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机制
2016-12-15焦艳红
焦艳红
摘 要:文章概述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意义,对煤焦系统新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焦行业 新产业 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7-02
工业新型化是推进煤焦行业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新产业系统作为煤焦行业工业新型化的有力支撑,应当紧跟煤炭主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积极推动煤焦行业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
一、煤焦行业做强做大优新产业系统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焦行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积极推进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强力支撑,做强做优新产业系统。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高产量和浪费煤炭资源行为带来的后果是煤炭资源枯竭。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严重束缚了其动力和活力,导致其核心竞争力匮乏,产业多元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放开,如果继续沿用这一模式,煤炭企业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其他企業分庭抗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和必然趋势。
2.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是煤焦行业战略发展的强力支撑。煤焦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切实贯彻“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要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更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建设,逐步从“一煤独大”向“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转变,最终实现煤炭支撑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产业转型,为煤焦行业战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对于煤焦行业煤炭主业而言,新产业系统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煤焦行业煤炭主业发展为新产业系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种基础资源优势,新产业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煤焦行业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使新产业快速赶超煤炭主业发展步伐,做强做优新产业系统,为煤焦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二、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发展状况分析
煤焦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偏低,对新产业系统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机制体制活力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回采率和资源利用率低,各产业板块联合发展能力较差,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弱,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有效发挥。
1.组织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仍然偏低。煤焦行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偏低,非煤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部分产业板块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生产工艺仍然比较粗放,加工层次较浅,副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源采出率、综合利用率较低,如对煤炭开采过程产出的原煤副产品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等循环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2.政策扶持和项目投资仍需有力支持。新产业系统发展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作为以煤为主业的煤炭企业来讲,各种投资主要侧重于煤炭生产的建设和开发上,非煤产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资金投入依然是新产业板块发展的“瓶颈”之一。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体系。
3.机制体制活力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新产业系统各产业板块分属多重和多个部门领导和管辖,各产业板块的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整体规划。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的组织、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利用等多方位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新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亟需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
4.各板块分散发展,未形成联合发展管理模式。建筑建材、机电修造、煤化工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新型运输、后勤服务等各产业板块独立发展,厂点分散,各自为阵,联系不够紧密,联合发展和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尚未形成联合发展的园区化管理模式。
5.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各产业板块受传统发展观念与管理思路的影响,一方面对煤炭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的思路不开阔。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
三、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要以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体制创新,整合重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园区化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化管理,使新产业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有机整体。当务之急是要把重心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找准优势,抓住特色,促进新产业板块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煤焦行业新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要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一煤独大”的结构现状。以煤为基,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提高新产业系统各板块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绿色、安全发展。鼓励煤化工、煤电气、煤电一体化开发,提升焦炭、电力、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物流运输等优势产业发展规模,重点加快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发展瓦斯抽采、煤层气、煤矸石、煤泥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落实有关煤炭、瓦斯等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抓好洁净煤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发展洗煤、型煤、配煤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扩展延伸产业链条,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示范点,建成新产业系统循环经济园区,以工业新型化推进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要实施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新产业系统经济发展优势。要加大对非煤产业项目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煤焦行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统筹安排投资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坚持上下一盘棋,使各个局部既服从整体战略安排,又照顾各产业板块的特殊情况;既能独立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形成整体合力。要继续实施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实施焦化、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再造步伐,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外部投资和开放程度,着力建设开放平台,强化区域合作,引进推广高新技术,提升投资水平。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增强投资活力,尤其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整合统筹各类资金。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布局,促进产业板块均衡发展,全面拓展新的投资增长领域和空间,促进新产业系统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体制,健全管理体系。加快新产业系统机制体制改革完善,一方面可以推动主业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带动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各板块产业间的协作,优化内部市场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模式。因此,应当加强对新产业板块的管理,统筹协调各产业板块发展关系,建立与煤焦行业相配套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先进体制、活跃机制及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以产权为主题,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各板块和集团整体协调发展格局;以经营为主题,完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各板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管理为主题,实现管理方式的升级优化,解决各板块发展中的能力和效率问题。以好的体制确保好的战略决策,以好的机制确保好的战略执行,以好的管理制度确保战略执行到位。要在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从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转变,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新产业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技術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技术研究,加快关键优势领域技术研究,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跨越,形成知识、原始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机结合。要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效集成与合理配置,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加强科技战略合作,遵循产学研与自主开发并重原则,继续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其他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强化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参与和承接行业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攻关,打造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先使用和专利共享,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有所突破,要避免重复引进,走引进——吸收——提高——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缩短与先进技术差距,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加快高效、安全的新产业系统建设,提高各板块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推动新产业系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提高煤焦行业新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光.高新技术企业经济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辽宁经济,2009(1)
[2] 邓小清,宋金杰,聂晓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
(作者简介:山西西山煤电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30053)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