。面对重庆涉外社区的形势,红岩村社区居委会对涉外社区外国居民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十分吃力,目前主要依靠物业公司,缺乏相关的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也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急需从传统的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
(二)国际社区治理的难题与困境
红岩村国际社区中居民的语言障碍、法律差异及文化冲突引发了居民隔阂严重、社区认同难以建立等问题,这对国际社区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和困境。
1.居民归属感不强
在红岩村国际社区,除了抱团居住的外籍人士以外(如韩国人),很多外籍人士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习俗等差异,这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一定的障碍,从而引发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或减少冲突,许多外籍人士不愿意融入到当地社区,部分外籍人士甚至抵触或是排斥与其他居民的交往,部分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外籍人士的主动性也不强,这非常不利于整个社区居民的融合以及居民归属感的构建。
2.居民多元需求难满足
由于国家、民族、教育程度、职业、价值观等不同,红岩村国际社区中的居民在社区中的需求也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社区的韩国居民喜欢群居生活,喜好夜生活,常常喝酒唱歌,这对其他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扰,引起其他居民的投诉和抱怨;社区的法国人非常热心和积极,但由于社区中的宣传资料大都以中英文为主,他们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的开展中,因此,希望多一些活动参与机会。这和其他外籍人士喜欢观望、不愿意被人打扰以及不愿意参与活动的态度恰恰相反。同时,红岩村国际社区的居民经济条件一般较好,他们对中国本地居民的普通需求,如免费理发、测量血压等低层次的需求不在意,他们更注重的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崇尚小资情调和高雅文化。
3.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针对外籍人士的管理,我国在1986年就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这标志着对外国人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随着来华外籍人士数量的增多,情况的复杂性加强,这部法律有了一定的滞后性。2013年7月1日,国家实施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这为当前我国外籍人士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法律依据。但是,这部法律的出台只是对外籍人士管理的一个顶层设计,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由于不同省市外籍人士的情况不同,还需进一步完善对外籍人士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
4.专业人才极为缺乏
目前我国在国际社区治理模式方面主要有单位管理、物业管理、外籍人士参与社区管理、政府主导这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都较高,比如语言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法律法规熟知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这样的国际社区较少,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而能够较好处理相关事务的专业人才又大多集中在某些发达城市的国际社区,而中西部国际社区的专业人才却极为缺乏,这给红岩村国际社区矛盾的解决、社区的融合带来极大的困扰。
三、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力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10]国际社区中的外籍人士对我国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并不愿意和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交集。但社会工作作为国际上国际社区以及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常见手段,为外籍人士的熟悉和信任,对社会工作的方式易于和乐于接受。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提供服务,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组织力量的支持和肯定。
2.是解决我国国际社区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推动基层社会建设和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推动,到中国来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这给目前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带来巨大的压力。外籍人士聚居的国际化社区也逐步成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创新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社会工作机构作为非政府组织,不具备国家行政色彩,没有强制性,也不带有目的性,更易于被外籍人士接受和信任,在解决国际社区问题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的治理,是解决国际社区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3.是创新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之一
我国目前对国际社区的治理,主要是在原有单位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再在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加入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并在上海探索借助外籍人士加入居委会的方式创新国际社区治理的模式。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居委会这一组织在国际社区内存在的合理合法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这样的一种方式也只是暂时在局部国际社区进行试点。
针对目前社区治理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情况,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治理方面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同。比如王思斌指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是服务型治理,即通过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而参与社会治理。”[11]周昌祥认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就是以服务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12]而在国际上,将社会工作引入社区治理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将社会工作引入国际社区治理,有助于国际社区传统治理模式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际社区发展的新路径。
