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及其对策

2016-02-15林祝亮

职教通讯 2016年28期
关键词:高职生助学毕业生

梅 玲,林祝亮

高职院校学生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及其对策

梅 玲,林祝亮

助学贷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违约现象却层出不穷。从家庭、学校、银行以及高职生个人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违约率,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目的。

高职院校;学生;助学贷款;违约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道路不可避免地带来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我国仍有较多落后贫困地区及家庭,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1]由于贫困落后地区的家庭无法缴纳足额的学费供子女继续上学,这就导致一些优秀学生不能继续深造,也就失去了与其他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是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的具体体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自这一政策实施以来,社会上就相继出现较多的违约现象,其中,高职生的违约情况更加严重,这一社会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

一、高职生助学贷款违约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层出不穷,各地区也出现了起诉状告大学生的现象,如2006年9月5日,上海复旦等高校68名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被起诉;2008年6月,安徽合肥14名大学生不偿还助学贷款被起诉;同年10月,北京林业大学11名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被起诉;2009年3月,4名浙大毕业生未偿还助学贷款被中行告上法庭;2010年3月12日,浙江宁波19名大学毕业生未还助学贷款被起诉。人们在为大学生这一现象痛心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一现象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

大学生助学贷款属于偿还型资助,这种学生贷款以资助学业为目的,但需要学生在学业完成以后进行偿还。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出现了较高的违约率,且居高不下,其中,不乏著名高校,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据报道,2014年上半年,某银行支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是指连续违约时间在90天以上的违约贷款金额与贷款余额之比)为0.74%,相比之下,教育助学贷款不良率为4.01%,高出整体零售贷款不良率4倍多。2010年1月12日,《南方日报》也报道,广东部分高校的违约率6年升高10多倍,个别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70%~80%。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违约率更是不容乐观。高比例的违约率不仅使政府与银行面临困境,而且,若长期恶化下去,对原本就面临各种问题的高职院校更是雪上加霜。

二、高职生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家庭氛围缺少爱心

泰戈尔曾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高职生只有懂得爱,爱别人、爱社会,才会懂得在得到别人或某一社会机构的关爱与帮助后,会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哪怕是自己的力量还很微薄。

我国高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他们从小和祖辈生活,缺少父母之爱,留下了许多心理隐患。有一项针对高职生所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当高职生情绪低落时,有57.2%的人选择和别人倾诉,而42.7%的人都选择闷在心里;而在向别人倾诉时,有61.9%的人会向好朋友倾

述,12.4%的人向长辈倾诉,8.7%的人向兄弟姐妹倾诉,不愿告诉父母和老师分别高达80.2%和94.4%。[2]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些高职生性格比较孤僻,与父母、教师沟通少,遇到不开心的事喜欢自己闷在心里,对生活缺乏热情,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帮助也大多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感激之情。缺爱的成长、生活环境使他们以消极态度对待一切,包括别人给予的帮助。

(二)学校方面:偏重知识与技能教育

高职院校建校历史不长,学制比较短,加上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普遍被压缩甚至被取消,诚信教育内容也就相应地少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诚实守信方面的环境熏陶。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贫困生助学贷款体系,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普通高校较低,诚信缺失,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的现象屡屡出现,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和资助效果。[3]

高职生缺乏诚信意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如果离开学校后更换联系方式,就有可能躲过还贷。因此,银行联系不到贷款人,不得不将其告上法庭;(2)对助贷政策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贷款晚一些时候还问题不大,故尽量拖延。这也是造成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的重要原因。

(三)银行方面:还款方式有些僵化

银行规定,助学贷款要在毕业之后按月还款。毕业后2年内,只需每月按央行贷款利率还利息,不用还本金;毕业后第3年到第6年,需要每月同时还本付息,毕业后6年内,必须全部还清。高职生在毕业时,一般会与银行签订还款协议,每月偿还金额基本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当然,如果有偿还能力,可以选择在毕业后的6年内任意时间一次性还清。但在还清之前,必须按照以上规定还款。

这种还款方式显得有些僵化,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考虑贷款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相应地为还不起贷款的学生提供其他的还款途径。这种脱离实际、生硬的还款方式,会令贷款人的还款积极性降低,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个人方面:还贷能力微弱

