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文化,孕育芷江教育新篇章
2016-12-14杨丰铭唐元凤
杨丰铭 唐元凤
和平文化,孕育芷江教育新篇章
杨丰铭唐元凤
和平文化是由一整套价值观、态度、传统以及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的。侗民族文化和二战芷江受降,孕育、催生了芷江和平文化。《芷江和平文化教育》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芷江和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重要成果之一。当今暴力文化盛行,影视、网络、电游等暴力美学充斥校园。大力推广和平文化教育,化解校园暴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平文化教育组织教学策略
和平文化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和平文化教育是指教育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授和平文化思想。在崇尚和平是当今世界主流的前提背景下,其对如何在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和平文化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将产生积极影响。
1.重视和平文化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对于和平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和平文化教育就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因此,课题组开发了地方课程《芷江和平文化教育》。《芷江和平文化教育》分为五年级上下册和七年级上下册,每册十五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芷江是全国六个侗族自治县之一,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与共、和睦共建,民族“和”文化积淀深厚。五年级上册为侗民族“和”文化,内容涉及民俗民情、建筑文化等诸多方面;下册为传统“和合”理念,内容包括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勇恭廉”、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等。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儒家秩序的和平论,道家道法自然的和平论,墨家行动的和平论,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论,等等,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和平文化美谈。七年级上册主要为中国传统和平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和平主张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囊括了思想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二战芷江受降,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史上的光辉篇章,同时也奠定了芷江和平文化的基石。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为芷江抗战文化、芷江和平文化在对外交流交往和增进海峡两岸友好往来方面的作用,以及芷江和平文化在建设和谐芷江等方面的探索。
(二)加强和平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任教机制。
学校是推行和平文化教育最广泛、最有效、最佳的场所,教师是实施和平文化教育的主体力量。《芷江和平文化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其中包括了民俗、民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文化、历史、宗教,以及国外的和平思想等各个领域。其跨学科、多层面、现实性的特点,对教师的专业性、现有任教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多样化的任教机制,是成功进行和平文化教育的关键。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各学校根据校情,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相结合的任教机制: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一般学校由相应学科教师兼任。例如:五年级,一般由《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任教师兼任;七年级,主要由《历史》《思想品德》《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生命与健康》等科任教师兼任;有的学校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担任和平文化教学的教师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教师的业务素养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促进和平文化教育教学规范化,提高教学实效,县教育局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全县中小学从事和平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教材的编排、内容体系及如何组织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解决了跨学科内容“杂”的难题。
二、和平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和平文化教育内容非常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芷江和平文化教育》极富地方特色,因此也决定了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与实践相结合,芷江在和平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1.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新内涵。
《芷江和平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包括了民俗风情、信仰崇拜、政治经济等领域。许多知识对五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平文化知识,教师们常常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对一些历史影像资料进行剪辑再创造,巧妙地捕捉一些“生活现象”,制成直观的视频课件,再现历史场景或生活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生动地学习和平文化知识。2014年11月,东门口小学来到五郎溪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该校教师执教了一堂精彩的和平文化教育观摩课——五年级上册第8课《三月三》。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收集到的芷江“三月三”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再现侗民们朝拜明山祈求安宁、幸福愿景的盛况。
2.教之多元——融教学与活动开展为一体。
《芷江和平文化教育》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在编排上,运用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从而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校园文艺活动、故事会等,为和平文化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芷江是少数民族侗族自治县,侗民族“和”文化独具特色的载体鼓楼、风雨桥、天后宫等建筑,为探索多元化的和平文化教育教学及学习,提供了天然的最佳场所。2015年5月,河西小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小导游比赛活动。经过初赛,五年级的12名优秀选手进入了最后的角逐。他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来到天后宫、风雨桥、万和鼓楼和受降坊四个景点,为游客和群众进行现场导游解说。选手们独到的介绍和极富亲和力的神情,立刻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路人,他们的精彩表现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意想不到的是,和平文化教育活动,在培养了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中小学校课堂文化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3.和平之旅——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芷江和平文化教育》每隔三个课时,精心设计了类似如单元综合的和平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平之旅。“和平之旅”以芷江抗战遗迹、文化、“和合”民族人文景观为主。芷江是二战日本投降地、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地、解放战争时期匪患猖獗地,历史遗迹遍布,纪念建筑城乡林立,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园、二战远东第二大机场、飞虎队纪念馆、红二六军团便水战役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另有红军烈士(墓)陵园与剿匪烈士纪念(墓)碑十余处。学校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每逢清明、抗战胜利日等传统、重大节庆日,组织中小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追思英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芷江是少数民族侗族自治县,最富民族风情的鼓楼、风雨桥、亭、阁等特色建筑随处可见。利用“和平之旅”,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感悟民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本文系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芷江和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AZXX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