(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国际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适应性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其理念与方法在社区治理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在国外的社区治理以及在国内的社区发展中具有与政府行政化色彩不一样的优势和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际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认可度较高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3]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从“一种与慈善事业相联系的、由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向穷人提供社会支持的方法和手段”转变“成为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方法与社会制度”[14]。社会工作在国外的发展壮大中,其理念和方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国外居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成,社会工作已然成为国际上社区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将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我国国际社区治理中,更容易让外籍人士接受和信任。
2.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解决国际社区治理困惑的优势与可能性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香港地区以及西方国家利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实例可以为我国国际社区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如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将社会工作理念与当地社区工作实际相结合,在社区倡导“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工作理念,通过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大社区建设经费,建设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来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的需求,实现不同居民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社区治理方式对我国内地国际社区治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操作性,使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有例可循”。上海和北京的部分国际社区也已展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工作,在许多国际社区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站或外籍人士服务站。这为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提供了可能。
其次,在学术上,尽管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的理论较少,但已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如叶南客认为,可以推行“以政府开展福利性社区服务、专职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性社区服务、第三部门即非盈利机构开展公益性社区服务、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其他私人机构开展市场化社区服务”[15]的专业运作模式,让国际社区居民接受这种服务模式。李莉、章君凤认为,“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的理念一致,即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和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以其特定的专业功能为实现社区的协同治理提供了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保障,提出从机构介入、人才介入、方法介入三个方面介入社区治理。”[16]
最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区别于传统的居委会“行政式”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可以调动国际社区居民自治的主动性,满足国际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推动国际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模式与路径创新
(一)对已有国际社区治理模式的评析
从居民来源来看,国际社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居民来源地相对集中,如北京的望京街道的外籍人士就以韩国人为主;另一类是各国人士混居的社区,这是大多数国际社区的类型,也是目前红岩村社区所处的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来进行划分的,结合我国目前国际社区的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四类。
1.单位管理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国际社区由一单位进行投资建设,在居民入住之后,有该建设公司成立相应部门负责对该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管理。如上海中芯花园国际社区,该国际社区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上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并负责管理,完全面向内部员工。该公司2003年拥有员工3 500多名,其中台湾居民占70%,外籍人士占10%,大陆居民占20%。②
2.物业管理模式
物业管理模式大多数由社会招标或开发商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有的物业公司甚至采取酒店式管理方式,物业和住户间是一种类似酒店与客人的关系。由于国际社区的居民大多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支付高额租金入住国际社区,因而能够享有物业公司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这种商业化运作的物业公司,遵循市场化的运作规律,一般只对业主负责。[17]这种管理方式,疏离了政府的行政管理与服务范围,对社区的管理出现盲区,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面临一定的隐患。
3.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模式
该模式通过吸纳外籍人士成为居委会成员中的一员而参与到社区事务管理中来。如2002年,浦东新区选取“仁恒滨江”国际社区作为试点,在政府的指导下,梅园街道的行政力量接入国际社区,以党支部的成立为先行,筹建居民委员会,并选取两位外籍人士作为小区居委会委员。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外籍人士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使得居委会进入国际社区的治理中,提高国际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推进国际社区的民主自治,加强对国际社区的管理,实现政府与国际社区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从而达到政府有效治理的目的。
4.政府主导模式
