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思考

2016-12-15何卫东

经济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

摘 要:文章以商丘市为例,通过多层次有序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把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中央惠农政策、金融精准扶贫、银行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显著改善。对存在问题提出要评估和清理存量助农取款点,调动金融机构和特约商户参与积极性,推进农村支付体系技术含量,构建农村支付环境宣传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金融 支付体系 助农取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73-02

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稳步推进辖区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村乡镇金融网点和ATM机具全覆盖,初步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把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支付服务手段延伸到广大农村,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显著改善。

一、商丘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

商丘市地处河南省东部,下辖2区1市6县,173个农村乡镇,农业人口为61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陆续回归农村,至2016年6月底,商丘市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总数达到547个,平均每乡镇网点数达到3.16个,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与乡镇配比率达到1.69家/乡镇。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后,人行商丘中支提出以“村村有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村有POS机、镇镇有ATM机”为标志的“惠农工程”,实现农村地区“一公里”支付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障碍。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布设营业网点、投放ATM机、布放POS机、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转账电话等措施,累计消除金融服務空白村3100多个,实现了农村乡镇金融网点和ATM机具全覆盖。

截至2016年7月末,商丘市农村地区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点5944个,其中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点578个,布设ATM机1391台,投放POS机具3万余台。2016年上半年,商丘市助农取款(惠农支付)服务点累计查询11.14万笔;取款133.35万笔,取款金额26906万元;现金汇款2.75万笔,汇款金额5197.04万元;转账汇款6.18万元,汇款金额4678.25万元;代理缴费1.57万笔,缴费金额98.36万元。商丘市助农取款和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服务业务量均居全省前列,推动惠农绿色支付通道延伸到广大农村。

二、商丘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有序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

商丘市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在辖区全面推进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深化、融合、创新。在支付体系上,按照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原则,首先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乡镇和大型农贸集散地设立营业网点和ATM自助网点,实现营业网点与自助设备在乡镇的全覆盖;其次,稳步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达到村村有POS机或转账电话等基础支付服务设施,初步实现助农支付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第三,大力推进移动支付,农村居民户户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所接受。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银行卡小额取款、余额查询服务,在综合性惠农支付点还可以办理现金汇款、转账汇款、公用事业代理缴费等服务,使广大农村居民实实在在体会到现代支付体系的便利。

(二)把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中央惠农政策有机结合

近年来,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惠农力度越来越大,惠农范围越来越广,农民群众享受到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养老、医疗等多项惠农补助。农村支付环境的建设,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障碍,构建起了支农、惠农、便农的绿色支付通道,实现了国家惠农资金的及时划转,缩短了惠农资金在途时间,方便了农村地区的基本金融需求,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三)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金融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

人行商丘市中支在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按照因地制宜、鼓励创新、风险可控、政策扶持的原则,积极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进行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进行有效对接。一是由涉农金融机构结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贸市场,提供“一对一”优质金融服务,在提供现代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融资,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体融资难题。二是建设特色金融服务站点,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支付结算绿色通道。虞城县人行组织涉农金融机构为全县148个贫困村升级设立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站点,在小额取款、查询的基础上升级开通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刷卡消费、残币兑换、支农扶贫贷款意向收集等便民服务。三是推进“惠农支付+农村电商”融合发展。通过金融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村电商提供支付结算配套服务,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触网外销、贫困人口增加就业等,让金融服务更好地助推扶贫、惠及民生。

(四)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银行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要体现出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需要与金融机构的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重要桥梁和利润增长点。至2016年6月底,商丘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共发放银行卡942万张,比2010年增长2.8倍,农村地区人均拥有银行卡1.4张。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助农取款业务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持卡群众的信用状况,全市农信系统为金燕卡持卡农户授信3.53万户,发放贷款4.49亿元。全市涉农贷款达到657.5亿元,较2010年增长76.4%,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银行愿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政府满意”的多方共赢目标。

三、继续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建议

商丘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疏解了偏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初期投入成本大而收益相对较少,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大量空心村的出现导致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日趋弱化和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个别代理商户利用服务点从事不法活动损害农村支付声誉,部分网点存在安全隐患等。继续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尊重规律、形成合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合理发展金融服务代理网点模式,对存量助农取款点进行评估和清理

在商丘已设立的近600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中,受网点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以及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业务发展差异较大,需要认真评估决定其发展模式。对于处于休眠状态取款点,以及不符合要求、不按程序办理业务、信誉较差或发生安全事故和纠纷的取款点,应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予以撤销。对一些功能单一、重复布点、距离金融机构网点较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由运营双方自主撤并。对于业务较为活跃的助农取款点,适当鼓励进一步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持续发展的模式,拓展服务功能,使其升级成为惠农支付服务点或综合性金融服务点。对于继续保留和根据需要新开办的取款服务点,相关金融机构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业务培训与定期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取款点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农村结算基础设施,调动金融机构和特约商户参与积极性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农村金融抑制,一是要综合采用国家投入、银行自担、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增高农村营业网点和农村及社区代理网点,提高金融服務覆盖率;二是金融机构要为取款服务点上的特约商户和用卡农户算细账,进一步降低银行卡助农取款跨行业务收费、结算手续费等,尽量体现商户的服务价值、提高商户的服务收入,减少他们的使用成本。

(三)创新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农村支付体系的技术含量

一是推广设立金融自助服务站点,通过自助金融终端在农村地区自助办理存款补登、储蓄定活互转、转账、理财产品购买、自助缴费等类似于银行网点服务项目;二是积极推进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发展手机银行、布放具有漫游功能的移动POS机或带硬件加密功能无线电话支付终端,利用手机支付和移动支付快捷、便利、自助服务管理等业务特点,发挥其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方面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四)加强宣传,构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对农村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员工支付结算业务培训力度,熟悉各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和推介相适当的支付结算品种。二是将支付业务宣传与反假币、反洗钱、防范金融诈骗与非法集资宣传有效结合起来,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和安全意识,防范支付风险。三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银行卡和助农取款等方面的金融知识,普及助农取款特色服务的功能和操作,提高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赵文瑞.关于完善吉林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1)

[2] 王华庆,刘明章.让金融成为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N].金融时报,2016.5.3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夏邑县支行 河南夏邑 476400;作者简介:何卫东,中国人民银行夏邑县支行行长,经济师。)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健康养老·农村金融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农村金融深化在山西省的实证分析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