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西苏区红色歌谣创作特征
2016-12-16李彪
李 彪
(上饶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浅析闽西苏区红色歌谣创作特征
李 彪
(上饶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的音乐工作者为了配合党和红军的文艺宣传,编创了大量的红色歌谣。他们所创作的歌谣内容引起了工农群众的心理共鸣,激发了群众和红军的高昂斗志,鼓舞了士气。在歌谣曲调编创上,他们采用了新词配旧曲、新词配时调和改编山歌俚曲等方法,使群众和红军对红色歌谣的内容烂熟于口、铭记于心、潜移默化于行动。
闽西苏区;红色歌谣;音乐;创作特征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后,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而后建立了以龙岩、永定、上杭、宁化、长汀等地为中心的闽西苏区。当时苏区的音乐工作者为了配合党和红军的文艺宣传,在闽西开展了以音乐的形式对群众、战士进行宣传教育,音乐成为一种宣传武器。闽西苏区红色歌谣在所有苏区的红色歌谣中具有代表性,探索其创作特征对当下充分发挥文化宣传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本文拟就闽西苏区红色歌谣的题材内容和曲调的主要来源分析其创作特征。
一、歌词的特征
闽西红色歌谣歌词内容主要是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揭示工农红军战事和生活。歌谣把各个胜利战役的事迹编成歌词,歌颂胜利、鼓舞士气,反映军民鱼水之情,歌颂共产党。另外,歌谣还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迫害,揭露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其内容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一)唱出群众的心声
闽西红色歌谣唱出了群众的心声,包括诉说群众生活境况、反映群众觉醒和展现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三方面内容。
1.诉说群众生活境况
封建土地关系是造成广大群众贫穷的根源之一。闽西红色歌谣有大量控诉封建制度、土地所有制关系下地主、豪绅对农民摧残的歌谣。如《农民生活苦》:“我们农民,经年在田,天天耕种耕不停。豪绅们、地主们,剥削真厉害。破产还他们,苦生活呀,实在难过!”①本文所引部分歌词及谱例来自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编委会编的《闽西老根据地革命歌曲》(1963年7月油印本)。《农民苦》:“我们农民一年辛苦时刻不休停,万恶地主土豪劣绅剥削真凶狠。我们农民一年辛苦脂膏和血汗,万恶地主土豪劣绅压迫不稍停。”《可怜的农夫》:“暖和的太阳他记得,照过土豪的脸,照过劣绅的衣裳,也照过乡下穷苦的农夫。土豪有金钱、劣绅有势力,农夫你的金钱呢?你的势力呢?他呀每天只在田里头种田,可怜的农夫。”又如《农民歌》:“唱出农民受苦歌,三百六十日看来拖磨。做多吃少趁流汗,受风雨,受饥寒。年冬好收拍平过,年冬无收太(作者注:原文为“大”)狼狈。田主收租掼布袋,穷苦人将子拖去卖”。
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来华培植买办资本家,剥削工人。如《工人生活苦》:“我们工人,工作至深夜,天天做工做不停。资本家走狗,天天来打骂。疲了精神,生活痛苦,真真难过。”《工人歌》:“我们工人,创造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劳动的资产阶级,来把我们欺。”又如《工人苦》,这首歌谣反映了工人们的艰辛劳动、贫穷饥寒,被长年累月的疲乏拖垮身体,积劳成疾直到死的残酷生活境况:“上工厂作苦工,生活情形牛马同。厂主的荷包满,工人永远穷。在工厂,苦谁知,筋疲力尽硬搀持。可怜我工人,穷苦直到死。穷苦直到死,出工厂,个个工人都是低头想,每晚安闲明又忙。明又忙,明又忙,工人要解放,除了团结别无方,工人一齐团结起,革命成功乐洋洋。”
2.反映群众觉醒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红四军下井冈山进入闽西,在长汀创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深入群众,广泛宣传,群众开始觉醒。如《奋斗曲》:“工人们,摩你的拳,擦你的掌,向资产阶级进攻。打倒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方能成功。工人们,奋斗啊,苏维埃成立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向反动势力进攻。消灭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才能成功。