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进展、反思与趋势

2016-12-15孙凤敏沈亚强

职教通讯 2016年28期
关键词:院校研究发展

孙凤敏,沈亚强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进展、反思与趋势

孙凤敏,沈亚强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或称技术本科教育)”则是解决这一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从内涵和特征的视角、国际经验的视角和国内实践的视角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剖析,继而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有所启示。

技术本科教育;统计分析;进展;反思;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迁、科学的日益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专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20世纪中后期,英、德等国相继出现了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办学经验,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明显高移。[1]21世纪初,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开始提出举办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经过近几年的艰辛探索,教育部已把推进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开展提上了议程,2014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同时,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在逐年递增,研究内容也日渐细化。但是,在当前我国对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和多类型、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趋势,对技术本科院校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对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显得极其迫切而重要。

一、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以“技术本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全文检索,选择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选中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在社会科学Ⅰ辑、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Ⅱ辑三个相关领域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94篇相关文献。文献检索的结果表明,当前对“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论文的发表量总体上也在逐年递增(如表1所示)。通过整理与分析,选取了122篇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方面的参考文献,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19篇,期刊论文99篇。另外,阅读有关技术本科教育的著作有夏建国所著的《技术本科教育概论》和《论技术本科教育》等。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者对应用技术本科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文献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2008年以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较活跃的时期,涌现出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内容分类

对检索到的294篇论文进行分类,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基于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技术本科教育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

兴事物,对我国开展创新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典型特征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表1 2000-2015“技术本科教育”相关研究历年论文统计

1.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研究。我国学者关于技术本科教育概念的最先界定是技术本科教育即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2](石伟平,2003)随后,很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有学者认为,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为进入现代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本科层次教育,这种教育关注学生的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也称为“技术工程师”或“技术师”)。[3](夏建国,2007)还有学者提到,技术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其教育宗旨是追求技术理性、探求技术本质并最终改变世界,教学内容是以应用性课程为主体,教学方式是学校教育和实训工作场所有机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主。[4](周江林,2008)另外,近年来,有人认为,技术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中偏向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5](徐国庆,2014)

2.技术本科教育的特征研究。在技术本科教育的特点上人们各抒己见。有学者从本质、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探讨了技术本科教育的特征:(1)从本质来看,技术本科教育属于技术教育的教育类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技术本科教育是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与技术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一脉相通的。(2)从办学模式来看,技术本科教育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需求的时代使命,与传统学术型本科教育有别。它强调与企业和行业互融互通、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3)从培养目标来看,技术本科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相异,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4](周江林,2008)另有学者通过比较

技术本科教育、传统本科教育和技术专科教育的差异来分析技术本科教育的特征:从技术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的区别来看,传统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术性,以培养学术性人才、工程型和科学型人才为主;技术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应用性、技术性,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主。传统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学术特性,教学具有学术定向,以学科课程模式为主;技术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地方性、定向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教学具有职业定向,以“多元整合型”的课程模式为主。传统本科教育师资队伍以学术性为主;技术本科教育以“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主。从技术本科教育与技术专科教育的区别来看,二者的共同特征是职业性和技术性,但技术本科教育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学术性。技术专科教育偏重技能应用性,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员”;技术本科教育偏重学术性与技能性的统一,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师”。[6](夏建国,2011)

总体来看,学者们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仍可辨析出其中的相似之处:(1)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2)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本科层次的教育;(3)技术本科教育旨在培养服务于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对其特征的研究整理可以发现,对于特征的研究比较全面,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审视和解读其内涵。

(二)基于国内实践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任何一种理论的终极目的都在于指导实践,许多学者在结合自身实践和现实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策略。

