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教职工羽毛球常见运动损伤成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2016-12-19吴加弘袁空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池州教职工羽毛球

吴加弘,袁空军

(池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安徽省高校教职工羽毛球常见运动损伤成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吴加弘,袁空军

(池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5所高校近200名参与羽毛球锻炼的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羽毛球损伤人数较多,损伤高发部位主要有脚踝手腕、肩袖手肘、膝盖、腰部跟腱.尤其膝盖、腰部和跟腱等部位,一旦受伤,治疗时间相当长、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各年龄段爱好羽毛球的教职工的各种损伤发生原因及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对防治羽毛球运动给广大教职工带来的身体损伤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职工;羽毛球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分别是池州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蚌埠医学院和淮北师范大学5所大学参加习毛球锻炼的教职工.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组织5所高校练习羽毛球的部分教职工,按问卷要求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文献资料法.查阅池州学院馆藏文献、中英文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3]

数理分析法.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使用EXCEL 2010录入,并用SAS6.12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理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被调查对象情况概述

本研究对象为安徽省5所高校参与羽毛球锻炼教职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有效率91%.其中参与调查的男性教职工114人,为总人数的57%;女性教职工86人,占总人数的43%.平均年龄41.8岁,平均球龄4.7年.发生过羽毛球运动损伤的为107人,占比53.5%,受伤主要部位为膝、肩、腰和踝腕关节.

2.2 被调查对象具体分析

(1)教职工年龄及性别构成分析(见表1).数据统计显示: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年龄跨度43岁,显示教职工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年龄跨度大,羽毛球适合老中青不同人群运动.参与羽毛球运动男教职工人数为114人,女教职工86人,总数200人,男女性别比分别为57%和43%,这与高校教职工性别比大体相当,说明羽毛球在高校男女教职工中有着相当的受欢迎程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参与人群中最多的是40~49岁中年阶段,占比33.5%,此阶段的教职工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数比例和健身动力最大,分析原因主要是该阶段子女大多进入大学,无教育负担,且此阶段大多数人已经出现了身体上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更迫切.40岁以下年龄段,随着年龄的降低,参与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教科研任务重,教育孩子、家务负担重、健康意识不够强烈因素所致.5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大,参与比也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和中老年人年龄增大,体适能下降、疾病缠身,转变锻炼方式等原因有关.

表1 教职工年龄构成情况

(1)教职工球龄及性别构成分析(见表2).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教职工平均球龄4.7年.其中4~9年占比多达34%,这一球龄段人群主要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1年以下球龄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10年以上球龄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教职工中.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各个年龄段都有初学者,年龄越低初学者越多.此次调查还发现了8名20年以上球龄的资深羽毛球爱好者.

表2 教职工球龄构成情况

表3 教职工损伤部位分布

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教职工羽毛球运动受伤最多的是各关节部位.总体统计数据显示羽毛球损伤前四位是肌肉拉伤(15.5%)、膝关节扭伤(13.5%)、踝关节扭伤(13%)、肩关节拉伤(12.7%).数据还显示,男女损伤的原因和部位也有部分差别(见表3).男性损伤最高的前四项为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主要是男性在运动过程中弹跳发力过猛,动作幅度过大所致.女性损伤最高的前四项为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和肩关节.主要原因是女性四肢小肌群力量偏弱,易使踝、腕、肩关节扭伤,另外女性体脂比过大,也易导致膝关节受伤.

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教职工羽毛球运动受伤最多的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35.4%).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容易导致各关节的扭伤.其次是热身准备活动不足(24.1%),准备活动不足情况下,人体关节僵化,肌肉僵硬,肌腱缺乏弹性,运动容易导致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肌腱断裂等损伤.再次是运动负荷过大(19%),负荷过大包括两种情况.①运动时间过长,累计负荷过大,易造成劳损;②单次用力过大,超过肌肉或关节的最大阈值,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或肌腱断裂等损伤.最后两位是场地器材和身体素质原因,场地不平整,器材不合格,自身身体素质下降等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见表4).

表4 损伤原因构成情况

表5 球龄与受伤情况分布

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教职工羽毛球运动受伤最多的球龄段是1~3年(38%).此阶段是羽毛球技术提升阶段,动作要求精益求精,后场高远,前场扣杀,动作幅度及发力越来越大,如果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大力扣杀或打后场高远球就会导致肩袖或膝关节损伤.次高阶段是4~9年段(29.1%),此阶段损伤大多是陈旧性的老伤,对损伤的防护措施一般比较到位,腰膝护具都是此阶段爱好者的羽毛球标配器材.再次是1年以下球龄阶段(25.3%),此阶段是动作的学习期,各种不正确的动作技术,易导致各关节的扭伤和肌肉拉伤,多为新伤急性期.最后是10年和20年以上阶段(6.3%、1.3%)(见表5),此阶段受伤率很低,主要是陈旧性老伤,保护得当,对正常运动没有大碍.

