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2016-12-16李岩涛陈分乔梅建强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李岩涛,陈分乔*,梅建强(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李岩涛,陈分乔*,梅建强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 探讨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7天,比较两组APACHE Ⅱ、Marshall 、肠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WBC、CRP、PCT水平,记录研究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及WBC、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35,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APACHEⅡ、肠功能障碍评分、CRP降低,对照组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治疗第7天,两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及WBC、PCT、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50,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APACHEⅡ、肠功能障碍评分及CR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观察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及WBC、PCT、CRP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91,P<0.05)。除观察组1例轻微腹泻外,两组均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明显促进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医;集束化调肠治疗;炎症因子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的病种,是由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性综合症,并发肠功能障碍比较常见,进而导致肠道细菌、内毒素及相关代谢产物的移位,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本文探讨了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了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23例。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②符合《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中脓毒症的诊断标准;③符合《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的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慢性心、肝、肺、肾等疾病引发胃肠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及临终状态;③胃肠切除术后或腹部情况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者;④由于手术等原因导致禁食并存在灌肠禁忌症者;⑤伴活动性消化道出血;⑥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物;⑦治疗未超过72 h死亡或出院。剔除或脱落标准:①自行退出研究者;②依从性差,未遵医嘱治疗者;③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④资料不全影响指标评价者。共纳入受试者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7.6±3.7)岁;呼吸道感染者8例,泌尿系感染9例,烧伤感染6例。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6.9±3.3)岁;呼吸道感染者9例,泌尿系感染7例,烧伤感染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感染来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参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等一般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若患者排便困难,予开塞露8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灌肠。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包括:①小承气汤口服治疗,基本方:大黄(后下)、厚朴、枳实各10 g;可辨证加减,1~2剂/d。②承气汤类方灌肠,基本方:生大黄15 g(后下),芒硝10 g(冲),枳实、厚朴各30 g,加水500 mL煎液至200 mL,至37℃予保留灌肠,1~2次/d。③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捻转行针,平补泻法,得气后连电针仪,疏密波,频率为20 Hz,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2次/d。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效果评价,包括:①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②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抗凝,离心分离血清,保存于-20℃冰箱内待检测。采用测定血清WBC、CRP、PCT水平;③记录研究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
治疗7天内,两组均无死亡患者,无脱落或剔除患者。治疗前,两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23,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APACHEⅡ、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对照组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治疗第7天,两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50,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APACHEⅡ、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观察组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7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Marshall、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PACHEⅡ Marshall 肠功能障碍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15.57±2.46 11.52±3.5 2.04±0.47 n=23 治疗第3天 14.91±1.92△ 9.91±4.35 0.96±0.64△治疗第7天 9±1.24*△ 5.3±2.24*△ 0.35±0.49*△对照组 治疗前 16.43±2.57 10.26±3.88 2.04±0.56 n=23 治疗第3天 16.48±2.11 9.43±4.64 1.39±0.78*治疗第7天 10.78±2.26* 7.3±3.46* 0.74±0.62*
2.2 WBC、PCT、CRP数值
治疗前,两组WBC、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35,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CRP降低;治疗第7天,两组WBC、PCT、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39,P<0.05)。治疗第3D观察组CRP,治疗第7天观察组WBC、PCT、CRP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9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PCT、CRP数值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PCT、CRP数值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WBC CRP PCT观察组 治疗前 15.47±2.91 81.1±10.42 9.87±4.31(n=23) 治疗第3天 11.87±2.76 57.50±7.68△ 5.06±2.91治疗第7天 7.08±2.54*△ 21.12±5.07*△ 2.05±0.81*△对照组 治疗前 14.83±4.47 80.8±12.42 8.47±3.25(n=23) 治疗第3天 13.17±3.57 63.7±10.95 6.13±3.90治疗第7天 10.07±3.64* 29.69±6.88* 3.99±1.41*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但未予特殊处理,于48 h内自动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前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两组均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祖国医学一向重视胃肠功能,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强调“胃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胃气之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死存亡,一向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这与当代重症医学对胃肠功能的认识高度一致,中医学认为胃为阳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脓毒症肠功能障碍多为毒邪乘虚侵袭,胃肠瘀血阻络,导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和,终致胃气败绝,阴阳离决,治疗应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以泻热通腑,活血的中药,并配合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中药综合治疗[3],结果表明观察组APACHEⅡ、 Marshall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以及WBC、CRP、PC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中医综合治疗对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明显促进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评分。
综上所述,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明显促进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Pradhan S, Ghimire A, Bhattarai B, et al. The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as a diagnostic predictor of sepsis in a multidisciplinary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Nepal[J].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6,20(7):417-420.
[2] 高 戈,冯 喆,常志刚,等.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8):501-505.
[3] 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等.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183-118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631
B
ISSN.2096-2479.2016.07.008.02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令性课题;2013054
陈分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