1.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问题研究。杨金土的《技术本科教育的客观性问题》[7]、陈飞的《对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8]等著作及论文中,对我国大陆技术本科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有所提及,应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对比上看,主要有四点:(1)地位不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2)传统思想的禁锢,“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着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他们往往会选择学术教育的成才道路;(3)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技术本科教育没有明确的体制归属,在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分类管理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4)发展衔接体系不顺畅,技术本科教育需着力厘清技术本科教育的衔接发展体系。另一类是从技术本科教育自身的不足来看,主要有三点:(1)定位不准确,一些新升本科院校、新建民办本科院校以及独立学院走传统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偏离技术本科教育的轨道;(2)自身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理论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训课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3)缺乏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分别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的不够合理,而且院校与市场的互动力不足,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协作不力。

2.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许多学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就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石伟平和徐国庆的《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9]、张越和夏建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技术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10]、莫惠林等人的《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11]等论文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研究。第一是实践模式的选择,在我国主要有三种发展途径:第一种是国家引导一批传统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本科院校,第二种是极少量办学条件优越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技术本科院校,第三种是部分本科高等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第二是质量评价制度的健全,技术本科院校要建立具有技术本科特色的质量评价制度和专业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素养、以及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价,有效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是完整的专业学位制度和体系的建立,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国家和学校逐步建立与学术性学位相对应的专业学位制度,逐步实现学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学历学位证书体系。(2)从技术本科院校角度的研究。第一是学科建设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在建校初期应该制订好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应用性强的学科建设,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学科,并逐步形成以这些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第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以“外引内培”的方式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是人才培养

显特色,技术本科院校应适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路径;第四是课程体系显特色,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就需要遵循定位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贯穿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是实践教学显特色,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开始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训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特别是工科类专业,主要以“半节理论课、半节动手实践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虽然对技术本科教育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观点,但尚未取得显著成效,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共同合作,促进多样化特色办学的形成。

(三)基于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

与我国的技术本科教育相比,国外技术大学发展的就更为成熟。继而我国在推进技术本科教育时,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紧跟国际潮流和时代步伐。为此,不少学者对技术本科教育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1.实践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夏建国的《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2]、苏敏的《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路径探讨》[13]等论文进行梳理,归纳出国外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是升格模式,该模式是指专科高职院校升格为技术本科院校,分为两种形式:专科高职院校整体升格为技术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本科人才。德国是专科高职院校整体升格为技术本科的典型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的部分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整体升格为四年制的应用科技大学。第二是衍生模式,该模式是指普通大学衍生出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能。衍生模式是美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主要形式,20世纪70年代初期,受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美国开始在普通大学中进行技术本科教育,大约三百所大学相继开设了技术学院或技术本科专业。第三是新建模式,该模式是指国家倡导并新建一批技术本科院校。日本政府在1976年创办了丰桥技术科技大学和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旨在培养本科和硕士层次的技术人才。第四是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通过专(专科院校)、本(本科院校)衔接的方式联合完成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社区学院不断开始与普通大学(四年制)合作,以“2+2”模式联合培养技术师。以上四种模式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都为各国和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中,升格模式、衍生模式和合作模式是世界各国发展技术本科最常用的模式,其共同特点是都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基础来推动技术本科教育开展,而且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多个模式同时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的观点主要来自于李晓军的《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14]、林腾蛟等人的《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现状、政策与发展》[15]、杜才平的《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16]等。这些学者的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1)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看,德国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方式,理论和实践达到高度整合;英国采取的也是工学结合的方式,但更替周期较长;我国台湾地区采取的是“建教合作”的途径,且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更侧重于理论而不是实践。(2)从学校教育与市场结合的深度看,由紧密到松散,依次为德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3)从全面发展与就业能力的权重看,由于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的能力侧重也有所不同。德国注重上岗能力,而且就业能力占主要地位。而我国台湾地区正好相反,更加注重学员的继续发展能力和就业后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英国则介于两者之间,既注重上岗能力,又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总体来看,在技术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我国学者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地比较,但是关于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结合国情能指导国内改革实践、体现中国特色的研究也较少。

三、技术本科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时间较为短暂,但还是广泛涉及了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成果,对此应当予以肯定。但技术本科教育研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多重复性探究,少拓展性思考

