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探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12-16宋海龙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响水2246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西药剂型中成药

宋海龙(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响水224600)

有效探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宋海龙(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响水224600)

中成药具有防病治病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以携带与使用便利、无明显毒副作用、天然、疗效确切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接受,被临床各科广泛运用。但多数患者在使用中成药过程中对其认知不够,导致盲目、大量、长期使用,使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旨在为日后中成药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养生话题受广大群众的关注。中成药具有西药不具备的优点,在保健与治疗方面存在优势得到广泛认可[1]。同时中成药的使用存在不良反应,引起担忧。本研究针对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预防措施,规范使用,并将其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程度。

1 中成药应用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在临床可表现在各系统器官,由于药物性质和种类、用法用量、给药方式、性别和体质、年龄、病情不同,不良反应程度和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伴随中成药广泛用于临床,不良发应常有发生,不仅影响评价中成药安全性,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危害患者健康。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药品于正常的使用下发生与药无关或有害反应,我国的中成药主要是将传统中药通过现代的工艺提取而成,药性平和、不良反应较少、质量稳定及剂型固定。但伴随临床中成药应用增长,多数临床医师对中成药的认识相对缺乏,使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产生因素多样较复杂。

2 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

2.1特异体质,用药不合理:由于患者体质、性别、年龄等存在差异,老年群体肾、肝功能衰退,儿童肾、肝功能的发育不完全,对药物耐受性较小,易引发中毒;过敏体质者较易因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加之多数患者长期以来对中成药认识存在误区,在错误认知基础上,未对其使用剂量严格控制,且无科学标准,长期服用或随意增加用药量;部分患者自行增加药量,如鸦胆子、关木通等长期或超量服用较易导致副作用,甚至导致成瘾,曾发生过因超剂量使用舒筋活血类的中成药,乌头碱引发中毒事件。

2.2药物自身因素,中西药配伍不当:部分中成药含少量毒性成分,例如细辛、朱砂、马兜铃等,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引发中毒,促使各系统出现异常;大多数中成药包装使用说明不明确,假冒伪劣产品混杂等,均属于出现不良反应重要因素[2]。临床上为治疗并发症与增强疗效,将中西药联合使用,中西药结合使用可提高药物间相互作用机会,中成药含天然成分较多,多数中西药联合运用在同一机体中,药理作用复杂;部分中西药联用能引起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加之滋补性药物的滥用、含有毒性成分中药的使用、监管不力等;对中成药若配伍不当,不仅不能产生治疗效果,还引发严重事故。

2.3生产工艺与剂型不完善:由于中成药的成分较复杂,每味中药中均含多种成分,在不明确毒理、药理情况下,改变剂型使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提取工艺不够完善,导致植物蛋白质类非药杂质未能完全除尽,常引发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常引发不良反应,在任何环节不符合要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2.4辨证不清楚:中成药使用需以中医理论指导用药,辨证施治,遵循中成药使用原则,如较常见咳嗽包括肺燥咳嗽、肺逆咳嗽、内伤痰饮咳嗽等,辨证施治需掌握丰富临床经验,由于每味中成药均具备独特适应症,唯有准确辨证对症用药方可起到较好治疗效果,辨证施治为中医治疗的本质要求,若药证不符、不分清楚寒热虚实,轻则疾病无大碍,重则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多数综合医院中成药的使用为西医,引发不良反应[3]。

3 中成药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3.1重视个体差异,合理用药:老年群体、小儿及孕妇属于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高危人群,临床用药时需加以重视。按合理的剂量用药,超剂量药物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还会伤害患者元气,出现不良反应。如,老年患者给予红花与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心脑血管供血,但超疗程、大剂量使用,不但引发头晕、心悸等不适,还可造成消化道出血,加重病情。

药物使用前需详细了解病史,如有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即便未出现药物过敏史,首次使用中成药时需缓慢滴注,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向群众普及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对药物认知度,增强预防意识,采用合理的剂量、剂型与疗程,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群体、婴幼儿、肝脏功能较差患者,不断强化药物使用过程管理,在用药的过程中,需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用药,促进用药合理性提高。

3.2加强监察,正确认知药物间相互作用:不断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察,建立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药物的治疗,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安全用药,综合评价药物治疗,发现并详细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保证中成药在临床上合理应用,避免与减少药源性伤害。相关研究证明,中西药联合使用,优越性较多,但不合理使用,会降低药物疗效,引发药源性疾病,例如六神丸联合地戈辛使用,可能引发室性早搏;抗酸药联合丹参片使用[4],使丹参药效降低;两者联合使用需遵循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与独特药效原则,对单味西药或中药治疗可靠疾病,一般不采用联合用药。

3.3提高药物生产质量:严格要求控制中药在种植、收获、加工、炮制等各环节质量,控制新剂型质量;用药途径改变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同时可能改变,如中草药中半抗原物质可能结合体内蛋白质相,导致出现变态反应;中草药的成分较复杂,生产时需多方面考虑,如成分含量及剂型在生产时是否发生变化,有效成分与添加剂可能相互影响等,控制质量,将中药发生变态反应可能性降至最低;中成药中含比例相当未知的非定量成分,特别是大分子类杂质,较难将其彻底分离,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容易出现混浊、沉淀现象,影响药物的安全性,为此,需不断提高制备工艺水平,增加稳定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4重视辨证施治:中成药为中药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而成,但本质上仍属于中药,故临床运用中成药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才可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如,注射使用的双黄连由金银花、连翘及黄芩提取而成,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所以当轻型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辨证属于外感风热才可使用,如果不分清寒热温凉,不但疗效不佳,还可能使患者不适加重,引起不良反应[5]。

4 结束语

科学合理运用中成药能给社会与患者带来巨大的财富,由于中成药具备西药不具有的优点,中成药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疗效独特且用途广泛;但其使用总体情况并不乐观,需对其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预防措施,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与独特优势,为社会与患者带来便利。

[1]黄秀纯,吴雪荣.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与问卷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药业,2013,22(16):78-79.

[2]陈笑媚.中成药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204-205.

[3]罗新.药品不良反应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52-153.

[4]方榕,赵璇,赵晓娟.2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105-107.

[5]黄贵平.我院76例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C):43-45.

R 286

B

1672-8351(2016)11-0140-02

猜你喜欢

中西药剂型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研究分析30种中成药不良反应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