工农兵奋斗啊,苏维埃成立了。”《土地革命歌》:“工农兵联合,万众同一心,除军阀灭贪污,土豪要除尽。打倒国民党,消灭白色军、地主资本家,丝毫不留情。帝国主义驱逐出境,革命方可成。可恨地主们,剥削我农民,依土地享现成,横行各乡村。农民团结起,土地拿来分,建立苏维埃,领导有工人。封建势力一样扫除,土地革命成。”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如《妇女团结歌》:“妇女们,团结起来,向着光明的路上走。打倒国民党,废除旧礼教,努力革命谋自由解放。”又如《工农歌》:“青的田,绿的野,灿烂的山河,美的衣,鲜的食,玲珑的楼阁。谁的功?谁的功?劳动的结果,全世界工农们联合起来呵!”反映了人们只有团结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保住辛勤劳动的胜利果实。
3.展现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提高觉悟
工农群众因生活艰苦、经济窘迫,大多数人无法接受文化教育,因此党在闽西苏区开展群众文化教育,以方便群众日常生活,促进群众接受新思想。如《识字歌》:“国民党统治,工农苦得死,哪有闲人工,给我们学字。有目不识字,可比一瞎子,行不辨东西,要人来指示。有事出门时,看不懂路牌,常常走错路,自己也不知。家信寄到了,拆开看不晓,到处请人读,多走冤枉路。……工农多聪明,学习必认真,莫看轻自己,已经做主人。世界主人翁,是我们工农,大家要识字,努力打冲锋。”识字后,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如《亲姐妹》:“亲姐妹,真可伶,咱今心内有爱人。苦苦甘甘真高兴,公公婆婆,侥幸不肯称咱心。害咱身,一生永远苦沉沉。亲姐妹,大家来,旧今艰苦你会知。官家压迫真厉害,拖磨无吃,穿戴无钱买。外面事,天反地变你敢知。”在党和红军战士的教育下,苏区青年提高了思想觉悟。如《前进曲》可以看出苏区的青年提高了思想觉悟,踊跃参加红军,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积极投身革命:“苏区青年勇敢向前,加入红军冲锋上前线。夺取大城市扩大苏区,争取革命的成功。”
(二)鼓舞士气,凝聚战斗力
教育军民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对未来充满希望;教育红军士兵克服小农意识,遵守军队纪律;歌颂革命胜利,不断激发群众和红军朝着共产主义奋勇向前,这些是红色歌谣中最常见的内容。
1.引导军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红色歌谣引导军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如《新十劝哥》:“一劝我哥你着听,抗日救国人传名。今日艰苦这路行,后来得着好名声。哥唉!哥唉!后来得着好名声。……四劝我哥着知醒,日本占我成十省。强奸乱淫咱们人,百姓凄惨无日暝。哥唉!哥唉!百姓凄惨无日暝。……十劝我哥要坚定,日本军阀真恶毒。中央出兵大抵抗,军民合作救中国。哥唉!哥唉!军民合作救中国。共产党真厉害,领导全国亮利剑。打得日本阵阵败,国旗飘飘到上海。哥唉!哥唉!国旗飘飘到上海。”如《十劝妹》:“……二劝妹,着识想,现在中国不会样,土匪军阀遍地抢。做田人,受他敌剥削千万样,无革命,将来一定被他抢。……十劝妹,莫悲哀,大家团结一起来。打倒一切反动派,工农兵建设政权苏维埃。到这时,你哥安然转回来。吩咐妹,着放心。你着照顾父母亲,不可日夜来难过。千希望革命快快来完成,万希望全家团圆享太平。”又如《十二月革命歌》:“……八月革命桂花香,工农组织苏维埃。清风飘摇全世界,无产阶级泰运来。九月革命菊花黄,共产党领导真得当。共同消费共生产,不交租税不完粮。十月革命正立冬,共产主义救工农。推翻可恶统治者,工农出头乐融融。……”这些歌谣反映了军民团结一心,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才能当家作主。
2.教育落后士兵遵守纪律
党领导工农红军闹革命,教育部分落后的工农士兵成为先进的革命红军,是摆在党政领导人面前的棘手问题。《十唱开小差》中唱到:“……二唱开小差讲你听,先前痛苦都受尽。天天做工还无食品,就是地主剥削你。三唱开小差大不对,请假不准逃跑回。逃跑回家人又笑,你讲前方打胜仗。四唱开小差要想尽,人人都要去革命。家中田地有人种,不要思想回家庭。”“……七唱开小差就是你,不要一身穿烂衣。革命成功回家转,劳动群众欢迎你。”又如《鼓动开小差士兵归家》:“开小差的士兵,无缘无故回家庭。原本是工农,不该怕牺牲,快快地归队当红军。父母妻子有优待,一切田地有人耕。快快归队当红军,大家欢迎欢迎,粉碎敌人大举进攻。开小差的士兵,无缘无故回家庭。劳苦的工农,都应当红军,快快地归家到前方。你们切莫受人欺,勇敢前进杀敌人。快快归家当红军,才是革命的先锋,粉碎敌人大举进攻。”反映了意志不坚定的士兵思想开小差,父老乡亲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鼓动他们尽快回归到军队大家庭中,积极参加革命、勇敢向前杀敌,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
