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约中重复的叙事手法对犹太民族品性之契约观的表述

2016-12-17李宛悦

关键词:犹太民族类型化契约

李宛悦



□ 文学研究

旧约中重复的叙事手法对犹太民族品性之契约观的表述

李宛悦

契约观是犹太民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民族品性之一,直接生发于犹太教圣经旧约之中。在如何表现犹太民族契约观上,旧约的作者们巧妙地采用远古时期文学叙事传统中的重复手法来处理犹太民族历史文化素材,意在用重复的叙事手法把契约观的精神从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旧约文本中剥离出来以示读者,进而来阐释犹太民族契约观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以及衍生出的俗世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关键词、句式以及类型化事件这三种重复叙事手法在犹太民族契约观的精神表征中的运用。

旧约;重复叙事技巧;犹太历史与宗教素材;契约观

犹太民族的独特品性“契约观”直接源于圣经旧约。旧约按字面意思为上帝与犹太人所立之约。其契约观精神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圣经旧约文本中,通过何种有效的叙事手段来处理民族素材,才能把犹太民族契约观巧妙地呈现给读者,显然是圣经作者们曾面对的首要问题。国内著名的圣经研究学者梁工说,当作者思考某个主题时,便把思想本身便寓于某种传统形式的表达手法上。[1]经阅读梳理后,我们发现圣经的作者们选择了以希伯来传统文学中的重复叙事手法来阐释。希伯来人认为如果某一思想非常重要,就不应该只说一次,而应该多次重复来强调其重要性,就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多次重复,才能更充分地揭示其潜在的意义。[2]因此,旧约的作者们正是借这种重复叙事手法,把犹太人契约观从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文本中剥离出来加以阐释。用这种朴素简单、行之有效的文学手段来处理犹太民族素材,使得旧约在叙事上简洁与重复并重,且相得益彰。

一、重复叙事手法之于希伯来宗教传统

重复的叙事手法是希伯来民族文学的宝贵遗产,受宗教影响颇深。在先古时期,宗教权被祭司们所垄断,那些写满宗教教义和训诫的羊皮卷轴的宗教典籍,是普通民众无法触及的,只有祭司们才可以接触到,由他们在特定的宗教会堂向听众讲诵。出于宗教布道的需要,口头上的重复显然是最有效的手段。犹太民族严格坚守与上帝之约,守约早已是这个民族的品性,所以每一条训诫、每一则预言、每一个教诲、每一个传说、每一段宗教故事都要不折不扣地逐字重复多次,这是对上帝虔诚、膜拜的主要方式,更是守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重复是一种庄严的必要,绝不可忽视。正如弗莱所说:“经文越像韵文,越重复,越含隐喻,就越被外部的权威意义所笼罩。”[3]这种重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的布道,对于传道者来说,宣讲起来朗朗上口,其节奏感与音乐感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颇具张力和吸引力;对于听众,这种重复的手法突出重点,有助于听者深思隐含的寓意,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字义上的理解。这种多次出现逐字、逐句、整段、甚至是整个故事场景的重复,逐渐形成稳定的叙事模式被保留在旧约的文本之中,这是对人类伟大文化遗产的一大贡献,使得后人在阅读旧约时仍能体会到远古时期叙事手法的艺术的魅力。

二、关键词、句式重复之于“契约精神”的建立

犹太民族是一个契约的民族,契约观是犹太民族一个十分重要的神学观念。“约”(covenant)的观念在犹太教教义中主要指上帝与人之间订立的协议。一般认为,希伯来语中“约”的含义为一种对缔约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安排。[4]79是神与人的约定,故神圣不可违背。圣经旧约中无数次提到上帝与人立约之事,而在《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上帝与人立约则最为关键,不但有约,还有见证。而希伯来人认为见证越多,约定就越有保证性和有效性。这两次立约奠定了神与人契约关系的基础,在人类线性发展史中开始了致力于神与人的关系的构建,并为人类俗世生活生发出无限的重大意义。

《创世记》中上帝与挪亚在大洪水过后立约,是神与人第一次立约,并以天上的彩虹为立约记号。

“我与你们以及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他了。”“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参见《旧约·创世记》第9章:1-11。

