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力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以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为例
2016-12-14靳鑫栗国军
靳鑫,栗国军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13)
周期性力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以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为例
靳鑫,栗国军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13)
为揭示周期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太原市四十八中男子排球队员进行渐进性力量训练,并对实验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实验前后蹲跳、原地纵跳、连续纵跳以及直膝跳高度都显著性增加;蹲跳、原地纵跳以及连续纵跳爆发力值都显著增加,直膝跳爆发力值也有提高;预拉伸效果值增加不显著,快肌纤维百分比、腿部平衡能力值略微下降但不显著.结论:周期性力量训练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提高下肢爆发力,运动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肌肉训练;排球;等长;增强式训练.
竞技排球比赛中体能需求表现为:快速的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以高强度的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来提高比赛强度,使技战术具有复杂化和多变性,同时需有氧代谢作为基础;为了有效阻止对手组织有效的进攻、增加对手进攻的无把握性以及过网进攻回合的减少,研究发现增加下肢爆发力成为关键的因素[1-2].
在青少年阶段,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完成整体战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完成比赛,同时必须拥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3].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来说,神经肌肉系统的发展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研究在准备阶段中加入周期性的力量训练,通过测试不同跳跃形式跳跃高度实验前后的变化,证实周期性的力量训练对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1 研究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太原市四十八中学预参加全省中学生排球比赛的12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受试者年龄在16~19岁,并志愿接受实验训练.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实验地点在太原市四十八中学排球馆进行训练,时间从2015年2月15日到2015年5月15日,为期3个月.
(2)实验采用肌肉交替收缩机制来增加肌肉力量,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几个方面:①以全身性练习为主;②每个部位选择一个动作练习,练习3组;③主要采用等长—超等长收缩的动态练习;④持续时间和频率:每次的训练课为1 h~1.5 h,包括10~15 min的热身,45~60 min的力量训练,5~10 min的放松练习,每周训练2次;⑤锻炼的顺序:以大肌群和多关节为主的动作在先,然后是小肌群单关节的动作;⑥运动负荷的增加:当在原来重复次数增加2次时,负荷强度增加1RM的5%,当重复次数可以增加4次时,负荷强度增加1RM的10%,当肌肉延迟性酸痛等级评价≥5时,负荷的强度不再增加.根据力量练习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机制及本实验的时间,本研究将力量练习的方案设计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为1个月.
第一阶段负荷强度为60%~70%1RM,重复次数为10~15次,组间的间歇时间为0.5~1 min,增加肌肉耐力、抗疲劳能力以及肌肉收缩速度;第二阶段负荷强度为75%~85%1RM,重复次数为6~8次,组间的间歇时间为1~1.5 min,增加肌肉力量、肌肉体积和瘦体重;第三阶段负荷强度为85%~95%1RM,重复次数为2~4次.组间的间歇时间为1.5~2 min,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
根据实验场地所具有的设施条件以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本研究力量练习过程中以全身练习为主,以下主要练习动作:站姿夹臂下拉、坐姿臂弯举、坐姿肩推举、坐姿胸推举、坐姿背下拉、坐姿收腹下拉、姿腿屈伸、站姿健身机腿屈伸.
(3)运用KISTLER 9290AD整体式三维测力台及纵跳分析分析系统对反映下肢力量5种测试中的4种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同时对腿部平衡能力、快肌纤维以及预拉伸效果进行测试,表1对测试指标进行了描述.其中爆发力,蹬地力量,采用蹲跳(SJ)和原地纵跳(CMJ)进行测试;臀部力量测试,采用连续纵跳(CJbref)和连续曲腿跳(CJb)进行测试;反应能力测试,采用直膝跳(CJs).
表1 5种跳的类型及评价
1.2.2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2 研究结果
2.1实验前后下肢弹跳高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前后SJ、CMJ、CJbref的高度显著性增加,经T检验结果分别为8.504、10.385、9.403,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2);实验前后CJs跳跃高度增加明显,经T检验结果为2.37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SJ平均高度由实验前的37.14 cm,实验后变为41 cm,变异系数由实验前的8.01 cm变为实验后的7.17 cm,说明实验后的运动员发挥更加稳定;CMJ实验前后平均高度分别是37.73 cm和41.2 cm,提高了3.47cm,其变异系数由实验前的7.63 cm变为实验后的7.53 cm,运动表现的稳定性得到提高;CJbref平均高度由实验前的35.42 cm变为实验后的38.58 cm,反映运动表现稳定性的变异系数由实验前的9.35变为实验后的8.24;CJs平均高度由实验前的34.24 cm变为实验后的40.56 cm,平均提高了6.32 cm,反映运动表现稳定性的变异系数由实验前的30.53变为实验后的7.20,变化比较明显.
表2 实验前后4种跳的高度变化(/cm)
2.2实验前后下肢爆发力值变化情况
SJ的爆发力平均值由实验前的13.1变为实验后的16.1,提高了3.0,经T检验T值为2.87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上从20.75降低至14.05,说明运动表现的稳定性增加(见表3);CMJ的爆发力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1.76变为实验后的26.66,提高了4.9,经检验T值为2.56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上从8.61增加至26.95,说明运动表现的稳定性降低;CJbref的爆发力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0.80变为实验后的26.39,提高了5.59,经检验T值为3.341,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上从14.87增加至21.09,说明运动表现的稳定性降低;CJs的爆发力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8.33变为实验后的38.43,提高了0.43,实验前后经T检验T值为0.081,P>0.05,差异不显著,变异系数上从22.30降低至16.27,说明运动表现的稳定性降低.