3.歌颂革命胜利
(三)反映军民鱼水之情
中国工农红军本是人民的子弟兵,中国的革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解放、为了中华民族政治上独立、经济上振兴。歌词内容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党和红军、党和红军爱护人民,军民一家人。这类歌谣包括群众拥军歌谣和军爱民歌谣。
1.群众拥军歌谣
红军自创建之日起就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共患难同呼吸,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赠送红军衣物日常用品的歌谣如《荷树叶子》:“荷树叶子叶沉沉,青年同志去参军,妇女同志草鞋努力做,送给前方同志穿哩打敌人。”《新做草鞋》:“新做草鞋千万针,送给哥哥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自由结婚更依心。”闽西宁化《新做草鞋》:“新做草鞋四共纲,打起草鞋下南昌,亲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优待红军的歌谣,有帮助红军家属种田的歌谣《今年春耕》:“春耕时节已到了,爸爸哥哥去耕田,今年春耕要提早,集中力量打敌人。英勇红军在前线,勇敢冲锋杀敌人,今年春耕最紧要,红军田地要先种。”《帮助红军》:“青年人做礼拜六,成年人做劳动工。红军家属呵,红军公田呵,大家帮忙他耕种,哎嗨哟,大家帮忙他耕种,哎嗨哟。”歌词体现了后方的群众帮助红军家属种田,解除红军的后顾之忧。
年纪还小的孩子,开始明白事理,参加儿童团,帮助红军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优待红军》:“我们都是小孩,帮助红军砍柴,鼓动青年哥哥,不要开小差。我们发动群众,帮助红军新种,鼓动青年哥哥,作战不动摇。我们个个努力,帮助红军家里,鼓动青年哥哥,勇敢去杀敌。我们拿些东西,送到红军家里,鼓动青年哥哥,莫挂念家里。我们处处留心,优待红军家属,或帮工或送物,都要能继续。”用拟人化的修辞,赋予牲畜对人的情感,如《黄牛》:“黄牛,黄牛,告诉你,田里禾苗不要吃,帮是我家自己田,红军公田在这里。黄牛,黄牛,脚会走,犁了田来又犁土,红军公田优先犁,自己私田放在后。”
2.军爱民歌谣
工农红军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爱护老百姓。如《红军纪律歌》:“红军纪律最严明,爱护群众们,到处受欢迎。公买卖,不相欺,处处要留心,工农兄弟,劳苦更相亲。讲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都欢迎。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讲清,捆禾草,上门板,房子扫干净。借物送还,损失要赔银,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如《保卫根据地战斗曲》:“我们本是工农政府有力的柱石,完成中国革命就是我们的天职,为了苏区发展巩固,大家努力吧,英勇红色战士!我们永远站在最前头,流着最后一滴鲜血,为着保卫我们根据地拼最后一滴血。”反映了工农红军把中国革命看成是他们的天职,在危险中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永远站在群众的最前头,为着保卫人民和根据地拼完最后一滴血,是多么的高尚和伟大。再如红军为保护汀洲百姓,长途跋涉,打土豪劣绅。有歌为证,如《长汀山歌》:“日头一出半天高,打倒汀洲黄月波,土豪劣绅要肃清,大家才能得安康。”
(四)瓦解敌军
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许许多多的青壮年被“抓壮丁”而从戎,心不甘情不愿地为国民党卖命。党和红军为了减少伤亡取得更大的胜利,采用瓦解敌军的战略。如《白军苦》:“暖和的太阳,太阳他记得,照过军官的脸,照过军官的衣裳,也照着黄面清廋的士兵。军官有太太爱,太太有军官爱,士兵有谁爱你呢?有谁顾你呢?每天只有火线上打仗,可怜的士兵,快到红军来。”又如《告白军士兵》:“工农战士笑嘻嘻,走向前来深深敬个礼,有话对白军兄弟提,亲爱的弟兄们坐将下来,有话告诉你。想当年你们在家里,天天做工又耕地,被豪绅地主压迫挨不起,无可奈何当兵谋生计。工农兵团结好,打倒北洋军阀,赶跑了帝国主义者,九江武汉租界都收回。最可恨那国民党,到了南京就反水,屠杀工农几千万。旧军阀倒了,新军阀又继起,国民党总是反革命到底。”“请你们看,红军队伍里,平等自由不分高低,官兵住穿吃都是一样的,不受压迫不受气。亲爱的弟兄们,这些事情不是吹牛皮。苏维埃政府是我们穷人的,领导着工农去推翻统治阶级。为的是替穷人谋利益。亲爱的弟兄们,苏维埃才是革命的。”再如《劝白军》:“一劝白军弟兄们!红军原是工农兵。不杀白军的士兵,只杀军阀和富绅。二劝白军弟兄们!两大阶级要分清。富人阶级国民党,穷人阶级工农兵。三劝白军弟兄们!千辛万苦已受尽。只有分田是出路,回去赶快把地分。四劝白军弟兄们!军阀压迫真狠心。组织士兵来暴动,带枪再来当红军。”歌谣阐明了红军对被国民党抓壮丁而从戎的白军士兵的态度,劝其弃暗投明来当红军。