《创世记》中上帝第二次立约是与犹太人始祖亚伯兰,赐福他的后代延续不断,如尘沙之多,并为多国之父,立约以割礼为见证。

“我是全能的上帝,你当在我面前做完全的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亚伯兰俯伏在地,上帝又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让你成为大国,必赐福与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违背了我的约。”*参见《旧约·创世记》第17章:1-8。

《出埃及记》中上帝与摩西在西奈山立约,最终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了契约关系牢固永存性,并以守安息日为见证记号。出埃及是犹太民族历史大事,因在上帝的神能拯救下,摩西才能带领族人摆脱法老的奴役,重回“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处于此种因果关系,上帝以授予摩西十诫的方式与全体以色列民族立约,以色列人保证信仰服从上帝为唯一的神;上帝以以色列人为选民,赐福与其子孙万代。并把所立之约刻在两块石板上,意在让犹太民族永记上帝的大能大恩,世代不忘。十诫的内容为:“不可拜别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要守安息日;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奴仆、牛驴、并其他一切所有的。”*参见《旧约·出埃及记》第20章:3-17。从此,十诫成为犹太人遵守契约的重要行为规范。

从以上神与人的三次立约,可以看出关键词与句式的重复已被定格为一种重要的常规叙事手段。在关键词“赐福”出现后,总会紧接表达强烈语气的祈使句式,或采用祈使句重复的方式,意在用赐福的恩典与祈使句的语用功能来感召和震慑全体成员。在契约关系以“人与神的方式”共存的基础上建立起后,对双方都产生责任与义务的制约效用,若能很好地履行上帝的意愿,则赐福得到保证,若毁约背信弃义将遭受惩罚与诅咒,以此来敦促签约双方认真履行。旧约作者有意用这种词与句式的重复表达方式,来昭示契约关系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契约观在犹太民族发展史上不断地生发出广义的内涵,从犹太一神教的确立、选民观、扩展到宗教之外的各种意识形态领域中,构建了犹太民族特有的品性,形成对俗世生活中的商业、政治和民族伦理道德的规范,被视为人类道德的基石,为犹太人日常行为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与其他传统的叙述方式相比,用重复的叙事手法之于契约观的精神表征可谓恰到好处。关键词与句式的重复所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三、类型化事件之于“契约精神” 的违背

根据旧约记载,因人偷食了禁果,便有了选择行动的自由意志。由于人性的弱点,上帝与犹太人立约后,人并没有选择一味地坚守契约,违约之事也时常出现。表现其一就是人类之间“相争相残”,其违背了上帝与挪亚立约时曾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参见《旧约·创世记》第9章:11。在这一主题的表述上,旧约作者们使用了类型化事件的重复叙事手法。这也是旧约文学的主要特色之一。

类型化的事件的叙事方式一般用在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描述上,以他们生平中的一个非常时期所经历的相似的事件、类似的故事情节描述来做素材,为表达某个隐含思想主题被设计构建出来。某些代表性的关键词语的重复在类型化事件中叙事中也颇为常见,作为故事情节的骨架承载起事件的主要内容,以此推出背后所隐含的深刻寓意。

旧约中“兄弟阋墙”是众多类型化事件中最具深刻寓意的一例,最早来源于“该隐杀弟”的故事中。该隐与亚伯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之子,是人类第一对亲兄弟。该隐种地,亚伯牧羊,因上帝看好亚伯头生羊脂油的献祭,而不喜悦于该隐田里收获的供物,该隐就变了脸色,嫉妒之火中烧,不顾上帝的警告在田间劳作时残忍地杀害了亚伯。上帝为之血行而震怒:“你做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向我哀告,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参见《旧约·创世记》第4章:10-11。在这个简短的故事中,由关键词“兄弟”与暗含的主题词“凶杀”相呼应,辅以上帝的“诅咒重罚”,暗示了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园后的第一起谋杀案就是兄弟阋墙事件,从时间维度的原发性与后续性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启示,发人深省。

