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效果

2016-12-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1期
关键词:抗抑郁康复训练缺血性

李 鹍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效果

李 鹍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和HAMD得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减分率以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得分同样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面对生活能力,改善治疗效果。

早期心理干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抑郁

抑郁症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持久性心情低落,并伴有紧张、焦虑以及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原因主要是因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致[2],严重的抑郁情绪将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3],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最终导致发病后病死率的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入组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采用头颅影像学诊断证实存在脑部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合并抑郁症状,并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其中入组时抑郁自评量表(SDS)超过30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超过17分。排除合并出血性脑卒中者,既往合并精神病病史者,签字拒绝入组者以及服用精神方面药物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0~70岁,平均(63.8±1.5)岁,病程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 0.3)年,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观察组干预方法:①提高行为与认知能力的心理干预: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干预过程中通过统一量表参数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取得其充分信任,促使其敞开心扉主动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积极调动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配合治疗。②实施人本主义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中应对患者采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与行动,对于需要帮助的患者,协助其完成相关肢体的康复训练过程,并在协助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教,告之保持良好心态进行训练与治疗可达到的效果,并暗示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周期将对其预后达到的效果。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语言及环境刺激,并与患者家属及好友朋友共同营造关心、体贴的康复治疗环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③放松护理疗法:护理人员可通过简单易行且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解释缺血性脑组织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的可能,并从心理学角度为患者进行细致耐心讲解,为患者详细解答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

1.2.2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以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为主,其中康复训练均由我院康复科医师进行,药物治疗则准医嘱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1.3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进行干预。其中所有患者的康复训练均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康复治疗技师进行,每次实施康复训练均在专门的康复训练室内进行,每间隔3 d进行1次,每次持续60 min,抗抑郁药物均准医嘱规律服药。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和HAMD得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减分率以判断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效果评定:采用HAMD评分增减法进行抑郁症状评定。其中HAMD评分在治疗前后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效果评定中痊愈为减分率超过75%,显效为减分率在51%~75%,好转则为减分率在25%~50%,无效为减分率少于25%。无效率%=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SDS和HAMD得分比较:两组治疗前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得分同样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DS和HAMD得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DS和HAMD得分比较()

组别 SDS HAMD观察组  治疗前 55.3±3.8 20.3±1.6治疗后 26.8±1.8 13.5±0.5对照组  治疗前 55.6±3.9 20.4±1.7治疗后 45.6±3.1 18.9±1.0

2.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无效率为2例(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2.5%)例(χ2=8.205,P=0.004)。

3 讨 论

脑卒中后因为机体功能的突然丧失或者减退,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作为卒中后最为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广受临床医师和患者所重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提示[4],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概率达到30%以上甚至接近70%,主要以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沉闷懒动以及兴趣缺乏为主,部分患者伴有精神萎靡、睡眠障碍以及食欲减退等,其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并对患者家属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以往常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很少有重视心理因素影响者,本研究对照组以常规干预为主,观察组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治疗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HAMD得分同样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SDS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均有积极意义。对于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好转以上效果所占比例更高,其治疗后无效率仅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通过本组研究可以认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面对生活能力,改善治疗效果。

[1]邓秋兰,庞玲玲,农丽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0,25(23):59-60.

[2]龙巧红,蒙少清.康复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8-100.

[3]宋书昌,卢智,陈华.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5例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940-946.

[4]潘素兰,杨瑞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1,14(17):51-52.

R749.4+1

B

1671-8194(2016)31-0154-02

猜你喜欢

抗抑郁康复训练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