综上所述,闽西红色歌谣的歌词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群众和红军的精神面貌以及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一幅第二次革命战争的悲壮历史画卷。
二、曲调编创特征
20世纪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在群众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是摆在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难题。音乐工作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了紧密配合党的宣传工作,结合群众的认知水平,利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曲调创作红色歌谣。他们常常采用新词配旧曲、新词配时调、山歌俚曲改编等手法。
(一)新词配旧曲
华夏大地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音乐工作者把反映当时群众生产、生活和战斗内容的歌词配以旧曲。如由《孟姜女》(见谱例1)改编为《夺取漳州的先声》(见谱例2)和《今年春耕》(见谱例3)。
谱例1:《孟姜女》
谱例2:《夺取漳州的先声》
谱例3:《今年春耕》
《孟姜女》反映的是秦朝时期,修筑长城的民工万喜良累死长城脚下,孟姜女前去寻夫哭倒城墙的故事。《孟姜女》题材的民歌在全国有许多不同的变体,冯光钰先生将其归纳为“同宗民歌”[1]。谱例1《孟姜女》曲调在闽、浙、赣区域妇孺皆知。其曲调是2/4拍,G宫D徵调式,全曲16小节分成4个乐句,第1句落音A商,第2句落音D徵,第3句落音E羽,第4句落音D徵。对比谱例2和谱例1,《夺取漳州的先声》的曲调与《孟姜女》的曲调相同。歌词内容由4段增加为10段歌词(谱例列举了四段歌词),每段歌词为4句,每句7个字。歌词内容反映了福建军阀屠杀漳州工农群众,穷苦群众难以维持生活,为了生存,工农群众联合红军战士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漳州。对比谱例3和谱例1,《今年春耕》的曲调与《孟姜女》的曲调相同。歌词由4段缩减成2段,每段4句,每句7个字,反映了今年春耕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集中力量打敌人,今年春耕要提早;英勇红军在前线,我们拥护红军,要先帮红军家把田种上。
又如由《小放牛》(见谱例4)改编为《白军士兵心坎中愤怒》(见谱例5)。
谱例4:《小放牛》
谱例5:《白军士兵心坎中愤怒》
《小放牛》为2/4拍,G宫D徵调式,可分成4个乐句,第4乐句反复一次,歌词重复唱一遍。对比谱例4和谱例5,《白军士兵心坎中愤怒》曲调为《小放牛》曲调G宫D徵调式移调至D宫A徵调式。此曲同为2/4拍,全曲共17小节,分成4个乐句,变化重复二段体。第1、3乐句落音E商,第2、4乐句落音A徵。第3乐句4个小节,第2乐节与第1乐句的第2乐节相同;第4乐句在第2乐句的基础上扩充了1小节,第4乐句不再反复。
新词配旧曲的红色歌谣还有由《红绣鞋》曲调改编的《红军希望歌》;由《乞食》曲调改编的《从军别》等。
(二)新词配时调
时调是在当时非常流行的时兴小调。音乐工作者利用这一特点,填配新词,在短时间内同志们就能背诵歌词。新词配时调主要有《苏武牧羊》(见谱例6)改编的《新苏武留胡》(见谱例7)、《暴动歌》(见谱例8)和《红军纪律歌》(见谱例9);《可怜的秋香》(见谱例10)改编的《可怜的农夫》(见谱例11)、《可怜的工农》(见谱例12)、《白军苦》(见谱例13)和《可怜的白军》等歌谣。
《苏武牧羊》是产生于民国初年的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学堂乐歌。在上个世纪初,只要上过学堂的人对《苏武牧羊》[2]237的曲调都是熟悉的。歌词内容表达了抵御外侮,激励民族气节的思想。《新苏武留胡》歌词内容反映的是工农群众饱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群众不屈服恶势力,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敌的英勇气概。
谱例6:《苏武牧羊》
谱例7:《新苏武留胡》
谱例8:《暴动歌》
谱例9:《红军纪律歌》
《暴动歌》反映了党领导农村土地革命,群众对党和红军的热烈欢迎和工农武装杀土豪斩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对比谱例6和谱例7、8、9,《新苏武留胡》《暴动歌》和《红军纪律歌》与《苏武牧羊》在调式、节拍、节奏、乐句结构上均相同。调式为bB宫F徵调式,节拍为2/4拍。全曲共23小节分成6个乐句,第1乐句只有3小节,落音为F徵;第2乐句有4小节,落音为C商;第3、4、5、6乐句均为4小节,落音为F徵音。节奏以平八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为主。《红军纪律歌》仅第12小节第2拍上多了一条连音线,对应的歌词“兄”和“归”字唱两个音。
