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用药分析

2016-12-16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遵义5630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刘 欣(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遵义563000)

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用药分析

刘欣(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遵义563000)

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延缓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糖尿病治疗的化学药物、联合用药、中药制剂进行了分析,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糖尿病 临床用药 分析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功能障碍引起关于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多尿、多饮、多食但自身逐渐消瘦的症状[1]。糖尿病已经变成全世界非常严重的慢性流行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患者至少有2亿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我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1.4亿人,患病率达8.4%,新糖尿病患者还在增多[2]。临床上根据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分为两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从临床诊断的相关结果来看,超过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运动却越来越少,导致患糖尿病的人数量居高不下,这种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终生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3]。因此,本文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用药进行了归纳总结。

1 治疗糖尿病的化学药物

1.1促进胰岛素分泌

1.1.1磺酰脲类:该类药物在1956年已被广泛使用,它主要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1(SUR1)亚基结合而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二代比第一代的作用效果明显、人体对它的不良反应小且症状比较轻微,其降糖作用维持时间可达24h之久,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第三代磺酰脲的研发成功克服了前两代的不足,治疗作用更强,起效更快,作用维持时间比第二代药物短,导致低血糖的几率小[4]。主要代表药物有:第一代的甲苯磺丁脲、第二代的格列本脲和第三代的格列美脲和格列喹酮等。其中更能得到临床医生认可的药物是格列美脲,因为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较小,使用方便迅捷、对人体安全并能起到长效的降糖作用。

1.1.2格列奈类:为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与磺酰脲类受体1亚基结合,关闭钾离子通道而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类药物更适合餐后高血糖的控制,主要是因为它起效快,能维持的时间较短[5]。其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大多数医院常用瑞格列奈,该药的优点主要是不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同时对肝脏的损害较少,对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也可以用该药进行治疗,它的相互作用较少,可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1.1.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拟似剂:此类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剂,两者均能单独使用且无明显导致低血糖的风险。GLP-1能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作用于胰岛β细胞是依赖于人体血糖浓度的高低,使用此类药物不会发生低血糖反应,适用于饮食、磺酰脲类控制较差和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但是该类费用昂贵。其主要代表药物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另外DPP-IV是人体血浆中快速灭活肠促胰岛素的二肽基肽酶,主要防止肠促胰岛素失去活性。患者使用该药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喉咙酸痛、鼻塞或流涕头疼,偶尔有胃不舒服或腹泻等。此类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1.2胰岛素增敏剂

1.2.1双胍类:该类药物在人体内有效地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的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人体胃肠道的吸收,优点在于正常人不会引发低血糖和不会使患者的体重增加。最为常见的有腹泻、恶心、腹胀、畏食、呕吐和口腔金属味不良反应,在肝肾功能异常、低血容量休克和心衰等缺氧情况下应用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主要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等。

1.2.2噻唑烷二酮类:此类药物又称格列酮类,它的作用机制是对肌肉、脂肪组织的核受体一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产生选择性的激活。该类药物在治疗时,如果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反应,一旦与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就会增加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而没有胰岛素的存在时,它是没有降血糖作用的,服药后患者会出现水肿、恶心、腹泻、贫血、头昏、乏力等,偶尔会增加体重和肌酸激酶升高。主要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等。绝大多数医院通常采用罗格列酮,但是该药物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对于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没有效果。

1.3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剂:此类药物在人体内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而不出现餐后高胰岛素血症,更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该类药物的缺点是会出现腹胀、腹泻,但是该症状时间长后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代表药物有米格列醇、阿卡波糖等。与阿卡波糖相比,第三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米格列醇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更有优越性,它对餐后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更有明显的效果,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6]。

1.4胰岛素类:该类药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及重组人胰岛素三类。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长效制剂。第一代胰岛素为动物胰岛素,绝大多是从牛或猪的胰腺内提取而来,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用生物工程DNA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它的特点在于安全性更高,目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为注射给药。在未来将会利用重组人胰岛素取代动物胰岛素,注射型胰岛素也将会被非注射型精确释药人胰岛素取代,胰岛素的储存方式常以冷藏为主,给患者携带带来不便,所以在常温下能够储存的胰岛素成为攻关的一大课题。

2 联合用药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单独使用一种降糖药治疗的效果没有多种降糖药联合使用好。例如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患者空腹时血糖下降15%以上,餐后血糖降低显得更好些,当它与磺脲类联用时人体的血糖能够再降低15%左右,适用于肥胖的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当然也可与磺脲类及胰岛素联用[7]。如今有些医院用一些复方制剂代替两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比单一用药明显一些。比如恩格列净是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和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的复方药物[8]。该药物治疗效果相比利格列汀单独治疗更明显。

3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我国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证,症状是燥热偏胜、阴津亏耗[9]。主要用中草药进行较长时间调理,以活血清热为主,同时具有益气养阴的效果,在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物中代表药物有人参、黄芩、知母、黄连、地黄等。复方制剂有糖尿宁、金芪降糖片、珍奇降糖胶囊、糖肾胶囊等。相比其他药物制剂,患者服用中草药制剂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作用很温和。

中草药物制剂具有作用广泛、多机理的特征,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整体调节,副作用比较小,安全性非常高,在作用机制上把清热活血与益气养阴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有着合成的化学药物不能比较的优点[10,11]。当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草药能根治糖尿病,故在治疗手段中,大多数的医院通常先尝试用西药治疗,然后利用中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调理,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糖尿病作用部位不断被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不断出现。各种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不尽相同。西药降糖药作用部位明显且针对性强,起效快,但往往不能对人体进行全面调理,也不能长时间使用,以免损害机体。中草药却是讲究整体调理,作用温和但是效果比较缓慢,并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会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1]范伟东.糖尿病肾病特点及病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6):21.

[2]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3]王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123-124.

[4]陈婕.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3):250-251.

[5]穆曼娜,许鲁宁.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6(10):61-72.

[6]汤磊,杨玉社,稽汝运,等.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1,36(9):711-715.

[7]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4(7):397-401.

[8]徐斯盛,张惠斌,周金培,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42(2):97-106.

[9]王薪宁,徐斌,周金培,等.基于新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2):141-152.

[10]刘志邦,顾琴,顾群,等.我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2):130-133.

[11]雷定超,张兰兰,周水平,等.中药治疗糖尿病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8-9.

R 587.1

B

1672-8351(2016)11-0074-02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