2.3实验前后腿部平衡能力、快肌纤维以及预拉伸效果的变化情况
预拉伸效果主要反映蹲跳对原地纵跳产生的预拉伸作用,实验前后经T检验T值1.536,P>0.05,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值由实验前的5.5变为实验后的9.1,说明重复利用肌肉弹性能量的能力增加(见表4);快肌纤维主要是指反映爆发力的快肌纤维百分比,平均值由实验前的40.74变为实验后的39.10,经T检验T值为0.893,P>0.05,差异不显著,快肌纤维百分比的值出现下降;腿部平衡能力平均值由实验前的1.85变为实验后的1.84,T值为0.067,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周围肌肉群之间力量不均衡.
表3 实验前后4种跳的下肢爆发力值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跳跃高度来完成技战术动作,本研究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跳跃高度来反映下肢爆发力,同时通过下肢爆发力值、预拉伸效果、快肌纤维百分比以及腿部平衡的变化来验证下肢爆发力变化的影响因素.速度和力量的表现构成爆发力,因此,影响下肢爆发力的因素主要有肌肉的横截面积、能量来源、肌纤维类型、增加主动肌的激活、发功率以及动作模式以及技术动作的协调[4].
不同形式的跳跃高度在实验前后都显著性的增加,由于测试条件的局限性,从几个方面分析影响下肢爆发力增加的因素.
(1)下肢爆发力值主要反映的腿部力量以及脚蹬离地面的速度,脚蹬离地面的速度与腿部力量有很大的关联性,腿部力量越大给予地面的作用力就越大,脚蹬离地面的做功时间就越短[5].蹲跳、原地纵跳以及连续纵跳的下肢爆发力值在实验前后都显著性增加(P<0.05),说明腿部力量和脚蹬离地面的速度有显著的增加,是影响下肢爆发力增加的因素之一;直膝跳的下肢爆发力值实验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只有微微的增加,可能由于直膝跳是大腿肌肉群在等长收缩的情况在进行工作的,只能反映脚踝周围和腓肠肌的肌肉力量.
(2)预拉伸效果主要反映的是腿部肌肉离心收缩阶段肌肉被预拉长的程度,反映重复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6].研究中预拉伸效果在实验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均值虽增加,但变异系数太大,8个人的预拉伸数值增加,4个人的数值减少,统计学检验没有达到显著性变化,这可能与运动员之间柔韧性、肌肉初长度等差异有关联,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表4 实验前后腿部平衡能力、快肌纤维以及预拉伸效果变化
(3)快肌纤维百分比是评价运动员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快肌纤维越多,爆发力就越大[7].研究主要对下肢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比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实验前后快肌纤维百分比出现了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有一半人的数值出现增加,另一半出现下降,可能与青少年的机体仍处于成长和逐步提高阶段、年龄、性别以及训练情况等有关[8].
(4)腿部平衡能力主要反映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周围肌肉之间动作的协调以及肌肉激活的程度,关节之间的动作越协调,肌肉同时被激活的越多,会产生越大的爆发力[9].研究发现:实验前后腿部平衡能力数值出现微微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膝关节、踝关节和小腿的神经肌肉能力弱于髋关节和大腿,出现腿部平衡能力的下肢,所以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必须以提高膝和小腿关节周围的肌肉为先,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同形式跳跃高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增加,同时脚蹬离地面的时间缩短,致使下肢爆发力值的增加,其他影响下肢爆发力的因素增加的不明显,充分证实周期性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4 结论
周期性力量训练对提高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蹲跳、原地纵跳、连续纵跳以及直膝跳的高度有显著性的作用;对优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蹲跳、原地纵跳和连续纵跳的爆发力值也有显著性提高,直膝爆发力值也提高;对腿部平衡能力、预拉伸效果以及快肌纤维百分比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准备期加入周期性力量训练,对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有显著性的作用,能帮助完成技战术能力的提高,同时减少受伤的概率.
[1]赵鹏.论日本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411-413.
[2]郭亮.排球运动员爆发力优化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168-171.
[3]刘北湘.对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生物力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14-16.
[4]万江,田琳.发展排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理论与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59-60.
[5]李国敏,金未再.排球运动员新型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116-117.
[6]孙贵英.中学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87-89.
[7]李静.河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2):199-204.
[8]田静.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49-150.
[9]高向文.排球专项体能训练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J].体育教学,2005(2):49-50.
The Effect of Periodic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Exp losive Force of Lower Limbs——A Case Study of Outstanding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JINXin,LI Guo-jun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13,Shanxi,China)
The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periodic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explosive strength of the lower limb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In this study,the forty-eight men volleyball players in Taiyuan were progressive strength training,and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Results showed:before and after theexperiment of squatting jump,standing vertical jump,vertical jump and continuous jump straight knee height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quat jump,countermovement jump and continuous vertical jumping explosive force val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straightknee jerk outbreak force value isimproved;The pre tension value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fast muscle fiber the percentage and leg balance value decreased slightly but not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are:periodical strength training can help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to improve the explosive forceof the lower limbs,and theability toexercise performance isimproved.
muscle training;volleyball;isometric;enhanced training.
G808
A
1007-5348(2016)08-0062-06
2016-09-19
靳鑫(1984-),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排球.
(责任编辑:欧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