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2016-12-18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绥芬河157399
张 杰(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绥芬河 15739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张杰(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绥芬河 157399)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该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目前临床中多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然而因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的影响,造成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使用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甚理想[1]。本研究选择13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3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住院患儿分为两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4±0.8)岁;病程10~72h,平均病程(34.5±4.5)h。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1±0.9)岁;病程12~72h,平均病程(35.0±4.2)h。临床主要表现为:①伴有鼻塞、发热、咽痛等症状,部分患儿伴呕吐、腹痛等表现;②血常规:WBC计数>10.0×109/L,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体温高于38.0℃;②伴有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③咽部黏膜、扁桃体充血,有渗出物但不出血;④WBC计数>10.0×109/L。排除标准:①伴脓毒症、免疫缺陷等疾病;②伴有慢性疾病;③有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史。
1.3方法: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以每天15mg/kg的剂量给药,3次/d,连续治疗一周。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00mg:28.5mg)进行治疗。2岁<年龄<7岁:每次1片;7岁<年龄<13岁:每次1.5片,2次/d,连续治疗一周。病原菌的检测:将其脓性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中,在35℃条件下,置于8%CO2中培养20h。鉴定病原菌并行药物敏感实验。
1.4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热退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等指标;②治疗有效率;③不良反应情况。
1.5评判标准:①显效:发热、咽痛、扁桃腺脓性分泌物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充血消退;②有效:发热、咽痛、扁桃腺脓性分泌物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比较、计量资料分别采用(±s)表示、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研究:观察组热退时间(2.48±0.56d)、脓点消失时间(3.75±0.71d)、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3.81±0.88d)、咽痛缓解时间(2.07±0.66d)及住院时间(4.27±0.6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7±1.01d)、(5.03±0.98d)、(5.22±1.23d)、(4.66±2.54d)、(6.03±1.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消化道反应、2例皮肤过敏、1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对照组出现1例消化道反应、2例皮肤过敏、1例白细胞减少、1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导致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等。由于临床中抗生素过度使用,造成耐药菌株增加,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阿莫西林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整体疗效较为满意,然而如今78%引起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菌株已对阿莫西林耐药[2],所以有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对于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小儿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复合制剂,是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7∶1比例混合而成的。前者属于广谱抗菌药,它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后者与青霉素化学结构较为相似,可与大部分β-内酰胺酶密切结合,从而抑制细菌形成β-内酰胺酶,最终导致大多数细菌失活。有关研究资料发现[3],克拉维酸钾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葡菌等病原菌。另外克拉维酸钾可避免阿莫西林受到β-内酰胺酶影响而被破坏,明显提高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减少了细菌耐药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基本不受胃酸影响,吸收效果好,同时可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增强了药物的疗效。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1]曹阳,李筑英,张国,等.413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及药敏分析[J].国际儿童学杂志,2013,40(1):107-108.
[2]韩振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窗体顶端序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54.
[3]邓爱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众生片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0):56-57.
R766.18
B
1672-8351(2016)02-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