又如在《创世记》第27章“雅各骗取以扫的福分”的故事中,是“兄弟阋墙”这类型化事件的另一种表述。以扫与雅各本是一对双生子亲兄弟,还在母腹中就开始了彼此相争,母亲为此忧伤不已,感叹道:“若是这样,我为什么活着呢?”*参见《旧约·创世记》第25章:22。出生时兄弟俩也没忘了相争,弟弟紧抓哥哥的脚跟而来,因此弟弟得名“雅各”,意为“抓住”。实际上兄弟俩的相争博弈从未停止过。因在犹太民族传统中十分重视长子权,心机颇重的雅各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夺取。在以扫外出打猎回来饥饿难耐之时,用一碗红豆汤作为交换,轻易地骗取了长子权;后又在母亲怂恿帮助下,身披羊羔皮冒充多毛的兄长,蒙蔽了年老眼花的老父亲,骗取了父亲对长子的祝福,演绎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兄弟不义之争。故事的情节在“祝福”、“兄弟”、“长子权”和“阴谋”等关键词支的带动下,在相关的叙事单位之间造成的张力始终贯穿于始末,直接推出故事主题寓意。

另一则典型的兄弟相残事件出现在《出埃及记》中。约瑟因是父亲年老所生,母亲又早逝,在雅各十二个儿子中颇得偏爱。兄弟们见不得约瑟多得的宠爱,因而怀恨在心。又因约瑟把自己受到众人膜拜的神奇梦境讲出来,令兄长们惊恐不已,加重了对他的嫉妒心,下定决心要除掉他。约瑟来到旷野本为寻兄,却给了兄长们实施毒计相害的机会。在经历了剥去彩衣、欲被弑杀、被遗弃土坑的险境后,最终被亲兄弟们贩卖给米甸商人背井离乡来到埃及地。兄弟间的残忍决绝可见一斑。

以上三个“兄弟阋墙”的类型化场景的重复使用上看,从一个人物过渡到另一个人物,虽有某些细节发生变动,但固定功能不变。在关键词与暗含主题词的支持下,叙事创造出一种“亲情”与“无情”极具对照的讽刺意蕴,形成内涵丰富且井井有条的结构形式。强大的类型化场景的重复功能不但有助于构建故事结构、营造气氛、更起到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5]它把我们的视线不断地引入一种更为复杂深层的语义之中,造成更为强烈的表意效果,引发读者思考人性之恶。这种安排正是旧约作者的意图所在。

“兄弟阋墙”神话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原型的模式,它的本质内涵是一种对抗性的、相互不可容纳的关系方式,且构建这一关系方式的两方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兄弟”关系。[6]根据旧约人类开端与同一祖先亚当和夏娃,我们都是他们所繁衍的后代,那么世上众人皆为兄弟,本为手足之情。然而继该隐杀弟之后,人类拉开了自相残杀的序幕,在此之后的每一次局部或大规模战争都是兄弟间的手足相残。无论历史上的不同部落之间的冲突、四次中东战争、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今日仍悬而未决的巴以冲突,都是兄弟阋墙的宗教神话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现实版。如犹太先知玛拉基疾呼:“我们岂不是一位父么,岂不是一位上帝所造么,我们个人怎么以诡诈待弟兄,背弃了上帝与我们列祖所立之约呢?”[4]81进而生发出对人类友爱和平之伦理关系主题的永恒追问。

四、行为序列重复之于“契约精神”的坚守

犹太民族认为他们生来就与众不同,因上帝只拣选他们做上帝的特选子民,犹太民族十分珍重这份荣誉感。在上帝与人的契约关系建立后,而作为特选子民,守约就显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根据犹太教义,人的所有灾难皆是因为自身的不义之举,违背神与人的契约而造成的。守约就演变成对人性的考验、对上帝的虔诚之心的坚守以及对苦难的特殊理解。在对守约精神的阐释上,行为序列重复的叙事手法是表达的主要手段。

行为序列的重复,它是指一组类似的行为相继出现的次数。以次数来衡量,一次为一度,可分为二度重复,三度重复和多度重复。“三度重复”是指类似的叙述三次出现,或三次之后又有第四次,其中前三次为铺垫,最后一次使情节达到高潮或发生逆转,为深化某一主题思想服务。从叙事功能上来看,这种三度重复不仅仅是相似事件的简单重现,所述各次事件之间还有加深递进关系,一般来说,作者的意图在末次叙述中表现得最清楚。[7]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和信服力。