《可怜的秋香》的词曲作者黎锦晖是中国的流行音乐奠基者之一,《可怜的秋香》是黎锦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歌舞剧表演曲,是一种集歌、舞、乐和游戏为一体的新的儿童音乐。在当时的市民阶层中广泛流行,其“旋律宛转流畅、纯朴亲切,略带沉吟和怜惜意味,有民间叙事小调的韵味,而又更为清新动听”[2]274。闽西苏区的音乐工作者根据《可怜的秋香》的曲调改编了诸如《可怜的农夫》《白军苦》《可怜的白军》等歌谣,在闽西苏区广为传唱。
谱例10:《可怜的秋香》
谱例11:《可怜的农夫》
《可怜的秋香》为F宫调式,4/4拍,全曲有24小节,可分成6个乐句。歌词内容描写了一个牧羊女孤苦伶仃的一生,是当时劳苦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
对比谱例10和谱例11可知,《可怜的农夫》与《可怜的秋香》在调式、节拍、乐句上均相同,其歌词内容反映了地主阶级压迫下农夫的悲惨遭遇,农夫们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谱例12:《可怜的工农》
谱例13:《白军苦》
对比谱例10和谱例12、13可以看出,《可怜的工农》《白军苦》也是由《可怜的秋香》改编而成。《可怜的工农》歌词反映了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工农大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国民党政府里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对民众的生活不闻不问,老百姓怨声载道。歌词的文体和句子结构与《可怜的秋香》的结构相似。而《白军苦》歌词揭露了白军内部的官僚主义,军官与士兵因等级不同而造成生活上的巨大差距,导致军心涣散,士兵怨气冲天,结构也与《可怜的秋香》基本相同,只是在结尾处增加了歌词“快到红军来”。曲调则在《可怜的秋香》曲调的基础上,由F宫调式移调至C宫调,第23 小节的第1、2、4拍音符和第24小节音符移高八度而成。
(三)闽西山歌俚曲改编
1929年闽西红色根据地在长汀县建立,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为了配合党和红军的宣传,长汀县及其周边县域的各个乡镇普遍建立了文化俱乐部,在俱乐部红军战士和广大工农群众除读书识字外,大多数时间学唱红色歌谣。闽西人们有着喜欢打山歌的传统,音乐工作者把当地老百姓口传心授流传的闽西山歌俚曲改编为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的曲调打上了深深的闽西山歌的烙印。闽西山歌主要有长汀山歌、宁化山歌、上杭山歌等。
长汀山歌曲调改编的红色歌谣达四五十首,如《新打梭镖白营营》(见谱例14)、《油菜开花》《竹筒吹火》《风吹竹叶》(见谱例15)、《十唱开小差》《灯蓝点火球打球》《上洋洋》《当兵就要当红军》《茶话会》《红军山歌》《动员丈夫当红军》《红军歌》《闹洋洋》《庆祝前方红军胜利》《十月革命歌》(见谱例16)等。
谱例14:《新打梭镖白营营》
《新打梭镖白营营》歌词描写了长汀青年自愿参加工农红军,扛着白营营新打的梭镖上前线消灭敌人的事迹。全曲9个小节,3/4拍,由引子和4个乐句组成,第1、3乐句落音为商音,第2、4乐句落音为羽音。bB宫G羽调式,音列为sol、la、re,旋律进行常常使用体现长汀山歌俚曲主要特征的“la—re—la”“纯四度框架”[3]65结构。
谱例15:《风吹竹叶》
《风吹竹叶》歌词展示了长汀群众“食水不忘水源头”,拥护工农红军、军民一家亲的场景。全曲短小精悍只有8个小节,3/4拍,由4个乐句构成,C宫E角调式,音列为mi、sol、la、do、re,旋律进行常常使用“la—re”纯四度框架结构。第1、3乐句落音羽音,第2、4乐句落音为角音。
谱例16:《十月革命歌》
《十月革命歌》歌词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我们开始实现了工农专政的政权,人民群众能当家作主。全曲16小节,2/4拍,由4个乐句构成,C宫G徵调式,音列为re、mi、sol、la、高音do、高音re、高音mi,旋律进行常常使用“sol—do”“纯四度框架”结构和长汀山歌俚曲另一特征的“re-la”“四、五度跳进”[4]120。第1、2句落音为商音,第3句落音为羽音,第4句落音为徵音。
宁化山歌曲调改编的红色歌谣也有很多。如《宁化山歌》《共产党领导》(见谱例17)、《一顶斗笠》《十别妹》《志愿当红军》《革命对歌》《杀敌歌》《新做草鞋》《游击队》《共产党有主张》等。
谱例17:《共产党领导》