“当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时,政府对社区的干预就变得直接和具体,这种模式可以成为政府主导模式。”[18]这种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政府可以主导社区建设的所有工作。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国际社区是这方面的代表,其在社区治理中的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将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具有直接管理权,干预作用较强,并在社区设立许多派出机构。如北京市朝阳区实行两级为民服务体系,在街道设立“为民服务大厅”,在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站”。二是构建组织联合会,采用委托式经营、项目化管理模式,不断探索社会协同工作机制与社区服务项目的社会化运作模式。[19]三是由于长期处于政府主导模式的治理下,居民已经习惯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因此对社区治理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四是社会组织的作用有限。社会组织是社会动员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有限。如在朝阳社区有韩国人联合会、台湾同乡会等民间组织,但如何通过社区民间组织与其交流,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以上四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对推动我国国际社区的治理与服务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但各个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单位管理模式中的中芯花园国际社区,随着中芯职工的流动和房产的交易,购房入住居民对社区管理的诉求日益迫切,已于2014年由张江镇政府主动接管了该社区,并建立了中芯花园社工站。物业管理模式疏离了政府的行政管理与服务范围,对社区的管理出现盲区,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面临一定的隐患。针对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有关专家见仁见智,观点不尽相同,有赞成,也有质疑外国人是否具有参与居委会选举的权利,等等,没有获得广大学者和专家的一致赞成和认可。而政府主导模式,由于传统街道—居委会体制的存在,使得居委会与街道在多年发展中,形成路径依赖,极大地影响了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同时,由于国际社区中的外籍居民对中国的居委会缺乏了解,不愿意进入居委会的管辖范围,这给国际社区的建设也带来很大难题。
因此,随着国际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环境日益复杂,再加上国际社区中居民的语言障碍、法律差异及文化冲突引发了居民隔阂严重、社区认同难以建立等问题,探索国际社区新的治理与服务的模式与路径,是一个迫在眉睫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课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模式选择
现代社区治理理念认为,良好的社区治理必须由依赖于某一组织的一元化治理模式转型为多元化治理模式。在国际社区治理中,原有模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行政化和缺乏活力,单纯依靠单位、物管公司或是政府这种带有行政性色彩的组织对国际社区进行治理不可能真正实现治理与服务的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形式和管理能力都显得单一和落后,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探讨中的关键因素。需要结合原有的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以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根据红岩村国际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元自治模式。
多元自治模式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在红岩村国际社区构建由社区居委会、物管公司、派出所、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业主委员会等多元主体组成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团队,共同对红岩村国际社区提供行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等多元服务。多元自治模式的核心在于自治,因此,在红岩村国际社区的多元自治模式中,自治团队中政府对社区的政策、事务由化龙桥街道办委派相关人员,在团队中代表政府的利益;社区居民方面的本地居民代表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推荐和居民推举出来,代表本地居民的利益;外籍人士代表由外籍人士自我选择和推举代表,代表外籍人士的利益;物管公司方面则由物管公司指派相关负责人代表物管公司的利益;社区社会工作者则作为独立人士参与,代表理性与公平。这种多元自治模式,既区别于政府、物管公司、单位的治理,又能够公平地兼顾各相关主体的利益,是国际社区值得考虑的、合理的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
(三)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路径选择
为更好地应对红岩村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在多元自治模式的指导下,设计相应的红岩村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相关路径及策略。
1.推动多元自治模式组建,提供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
推动多元自治模式的组建和落实。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三方机构,利用社会工作资源链接和整合的优势,将涉及社区自治的利益主体召集起来。红岩村国际社区就是将街道办社区科、社区居委会、派出所、渝中区出入境管理支队、上海丰诚物业管理公司、重庆外服公司、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召集起来召开相关联席会,确定各个利益主体的责任和分工,并在各利益主体民主选举的原则下,最终选出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多元自治模式的领导团队,以便统筹安排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组建和落实好多元自治模式之后,各利益主体在自治领导团队的带领下,集中在红岩村社区办公大楼统一办公,合理分工,有机协作,为红岩村国际社区提供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便捷地为社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等多元服务。
2.建立外籍人士服务站,创新社区治理新制度
红岩村国际社区配套设施完善、高档,社区管理较为严格,社区居委会和其他政府机构自上而下的行政式命令或走访上门式制度在该社区难以实现。而国外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十分熟知和认同,在红岩村国际社区设置外籍人士服务站,更能便捷、高效地推动各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因此,红岩村国际社区在资源整合和链接的基础上,组建了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该服务站作为重庆市首家外籍人士服务站,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和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在重庆市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设立的一个以外籍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站。该服务站发挥四川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的优势,建立起一支精通英、法、日、意大利、德、韩等多语种的国际志愿者队伍。同时,该服务站整合了社区中已有的资源,如社区居委会、派出所、渝中区出入境、物管公司、重庆外服公司等。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一方面,牵头组织多元自治模式的组建和设置,统筹各职能部门工作,整合社区资源为外籍人士提供多项服务,满足外籍人士在国际社区的教育、医疗、购物、法律、婚姻等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政府和外籍人士之间起着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将外籍人士的需求反馈给政府机关,同时又将政府的相应法律政策宣传给外籍人士,实现政府对外籍人士信息的精准掌握以及实现整个国际社区的治理与服务目标。