这里以旧约中巴兰和约伯两个人物为例来看“三度重复”的叙事手法在守约精神上的典范阐释作用。

《民数记》第22章中巴兰在受雇骑驴去诅咒以色列人的路上,三次无法指挥他的驴子。第一次,驴看见路边耶和华的使者手里拔出来的刀,就从路上跨进田间,巴兰便打驴要叫它回转上路;第二次,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葡萄园的窄路上,因两边都有墙,驴子就贴靠墙躲避,将巴兰的脚挤伤了,巴兰又打驴;第三次,耶和华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狭窄之处,左右都没有路可走了。驴就卧在巴兰底下不走了,巴兰发怒用杖打驴。故事里巴兰收人钱财后,正行走在加害犹太人的路上,而犹太人正是与上帝有契约关系的特选子民,而上帝作为签约的一方必然有履行契约去保护犹太人的义务,必将严惩巴兰,可见巴兰的处境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

上帝不但在履行契约关系上做出了表率,而且也要考验对方的守约精神,那么最好的考验方式是特选子民对苦难与不幸的忍受与理解。在《约伯记》中,约伯是一个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的老实人。在撒旦离间游说下,上帝决心要考验约伯的虔诚度,因此,约伯四次遭遇意外的祸患,一次比一次更为残忍。其三度重复的叙事手法把叙事一步步推向高潮。

“有报信的来见约伯说牛正耕地,驴在旁边吃草,示巴人忽然闯来,把牲畜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神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羊群和仆人都烧灭了,唯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迦勒底人分作三队,忽然闯来把骆驼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唯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有狂风从旷野刮来,打击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都死了。唯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约伯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来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回归,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还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旧约·约伯记》第1章:14-21

约伯经历如此之重的灾难考验,仍保持对上帝虔诚的坚守之心,最终得到上帝的加倍赐福,被犹太民族视为守约精神的榜样。作为上帝特选的契约子民,犹太人不但要守信守义,还要遵循上帝之意接受苦难。因为苦难是对守约精神的一种巨大考验,他们视苦难为一种使命与义务,不但是自己受难,而且是为全人类受难,坚信只有经历磨难痛苦,才能得到心灵的净化,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因此,“苦难对犹太人而言,除了意味着必须忍受不幸以外,还承载着犹太人的责任和希望,被发展为一种道德追求以及建立、完善自我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8]

五、结语

旧约的作者们巧妙地运用先古时期宗教口头文学的叙事特色,通过关键词、句式以及类型化事件的叙事重复叙事手法来处理犹太民族历史宗教素材,精心地设计出魔力一般的叙事氛围,它将事件与人物系统地组织起来为“契约观”的母题服务。不仅加深了宗教的教义,还成为表达“契约观”之精致有效的工具。进而昭示出犹太文化的宗教神圣性与俗世性相贯通的思考,衍生了人类社会责任与义务,正义与和平、诚实与守信的价值观,以及对苦难的特殊理解。

[1] J.B.加百尔,等.圣经中的犹太行迹[M].梁工,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16.

[2] John B Gable,Charles B Wheeler,Anthony D.The Bible As Literature [M].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35.

[3] 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旧约与文学 [M].郝振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4 - 275.

[4] 徐新.犹太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David M Gunn,Danna NolanFewell.Narrative in the Hebrew Bible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148.

[6] 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3.

[7] 梁工.旧约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66.

[8] 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84.

【责任编辑李开拓】

Presentation of Jewish Covenant Concept by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Repeti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Li Wanyue1,2

(1.ForeignLanguagesCollegeofYanshanUniversity,Qinhuangdao066004,China;2.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89,China)

The Jewish covenant concept from The Old Testa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ewishness.The writers of The Old Testament used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repetition,which comes from the ancient religious oral literature to handle the ethnic materials in order to lighten the spirit of covenant of Jewish people.By separating it from the text full of metaphors and symbols,the writers aim to explain its spiritual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ts worldly magnificent to the read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key words,sentence patterns and categorization of events in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repetition.

The Old Testament;Narrative technique of repetition;Ethnic and religious materials;Spirit of Jewish covenant

I106.4

A

1009-5101(2016)05-0128-04

2016-07-23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维多利亚小说中的伦敦现代性书写研究”(HB16WX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宛悦,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秦皇岛066044)

猜你喜欢

犹太民族类型化契约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与中国“阿Q”式人物之比较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卖地的契约
宁浩的安魂曲与迷魂记——兼及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类型化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
类型化写作的特征与价值重估
《闯与创》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