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特点分析

2016-12-13张凯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样化游戏化小学体育

张凯江

【摘要】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体育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因为体育教育在实现素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体育正处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更应将其摆在众多教育中的关键位置。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应掌握学生从儿童阶段成长到少年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其心理及生理特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 性格爱好 多样化 兴趣化 游戏化

一、按成长阶段划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儿童和少年的教育与青年和成年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儿童和少年也就是小学生们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不能独立思考,但是模仿能力极强,学习东西也是最快最深刻的时候。由于小学生的成长速度很快,甚至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

通常意义上讲,相邻两个年级的学生会有大致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运动基础较为薄弱,由于刚刚离开父母的呵护,意志力也很薄弱,所以每节课都要进行一定得列队练习,使其有组织纪律性的意识。接着要练习小学生广播体操,每套小学生广播体操都是针对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基础等设计的,在做到舒展身体的同时,还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跳绳、踢毽子、拍球、绕“8”字接力跑等,逐渐增加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由于其心智已经较为成熟,也有了一定的体育训练基础,可以适当地增加训练的强度,开始接触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规定每分钟跳绳次数、拍球次数等。双腿起跳增加难度为单腿起跳,同时可以模仿动物形态进行教学,比如猩猩、青蛙等,还可以适当地增加竞争性的游戏。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完善的体育锻炼基本技能,此时可以增加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浅显的基础技术课程,主要还应与同学们做游戏进行互动,比如打沙包、集体跳绳、竞技接力赛、听数抱团等,掌握立定跳远、单腿跳绳等技能,完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让学生能在游戏和笑声中感受体育训练的乐趣。

二、按性格爱好划分,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性格爱好就是喜欢与不喜欢,这个喜欢与不喜欢的界限划分在孩子的世界尤为明显。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区分,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体育教育,即因材施教。

小学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差异,但从体育教学方面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剧烈的运动,有的学生却对舒缓的运动更感兴趣,还有的学生自制力差、好动,有的学生则好胜心强。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制定特殊的体育训练计划,比如将学生分组,使其选择喜爱的方式进行自由练习,对自制力差、好动的同学进行分多次短时间的训练,对好胜心强的同学进行有竞争性的训练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达到了强化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技能的目的,还可以保留同学们原本的一些好的性格特征或改掉一些不好的性格缺陷。

三、课堂内容多样化、兴趣化、游戏化

小学生由于对社会和现实的认知较少,不能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和创新,尤其是在体育锻炼方面,处在一个利用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阶段,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模仿式学习需要学生们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这项技能,然而一般的单一体育练习会让孩子们在重复一个训练动作的同时感到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而失去对体育练习的耐心。小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本就有待提高,再加上粗心大意,很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些伤害,所以体育教育的多样化尤为重要。多样化内容能让孩子们对体育锻炼保持有长期的兴趣,能在每一次练习中做到耐心细致,不仅降低了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到伤害的概率,还能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新鲜,爱尝试,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大多数孩子们还有一种竞争心理,即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以比赛等方式,增强孩子们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使体育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活跃和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当一部分人被调动起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参加进来,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体育练习是单调无趣的。

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游戏的陪伴下渐渐成长的,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会成为孩子们童年回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所以说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将游戏融入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还加深了孩子们对本堂课训练内容的印象。教学中也应添加不同种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强化跳跃、奔跑、旋转等体育方面练习的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热爱集体、协调分工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一些舒缓放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训练后肌肉关节的放松和体力的恢复,不至于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学生们没有精神、疲惫不堪。

总而言之,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使体育教学兴趣化、多样化、游戏化,不仅要将小学体育课变为一个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还要变为孩子们童年里的一段美好回忆。

猜你喜欢

多样化游戏化小学体育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