《共产党领导》歌词赞扬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工农专政,反映了党和群众一条心团结向前进,刻画了人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全曲10小节,2/4拍,四句体乐段结构,G宫D徵调式,音列为低音sol、低音la、do、re、mi、sol,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第1乐句含两小节落音为角音,第2、3乐句落音均为商音,第4乐句扩充至4个小节落音为徵音。
由上杭山歌曲调改编的红色歌谣主要有《上杭山歌》《油菜开花》《工农红军》《红旗插出》《荷树叶子》等。这些改编的红色歌谣的旋律特征有着浓郁的闽西山歌的风味。
三、结语
走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站在长汀县濯田的红军桥上,来到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瞻仰革命先烈的音容、听取长汀红色遗址(南山中复村、福音医院、瞿秋白纪念馆)故事,翻看一本本红色歌谱、聆听闽西苏区群众用激情高昂的声音唱诵革命歌谣,引发了笔者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无限追思。
闽西苏区的音乐工作者积极配合党和红军的宣传,利用歌谣的形式对红军和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歌词内容方面,揭示了劳苦大众饱受欺凌,千辛万苦的生活境况;唱出了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工农群众踊跃参加红军,积极抗敌的面貌;反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的和谐画卷。为了让红军和群众将歌词内容能更好地口耳相传、烂熟于心、激励斗志,在曲谱创作方面,运用了新词配旧曲、新词配时调和将闽西山歌俚曲进行改编等方法。这些创作手法,有利于高效地创编大量的红色歌谣。在建立红色根据地的过程中,音乐文化的宣传对统一工农群众和红军的思想认识表现出独特的功用。
附言:感谢在搜集资料和田野调查中给以帮助的恩师蓝雪霏教授。
[1] 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散论[J].人民音乐,1997(7):20-23.
[2] 陈应时.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7.
[3] 王耀华.客家山歌音调考源[J].音乐研究,1992(3):65-74.
[4] 廖旭华.闽西赣南客家山歌的结构之比较[J].龙岩学院学报,2010(4):120-125.
[责任编辑 许婴]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volutionary Ballads of Minxi Bases
LI Biao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The composers of Minxi bases compiled and composed a lot of revolutionary ballads for the artistic propaganda of the Party and the Red Army in the period of the Second Revolutionary War. The lyrics of their ballads caused the psychological resonance of the masses, inspired the masses and the Red Army. In their ballads writing,they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new words with the classical music, with the pop music and adapting melodies of the folks, so the masses and the Red Army soldiers could sing the ballads fluently, and embalm them firmly, which had a subtle impact on their action.
Minxi bases; revolutionary ballads; music;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2016-07-20
上饶师范学院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1221)
李彪(1967-),男,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E-mail:yueyinli2007@163.com
J607
A
1004-2237(2016)05-0020-08
10.3969/j.issn.1004-2237.2016.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