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2016-12-15程维杨青
程维+杨青
摘 要:岭南武术是岭南先民留下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岭南武术的“申遗”较为火热,许多拳种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新会蔡李佛拳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研究认为: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来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工作,可采用如下方法:保护传承人与文化空间;岭南武术进校园;岭南武术“入段”;建立科研中心与推广站;规范社会拳馆的管理。
关键词:非遗 岭南武术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01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文化领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 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我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弦约》的缔约国之一,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2011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法律制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规定。本文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研究进一步加强工作对策,以期为岭南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1 岭南武术的“非遗”属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的规定是:(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范围规定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为具体,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武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岭南武术,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是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岭南武术是以技术为核心非物质文化形态,是岭南先民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岭南武术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精神,也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2 岭南武术的“申遗”现状
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中,岭南的武术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入到整理与申报中来。2008年,江门市新会区的蔡李佛拳,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广东的武术被列为省级“非遗”名单的有蔡李佛着、咏春拳、莫家拳等一批优秀拳种(见表 1)。另外,还有一大批岭南武术拳种,列入了县市级的“非遗”名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岭南武术的申遗较为涌跃,不少拳种列入了省级“非遗”名录,但缺少大影响力拳种、项目,迄今为止,只有惠州新会的蔡李佛拳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武术的挖掘与整理工作,还大有潜力。
3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在“非遗”的保护之中,普遍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非遗”项目重在保护与传承,列入“非遗”名录,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本研究从“非遗”的角度,就岭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如下对策。
3.1 保护岭南武术传承人与文化空间
“传承人是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岭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传承人老拳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保护好身负技艺的老拳师,先是要将其找出来,然后要解决他们生活上后顾之忧,授予他们应得的荣誉,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传艺条件。同时,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岭南武术。老者传,少者承,如此,岭南武术文化才会后继有人,才会发扬光大。
文化空间,简而言之,是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的活动场所,是文化生态的重要构件。与“非遗”文化空间,与“非遗”项目密不可分,没有了相应的文化空间,“非遗”项目便成为无本之木,很容易失去生命力。新会的蔡李佛祖庙、佛山的咏春堂等,都是岭南武术重要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多为物质性的场所,可采取静态保护的方式予以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在其间举行文化活动,文化与空间同时活化,相互促进。
3.2 岭南武术进校园
诚然,“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是否能够通过学校来实现还需要深入研究”,但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或是某一文化形态,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校园是年轻人最为集中之地,岭南武术进入校园,让更多的的青少年学子习练岭南武术,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岭南武术。岭南武术在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发生和发展,蕴含着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青少年学子习练岭南武术,能够培养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此,2004年,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印发至各级教育、宣传机构,要求中小学“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可以说,岭南武术进校园,即是培养学生健康体格与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传承、发展岭南武术的需要。这一点,已经成为武术界与教育届的共识。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将当地的著名拳种,引入了校园,一方面扩大了该拳种的习练人数,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东莞桥头镇的中小学,普遍推广莫家拳,佛山的部分学校,推广普及咏春拳。岭南武术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是岭南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岭南武术“入段”
段位制的实施,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为发展和推广中国武术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为了配合段位制的实施,2011年开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陆续出版。从该系列教程来看,各拳种段位制内容的创编和制定体现了新的武术发展传统的特点:第一,将突出不同拳种及器械的技术特征与提示其文化特色相统一,根据不同的武术流派研编出不同段级的段位制技术,改变了以往武术段位制技术考核“一把抓”的状况;第二,各拳种技术按照“打、踢、拿、摔”进行分组,不同级段突出不同的技法特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第三,突出“练打结合”,分单练、对练、拆招和功法。
将一拳种纳入段位制考评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拳种的发展:其一,通过创编不同级段的内容,对传统技法进行梳理,在最大程度保存拳种核心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该拳种的技法、套路;其二,国家意志层面上大力推行段位制,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习练该拳种,从而扩大拳种的影响力,推动其发展。目前所出版的段位制系列教程,岭南武术的众多拳种流派中只有咏春拳包含在内。这与岭南武术中有影响力的拳种数量是极不相称的。岭南武术界要作更多的工作,将更多有影响力的拳种纳入段位制考评体系,借国家主管部门推行段位制的春风,大力推广和发扬岭南武术。
3.4 建立科研中心与推广站
岭南武术各拳种,多流传于民间,民间的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民间的武术习练者重经验、重体悟,轻科学、轻实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这种习练态度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在工业、信息时代,这种态度已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认识到了这一点,已利用高校的组织、人才优势,发动专家学者对部分岭南武术拳种进行调研梳理,以现代科学方法对岭南武术展开研究。这势必推动岭南武术向科学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岭南武术整理研究工作一旦完成,将对岭南武术的传承发展产生莫大的推动,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也将成为岭南武术的科研中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岭南武术的发展要借助这一东风,将岭南武术纳入到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在街道、社区建立岭南武术推广站,免费向民众传播岭南武术。推广站的教练人员,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人士担任,也可以发动社区内有岭南武术特长的人士以志愿者的形式出任。岭南武术在岭南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站一旦建立,必然会吸引众多的习练者。
3.5 规范社会拳馆的管理
拳馆是岭南地区较为独特的武术传播机构。拳馆的存在,促进了岭南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众多的拳馆中,一部分因为动机不纯或是管理不善,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教练水平不能满足教学,市场调研力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吸引到学生群体,对学员服务不够周到,德没有走在艺先等。
问题拳馆的存在,给岭南武术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化管理部门、市场管理部门以及武术运动管理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拳馆引导与监管,使其在教学与管理方面趋于正规化,在取得合理经济回报的同时,担当传播岭南武术的责任。
4 结语
岭南武术是岭南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目前,岭南武术的“申遗”较为火热,许多拳种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新会蔡李佛拳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来看,岭南武术不应为“申遗”而“申遗”,而应该在“申遗”后,更加注重保护与传承工作。可采用的方法有:保护传承人与文化空间;岭南武术进校园;岭南武术“入段”;建立科研中心与推广站;规范社会拳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 OL].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 pdf, 2003-10-17.
[2] 刘锡诚. 传承与传承人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5): 24-36.
[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拆迁办法[EB/OL]. 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5/content_63227.htm. 2005-3-26.
[4] 郭玉成, 郭玉婷.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6): 69-71.
[5]中宣部,教育部. 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325/201001/xxgk_81930.html. 2004-3-30.
[6] 张瑞洁. 从《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看武术文化传统回归[J]. 体育文化导刊,2012(3): 130-132.
[7] 殷海建, 张 杰. 咏春拳馆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 7-8, 20.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ngNan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eng Wei1 Yang Qing2(1. Department of Wushu,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Lingnan normal universicy, Zhanjang Guangdong, 524033,China)
Abstract:Lingnan Wushu is the precio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eft by our ancestors in Lingnan. At present, the Lingnan Wushu "inscription" more fiery, many Quanzhong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Choy Lee Fut from Xinhui i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following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Bearers and the cultural space; Introduce Lingnan Wushu into the campus; Introduce Lingnan Wushu into Wushu Dan system;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of Lingnan Wushu and extension station; Enhance the boxing hall management.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ngnan Wushu Protection Inheri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