数据统计显示:羽毛球受伤与年龄段没有必然联系,各年龄段都有受伤,羽毛球受伤主要和球龄有关.随着球龄的增加,技术动作的成熟,受伤有一定的递进和传导规律,受伤总是先由踝腕→膝肘→髋肩→腰部发展现象.即先末端后躯干的趋势,这与羽毛球发力循序有正向关联.性别上也有一定差异,即男性比女性受伤比例高,程度重.男性肌肉拉伤多,女性小关节受伤多,这也与男性发力习惯和女性小肌群力量偏弱有关系.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动损伤给广大参与羽毛球爱好的教职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仅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严重影响羽毛球运动参与兴趣,不利于羽毛球运动在高校教职工中的普及和开展.

(2)安徽省教职工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较高.3年以下球龄者,多为急性损伤,损伤以轻中度扭伤为主;3年以上球龄者多为陈旧伤及部分肌肉拉伤为主.

(3)教职工羽毛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准备活动不做或不足、用力过猛动作幅度过大、场地器材不安全等因素.

(4)运动受伤最多的依次是膝、踝、肩、腰、腕五个关节部位.

3.2 建议

(1)凡事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运动损伤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科学预防运动损伤发生.我们事前要充分做好羽毛球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运动损伤发生之前做到有备无患,运动损伤发生时也能做到正确应对.[4-5]

(2)运动前积极做好针对性准备活动,运动后主动进行身体放松活动.积极主动正确的羽毛球专项准备活动,可以迅速预热机体,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运动后主动放松,可以加快运动疲劳的消除,利于机体恢复.

(3)全面锻炼身体素质,加强身体各易伤部位专项练习,适当练习机体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增加机体适应性耐力练习,注重机体各关节柔韧性练习.羽毛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特别是腕、踝和膝关节的损伤最严重,要想打好羽毛球,必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重点锻炼易损部位”.[6]

(4)正确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遵循“循序渐进”练习原则,学习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正确的羽毛球动作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尤其对上肢手臂的保护.羽毛球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动作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对技术的掌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否则错误的动作一旦成型,就很难改正,对机体会造成持续性的损伤.

(5)均衡运动膳食,合理补充营养物质.运动过程中机体大量消耗储存的水分、无机盐及糖分等营养物质,运动后必须得到及时足量的补充.防止机体因缺乏水、无机盐等出现电解质紊乱而产生的机体疲劳.

(6)加强自我医务监督,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羽毛球是一项运动技术和运动强度都很高的运动,不当的技术动作和欠佳的身体状况都会造成运动损伤.人体的机能状况一直处在波动之中,不是每次运动时都处在巅峰之上,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加强自我医务监督,随时调整自我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终止运动,以免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

(7)引入专业羽毛球教练,学习专业羽毛球知识和动作,提高羽毛球学习兴趣.高校有自己的专业羽毛球教练,这是高校羽毛球运动的一大专业优势.学校工会在组织羽毛球运动的时候,可以聘请专业羽毛球教师作为教职工运动协会的指导教练.优势:①给教职工羽毛球爱好者传授专业的羽毛球场地及比赛规则;②给教职工羽毛球爱好者教授专业的羽毛球动作、技术及战术配合;③给教职工羽毛球爱好者传授专业的羽毛球损伤预防及康复知识;④专业羽毛球教练的加入,可以极大提高羽毛球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和练习质量,提高羽毛球技战术水平,吸引更多教职工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

(8)改善体育设施,创造良好环境,注意场地状况.羽毛球运动需要在场地上快速移动,为了避免因场地器材不好而出现的膝踝损伤;我们不要在坑洼不平、粗糙有杂物或湿滑的情况下运动,应选择合适的鞋子、球拍和安全护具,加强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发生.

[1]秦宇阳.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59-61.

[2]王铁伟,杨卓.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2008(03):105-106.

[3]朱智敏.海南省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9):10-11.

[4]李晓霞.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4):96-97.

[5]杨斌.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问题探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2(01):74-75.

[6]王广羽.简析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与预防[J].运动,2014(07):42-43.

(责任编辑:王前)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8.040

2015-05-27

池州学院人文重点项目(2015RWZ017)

吴加弘,男,安徽池州人,讲师.

G804

A

1008-7974(2016)04-0135-03

猜你喜欢

池州教职工羽毛球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羽毛球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羽毛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飞行的羽毛球
池州印象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