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治疗策略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2016-12-18李想才简航宇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516100

北方药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罗华淋巴瘤抗原

李想才 简航宇(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 博罗 516100)

·综述·

生物治疗策略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李想才简航宇(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516100)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方法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限,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近几十年来,随着免疫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生物治疗策略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用蛋白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等生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远期生存期。本文现针对生物治疗策略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简略的综述。

恶性淋巴瘤 生物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

统计数据显示[1],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近30年内的发病率提高了1倍左右,NHL发病率的迅速增长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环境污染、HIV感染、人口老龄化等。一项前瞻性实验研究显示,在侵袭性NHL治疗方案中,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化疗方案与之前的第二、三代化疗方案比较,生存优势并不显著,反而毒性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对恶性淋巴瘤采用传统化疗药物已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另辟蹊径,探寻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随着免疫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抗癌药物也从过去的“细胞毒性攻击”逐渐向“非细胞毒性调节”转变。

1 主动免疫治疗

所谓的主动免疫治疗,就是指在宿主的诱导下,机体自动产生的一种拮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主动免疫治疗以疫苗接种为主,对于治疗后仅有较小残余病灶者以及肿瘤缓解期病例,进行疫苗接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主动免疫治疗常用的疫苗有DNA疫苗、独特型疫苗、树突细胞(DC)疫苗3类。
1.1 DNA疫苗:此类疫苗具有制备简单的优点,广受临床关注。DNA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编码蛋白质,直接将编码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即可制成肿瘤疫苗。将疫苗注入人体,会产生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现阶段关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的DNA疫苗研究,以B细胞淋巴瘤居多,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1.2 DC疫苗:树突细胞是生物学领域公认的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树突细胞可表达MHC分子(Ⅰ、Ⅱ类及刺激分子),所以可活化毒T细胞,呈递特异抗原,经体外肿瘤抗原孵育,再输注到患者体内,即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2]。
1.3独特型疫苗:在淋巴瘤表面,有一种独特型抗原,具有良好的自身免疫作用,可作为主动免疫治疗中的特异性肿瘤抗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杀灭残留癌细胞,以治愈淋巴癌。抗独特型抗体是在独特性抗体(IdAb)诱导下产生的,具有抗原替代作用,可诱导产生免疫应答。国外有文献报道[3],这种独特型疫苗可诱导产生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和特异性抗体,临床研究证实,应
用该疫苗治疗化疗后滤泡性淋巴瘤,具有明显的疗效。

2 被动免疫治疗

2.1免疫放射疗法:基本上所有的B细胞会表达CD20。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用于免疫放射治疗的药物有2种:Bexxar、Zevalin,CD20是二者共同的标识抗体。其中Zevalin是一种免疫螯合物,有效成分为鼠源性抗CD20抗体,该药物也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最常用的放射免疫药物。Zevalin是利用射线杀灭癌细胞的,在进入人体后,可与肿瘤表面抗原结合直接产生作用,对内部血供差、体积较大的肿物仍有显著效果。比起单用美罗华,Zevalin发出的粒子的穿透力更强,所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更强。对于化疗后复发的、美罗华难治愈的、CD20阳性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FL),临床多应用Bexxar进行免疫放射治疗。Bexxar可引起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有过烷化剂应用史者,还可能发生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在应用该药物前,必须对骨髓情况进行评价,对于骨髓功能不良或癌细胞侵犯骨髓>25%者,均不建议应用Bexxar或Zevalin进行治疗。

2.2单克隆抗体疗法

2.2.1抗CD20抗体:美罗华(即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不会引发人抗鼠抗体。FAD(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1997年批准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CD20阳性的滤泡性或低度恶性B细胞NHL,该药物也是首个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4]。美罗华的抗肿瘤机制为:补体依赖性杀伤作用(CDC)、抗体依赖性杀伤作用(ADCC)、化疗增敏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临床研究显示[5],对难治性、复发性FL采用美罗华进行治疗,对bcl-2基因重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学层面的总缓解率达48%,6%为完全缓解,中位肿瘤进展期12个月,再次应用美罗华治疗复发者,缓解率仍较高(40%),中位肿瘤进展期为17个月。另外,国外还有研究显示,对复发性CD20阳性各亚型HD(霍奇金氏病)患者、淋巴细胞主型HD患者应用美罗华均有效。

