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习着手,构建高效的英语写作课堂
2016-12-16关丽
关丽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一项要求,但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写作能力重视不够,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理想,写作教学也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写作课堂,作者认为,不妨从预习着手。
关键词:英语写作 预习 任务
英语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必备的英语技能之一。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形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英语写作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从历年对市中考英语试卷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
然而,英语写作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经常练习写作,可以巩固和发展听说能力,还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在初中英语中考试卷上,写作一直占有较大比重,成为考核和选拔学生的重要指标。现行的各种教材顺应这种需求,专门设置了写作板块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它们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知识,要求学生学习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涵盖的文章体裁有书信、报告、日记、故事、报道、图表说明等,根据年级的增长,难度逐渐增加。
但是在某些英语课堂里,写作教学耗时多效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构建高效的写作课堂,教师在教授本板块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任务型教学原理来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其原有认知的有效途径,使每个学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各有差异,每次的预习任务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以深圳市牛津版初一英语教材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项目一报告式任务
基于项目的预习任务是通过一项活动项目,促使学生在完成作品或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课前把自己完成的项目以某种具体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项目可以是与单元教学相关的一次社会调查、一次活动组织设计、一次手工制作或者简单的海报设计。项目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如口头讲述、课件演示、实物展示等单一或综合的形式。
例如,在7A Unit4的写作课前,让学生根据主阅读篇章的内容制作海报介绍四个季节,为课堂上讨论和写作Myfavourite season准备丰富的素材:在7A Unit6的写作课前,让各学习小组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等方式制作课件,介绍上海的名胜古迹,便于写作课上制作上海旅游手册:在7B Unit5的写作课前,让学生根据主阅读篇章中水的旅行的流程图做口头报告,熟悉介绍事物发展流程的方式,从而有利其在写作课上自如地描述小试验“盐的结晶”:在7B Unit8的写作课前,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原因、执行方式、打算等,为写作My favourite hobby做铺垫。
二、短剧表演型任务
短剧表演是传统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但传统教学方式是通过机械操练使学生达到掌握特定句型的目的,缺少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使得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对这种练习缺少激情。任务型的预习设计可以打破传统课堂表演的束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进行的写作课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任务,例如在7A Unit7中让学生模拟一个俱乐部展览会的现场,复习主阅读篇章中的句型及单词,从而导入写作主题——制作学校俱乐部海报,用以吸收新成员。在写作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随机请部分小组表演并评价。
三、辩论式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在分散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或辩论,使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加深对预习任务的理解。为了使任务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提出明确的预习问题,学生围绕预习问题展开信息搜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及必要的方法指导,使学生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
在完成信息收集后,及时引入讨论的重要环节。对于一般的发散性问题,应当以小组讨论、小组长代表性发言为主,目的在于补充学生单个预习之不足。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热点话题,可以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例如在7B Unit6中讨论班级规章制度,适时制定一个全班认可的班级公约,从熟悉的话题再过渡到写作任务——“制定家庭公约”。
四、竞赛式任务
对一些知识型的英语预习,可以采取竞赛的办法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它要求教师提前设计好比赛的程序、赛题、获奖条件等。例如在7B Unit4写作课开始时,可以就本单元语法板块呈现的现在进行时态设计竞赛题,从而为写作中使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植树节发生的场景扫清语言障碍。
的确,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习,据D,Rumechart和J,McClelland提出的连通论(Connectiolfism)理论,写作包括写前阶段、具体写作、文章修改三个基本过程,这三个过程并非线性排列,而是循环往复、穿插进行的。教师只有重视加强对写作三个过程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在写作前阶段,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如何挖掘题材,训练发散性思维等。在具体写作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以及如何紧扣主题、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等。在文章修改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语法及用词的错误,减少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可以将一些写得好的习作张贴出来,或者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
当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坚持“句一段一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需要指导学生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推敲优秀的文章教会他们写作方法和选词用词,通过大量的泛读帮助他们获取信息量,扩大词汇量;需要鼓励学生多背诵,让那些壮观的段落或句子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还需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多开展专门的听说训练和课外英语活动,通过提高听说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总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相信在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下,终将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