3.尊重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
红岩村国际社区的居民有本国的,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外籍人士。各个国家的人士在语言、风俗、生活方式、作息习惯等方面各有差异,如欧美国家的外籍人士喜欢安全、宁静的生活环境;日韩国家的外籍人士却喜欢聚集、热闹;中国居民喜欢凑热闹,热情好客,但在自己已习惯的环境中不喜欢更多的人打扰和参与,等等。外籍人士来到中国这个新的环境中,他们一方面会保留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另外一方面也会适应新的社会与文化环境。1996年8月,美国社会工作协会会员通过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守则中指出:“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文化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的影响功能,必须认知到所有文化的存在与力量。社会工作者应具备案主文化背景的知识基础,并在提供服务时,能展现对案主文化的敏感性,能主动分辨出不同人群和文化族群间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应透过教育并致力于了解社会多元文化的本质,以及关于人种、族群、国籍、肤色、性别、性倾向、年龄、婚姻状况、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或身心障碍的压迫问题。”[20]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红岩村国际社区的治理与服务中,开展了大量的需求调查,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尊重各国居民的差异化,开展各方面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外籍人士对所居住社区的认同感,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共融。
4.发挥社工引领作用,以志愿服务培育社区非政府组织
国际社区作为我国一个新兴发展的产物,其如何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红岩村国际社区作为重庆一个比较突出和特别的国际社区,如何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融合、社区居民的交流、志愿组织的培育等,必须借力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成立以专业社工为核心的各种志愿者组织。目前,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已在红岩村国际社区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社区语言服务志愿者队伍、社区中外书法协会队伍、社区中外乒乓球友好交流队伍、社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社区居民睦邻友好互助小组队伍等。通过这些志愿队伍的构建、志愿精神的培训、志愿服务的组织策划,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居民加入志愿者,志愿者服务居民”的志愿者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外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有效推动国际社区多元自治模式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五、结束语
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方法以及在外籍人士心中的高认同度,决定了社会工作在介入国际社区治理与服务中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通过推动多元自治模式组建,提供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建立外籍人士服务站,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在发挥社工的引领作用下,以志愿服务培育社区非政府组织等途径,可以解决国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地为外籍人士提供多元文化需求,促进整个社区多元主体的自治,实现构建国际社区良性社会生态和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的目标。
①②数据由作者调研所得。
[1]谢瑶.国际型社区境外人士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无锡新区长江社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2]高天.社会工作在国际化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探讨——以成都国际化社区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顾东辉.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同构演绎[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3):11.
[4]李迎生.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3):23.
[5]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402/27/t20140227_2386439_3.shtml.
[6]北京去年常住人口达2 1148万,外来人口占四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6/18/c_1111202979.htm.
[7]戴春.社会融入:上海国际化社区建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
[8]史柏年.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62.
[9]李文静.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1001-23559207.html。
[11]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其贡献——对服务性治理的再理解[J].社会治理,2015(1):49.
[12]周昌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以服务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4(2):26.
[1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14]徐永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J].河北学刊,2007(3):67.
[15]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中外城市研究丛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2.
[16]李莉,张君凤.社区协同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机构与方法介入[J].学习与实践,2012(10):91.
[17]叶国标.警方无权进入 外籍社区成了新的“东交民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3-11/19/content_1185702.htm.
[18]华峰.国际化社区的出现与应对[J].学海,2013(1):42.
[19]王名,杨丽.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1(4):65.
[20]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577-578.
(文字编辑:王香丽 责任校对:徐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