2.2.2抗CD22抗体:在肿瘤B细胞及正常B细胞中,均有广泛的CD22抗原表达,抗CD22抗体是对针对CD22抗原的人源性IgG(免疫球蛋白G)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主要对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淋巴瘤产生抗肿瘤效应。对于耐美罗华的淋巴瘤,抗CD22抗体有效。单用抗CD22抗体或与美罗华联用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侵袭性、惰性NHL,均具有显著的疗效,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2.3抗CD52抗体:在正常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恶性淋巴细胞中,CD52均有高表达,但在造血干细胞中无表达。该抗体是一种针对CD52抗原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早在2001年,抗CD52抗体就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关于抗CD52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阐释,在体外作用方面,该抗体与美罗华较为相似。该抗体对脾脏、骨髓、血液病变的疗效尤为显著,但对淋巴结病变的疗效相对较差。有研究显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抗CD52抗体治疗的有效率达33%。乏力、腹泻、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低血压、皮疹、畏寒、发热等,均是应用抗CD52抗体后的常见副反应。

3 过继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治疗,是指取有肿瘤免疫力的供者的淋巴细胞,输送至肿瘤患者体中,或者取患者免疫细胞,经体外活化增生后送入体内,从而让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6]。按照细胞抗原特异性,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非特异性过继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包括:细胞因子诱导杀伤作用(CIK)、淋巴因子杀伤作用(LAK)、自然杀伤T细胞作用;特异性过继免疫疗法主要为利用人脾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国外有研究,将EBV阳性HL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EBV CTL静脉注射,另外一组进行氟达拉滨化疗,化疗3d后给予EBV CTL(EB病毒特异性CTL)静脉注射,结果表明前一组在用药后21个月内均未发现新病灶,后一组病情也有明显缓解,病情无进展维持7个月1例,这说明对EBV阳性HL者进行免疫治疗,是显著有效的。

4 靶向治疗

在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靶向治疗药物对癌细胞的起效更早,对正常细胞的作用较少,所以在减少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Bcl-2是一种抗凋亡分子,在多种肿瘤获得性耐药株及天然耐药株的形成中,bcl-2均发挥重要作用[7]。在多种T细胞淋巴瘤标本中,均可检出bcl-2呈高表达,有临床研究显示,对难治性、复发性T细胞淋巴瘤且有较好耐受性的患者实施bcl-2靶向基因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疗效明显优于未实施化疗者,与美罗华联用,效果更佳。

5 总结

恶性淋巴瘤的种类繁多,临床亚型的临床表现各异,所以在选择生物治疗策略时,应根据不同的亚型分类,采取治疗方式,同时结合预后、病情等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文钦,李忠俊,张曦,等.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中心的序贯疗法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 (1):21-22.

[2]刘彬,张秀华,平涛,等.恶性淋巴瘤的生物治疗策略[J].药学进展,2012,36(5):207-215.

[3]张曦,陈幸华.生物治疗——血液肿瘤治疗的新模式[J].重庆医学,2010,39(14):1785-1786.

[4]杨雷,龚玉萍,杨曦,等.恶性淋巴瘤1126例临床特点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10,19(5):290-292.

[5]郭亚男,郭俊明.microRNA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72-1376.

[6]刘玉琳,王强.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临床反应差异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18):2164-2166.

[7]李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生长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4):441-447.

R733.1

A

1672-8351(2016)02-0127-02

猜你喜欢

美罗华淋巴瘤抗原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认识儿童淋巴瘤
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弥散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10例成人原发干燥综合症合并血小板减少应用美罗华治疗的护理体会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