不可否认,高职生微弱的经济能力是其不能如期还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职生家庭环境原本就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但高职院校的学费水平又高于普通高校,这无疑增加了高职生的还款压力;另一方面,高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不但低于普通高校,更低于中职中技。[4]虽然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但首次就业率却只有50%左右,且薪金和本科生相比差距较大。面临就业难环境,有80%的高职学生将专升本视为第一选择,只有少数人选择直接参加工作。[5]另外,很多高职生收入不稳定,收入差时,连维持正常的生活都有困难。高职生不理想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来源,从而也就关系到其还款能力。至于高职生就业状况不理想,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指出的那样,中国就业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对高校毕业生来说结构性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除了这种大环境因素外,还有高职生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原因。相对而言,高职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就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没有把就业当作自己的责任,或没有把就业当作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途径,而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学校,推给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即“等、靠、要”的思想,实质上是被动就业。[6]高职生社会认可度低,也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上有一种说法,“3 000元雇不到农民工,只能聘用大学生”,这种说法虽说有些偏颇,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在内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被社会认可。高职生在科学知识方面没有优势,而在技术技能方面又没学到过硬的操作能力,以至于高职生缺乏自身的特色,在就业竞争大潮中自然就处于劣势地位。

三、高职生助学贷款违约的对策

(一)加强爱心的教育,提高高职生的还款意愿

很多学者都认识到,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爱。因此强调,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平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要使学生心中充满爱,得从点点滴滴做起。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从小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让他们懂得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要怀着感恩的心,而不是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的习惯。学校要积极营造一种充满爱的校园环境,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使缺少爱的学生感受到爱、学会去爱,对社会、他人给予的帮助要感恩戴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样,本来就应该还的贷款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增强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要开设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要树典型,奖惩分明,着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形成一种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提倡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努力使全民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思想观念,长此以往,高职生不但会自觉主动地偿还贷款,还会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此外,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应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不是唯以文凭是论。这样,反过来也会使应聘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诚信意识,这也将有力地促进助学贷款事业良性发展,造福更多贫困人才。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

高职院校应多增设为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使其在校期间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找到一份兼职工作,既能偿还一部分学费,还能实践自己所学知识,为此,学校更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的联系,为高职生谋求更多的技术操作的机会,促进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

对银行而言,应给学生一定的弹性空间,制定灵活的还款方式,使毕业生能根据收人情况进行偿还,只要保证能在最后期限内还清就可以。将偿还金额与工资收入挂钩,既是一种人文关怀,也能有效降低违约率。

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7]因此,对于因特殊原因确实偿还不了的毕业高职生,政府应积极引导其到西部或偏远地区工作,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缓解国家人才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而且,可以解决部分高职生的就业难问题。高职生有了工作,自然就有能力偿还贷款。

(四)转变高职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很多高职生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旦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与那些名牌大学生相比,他们只能找到一些工资低、体力消耗大的工作,然而,由于他们过惯了奢华生活,因此,有的人成了“月光族”,有的根本吃不了苦,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辞职在家,成为“啃老族”。对此,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中,使其意识到只有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收获的思想。

另外,因为对工作现状不满意就选择离职的大学生越来越普遍,高职生不停地跳槽使其工作更加不稳定。对此,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要多管齐下,要让高职生意识到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重在积累,用人单位也要想方设法控制跳槽率,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赞赏,让员工看到提升的希望。

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市场。虽然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但劳动力总量是供过于求。劳动力市场的这一状况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选择员工的机会,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优先选择技能水平高的劳动者。[8]为此,高职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努力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则要在课程设置和师资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田芳,蒋晓蒲.高职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02-103.

[3]李群芳.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孙景川.高职生就业状况调查及“预就业制度”探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17.

[5]梁艳清,池云霞.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56-57.

[6]符大怀.高职院校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研究[J].湘潮,2013 (6):70.

[7]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Z].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6-03-05.

[8]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金莲顺]

梅玲,女,浙江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林祝亮,男,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G715

A

1674-7747(2016)28-0073-03

猜你喜欢

高职生助学毕业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关爱·帮扶·助学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