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下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6-12-17张天宝侯鹏高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解剖学建构主义建构

张天宝,陈 斌,侯鹏高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安徽 宿州234000)

建构主义理论下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天宝,陈 斌,侯鹏高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安徽 宿州234000)

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和教学观指导下,进行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优化解剖学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等方法,培养学习者对解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教改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解剖学;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经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Kohlberg)、斯腾伯格(Stenberg)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使该理论趋于完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该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主动学习、重视学习质量,更加接近学习的实质[1]。目前,该理论在美国医学院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教学中广泛应用,大有取代传统讲演式教学之势。众所周知,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其他医学相关课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恰好与此相反,我们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解剖学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主要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2]。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2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讲演式的教学方式,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课堂上采取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差。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教学轻学习,重理论轻实验,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由此造成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缺乏合作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构主义理论下教改的具体实施方法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毗邻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医学基础学科,属形态学范畴。解剖学与临床各学科之间关系密切,被称为桥梁学科,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本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环境,对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3.1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重新对解剖学内容进行优化筛检,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精讲,有些内容略讲或不讲,留给学生课下自学。

在运动系统中详细介绍由骨或肌在体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即所谓的体表标志,在临床外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在消化系统中详细讲解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麦氏点)与胆囊底在体表的投影,与临床腹部外科联系紧密;在脉管系统解剖中,重点讲授临床常用的动静脉,如头臂动脉、颈动脉、肱动脉、手背静脉网、锁骨下静脉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成为一系列“靶问题”,每一个“靶问题”都与学习主题相关[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问题和相关实例。

3.2 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对建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情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这一原则,我们建构的学习情境包括:学习团队的组建、各种教学资料(影音、视听资料,示教标本、模型等)的应用、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等方法,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解剖学学习氛围,增加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构建学习情境。

3.2.1 组建学习团队 学习团队的组建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中心环节。学习团队即学习小组,按照每6~8人为1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分组,其任务包括查阅学习主题的相关资料、演示和论证解剖过程、具体实施解剖、归纳总结解剖内容、小组间讨论、示范、讲解等。这样学生就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实现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立学习团队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解剖学专业教育,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

3.2.2 教学资料的应用 首先,为营造学习情境,再现临床环境,我们在密切联系临床学习主题的基础上配以临床影音资料。例如,播放相关解剖部位的手术教学录像、相关解剖部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等。这些资料能增加医院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对学习的主动建构。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配备良好的示教标本,标本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一副结构完整、暴露清楚的人体标本,有利于展示人体结构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是无语体师。

3.2.3 开放解剖实验室 解剖学属形态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联系才能学好。开放解剖实验室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好解剖学的关键环节。由于解剖学课时有限,仅用实验课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利用节假日、周末、晚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开放解剖室、人体标本陈列室、模型室,由小组长带队利用课余时间到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实验室开放在管理上采用学生事先申请和教师值班的方式,通过开放解剖学实验室,保证了学生模型辨认、结构观察、标本解剖和小组间示范讲解的有效进行。

3.2.4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处于辅助地位。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限于课堂,通过网络、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如何构造解剖学学习的情景,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是解剖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授课教师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其指导作用是围绕解剖小组的工作内容展开的。课前解剖小组查阅学习主题、论证解剖过程、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资料,课后及时总结归纳,都需要能够获得解剖学知识的方便途径。我们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把人体结构的视频、图像、声音等影音资料放在校园网精品课程区,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为学生学习解剖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3 团结协作探索 学习小组需要组员团结协作,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力[4]。小组成员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对解剖学知识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环境,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这样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交互作用,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意义建构。

3.4 总结交流讨论 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对目标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其余成员可进行补充发言,教师对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归纳整理,总结“靶问题”答案,归纳人体结构的特征,深化意义建构并形成知识体系。在总结、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可能简单甚至错误,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以一种鼓励、支持、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理解。如在讲解胃的形态和结构时,学生提出“人的胃为什么不能像食草动物的胃能够进行反刍?”。教师对待此类学生的提问,首先要给予肯定,表扬学生爱动脑的良好习惯,然后再给予学生能够理解的回答。从人胃与植食性动物胃的结构特点进行对比,最后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解疑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师生在交流中不断完成对解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 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教学效果评价由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40%,实践考核成绩占60%。其中实验考核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主要采用病例分析、标本辨认描述、技能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评估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通过考核评价,建构主义模式下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高效,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在学科能力上均有较大提高。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与传统的讲演式、灌输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近年来,由于课时的压缩,对解剖学教学冲击很大,要求教师把握重点、优化内容,让学生提前获取相关学习辅助资料,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促使学习方式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人们从强调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观,提高了教学效果。

[1]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0-29.

[2] 李佳楣,龙大宏,洪乐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中国实用医药,2008,3 (28):210-211.

[3] 陈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局部解剖学教学设计及运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4):138-139.

[4] 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6):18-22.

2015-07-15)

猜你喜欢

解剖学建构主义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