纵观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我国技术本科的研究状况存在着总体短缺、分布不均衡和现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实施模式、国际比较方面研究过于集中,重复率过高,对其他相关方面的关注度并不高,思维拓展性也不够。无论是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其研究视角都比较单一,需要进行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避免做重复性的研究。

(二)多理论性探讨,少实证性研究

在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中,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的阶段,调查、思辨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多,而规范的质性、量化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而且很多研究者没有进行实际调研就开始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全面性、说服力低。对于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应该在深入调查、结合实际和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探讨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及实现机制,尤其研究者需要深入到各学校中去发现并探索出具体有效的可行路径,而不是只注重形式。

(三)多一般性研究,少针对性阐述

在技术本科教育的实施方面,很多研究是在进行一般模式的探索,缺乏不同层次的个案研究。在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方面,研究者对于解决策略的研究也大多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和教育现状开展的研究,忽视了地区及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地方高校在升级或转型过程中,真正的实践需求是什么、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师资队伍何处寻等,这些更有针对性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四)多借鉴性引进,少理论性创新

基于国外经验借鉴性研究的文章较多,富有自主创新性的文章较少。主要是由于我国之前没有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类型,我国要发展技术本科教育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国外的成功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是,过分地照抄照搬并不利于技术本科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我国技术本科教育与外国的发展背景、发展基础决然不同,那么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实际开展的成效和推广。

四、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趋势前瞻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推进技术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以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加之“十三五”规划对应用型高等技术教育的关注,都昭示着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成果将逐渐丰富,研究内容也将随之多元纷呈。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趋势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研究视角要多元化,加强相关性研究,确保技术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基础

到目前为止,对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在内涵、特征、实施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研究,同时,突破单一视角,从教育学和技术学之外的社会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多元化视角下去剖析问题,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技术本科教育。2016年,职业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有效供给,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未来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研究必然会更加关注诸如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为技术本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要综合化,加强实证性研究,强化研究的实践指向和社会服务功能

理论研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但是,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发展状况差异性明显,研究者仍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实证调查,否则,研究成果的现实针对性必然不强。因此,在技术本科教育研究上加大实证研究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另外,技术本科教育如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大数据时代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些既是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研究者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继续探究的方向。

(三)研究内容要具体化,加强针对性研究,推进技术本科教育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也要具有地方特色。相关研究在基于国家政策框架下的方法路径的同时,也要加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专门研究。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学校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方法路径也相应有所不同。因此,在一般模式的推广中,也要鼓励各地区、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存在具体问题,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技术本科教育。基于此,对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者而言,为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技术本科教育、实现大范围的推广仍然是今后开展研究的目标。

(四)研究理论要创新化,加强本土化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本科教育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技术本科教育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模式与经验,这就需要研究者们对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其具体发展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者们立足中国现实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对我国技术本科、工科(本科)和高职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探究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特色。因此,在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已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办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同时,注意权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等实际因素,进行自主性理论创新,这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本科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夏建国,李小军.略论全球化视野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J].教育发展研究,2004(1):44-46.

[2]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57-60.

[3]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7:113-130.

[4]周江林.技术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7-20.

[5]徐国庆.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J].江苏高教,2014 (6):11-14.

[6]夏建国.论技术本科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39-40.

[7]杨金土.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客观性问题[J].职教论坛,2013(1):15-17.

[8]陈飞.对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34-37.

[9]石伟平,徐国庆.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3(31):5-9.

[10]张越,夏建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技术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2(4):21-24.

[11]莫惠林,杨近,娄斌超,周志萍.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12]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97-117.

[13]苏敏.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2(25):49-52.

[14]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78-114.

[15]林腾蛟,张可立,柴御清.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现状、政策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16-21.

[16]杜才平.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104-109.

[责任编辑 曹 稳]

财政部、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编号:VTNE023)

孙凤敏,女,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沈亚强,男,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6)28-0007-06

猜你喜欢

院校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